粵雜122

粵雜122

粵雜122, 為感溫型兩系雜交稻組合。全生育期早造約125天,晚造112天。其株高97厘米,前期早生快發,中後期莖葉挺直,株型集直,分櫱力較弱,成穗率高,抗倒力較弱。畝有效穗約18萬,穗長22厘米,每穗總粒數129粒,結實率77.87%,千粒重24.6克。稻米外觀品質鑑定為晚造二級,整精米率為61.3%,堊白度12.7%,長寬比3.2,透明度2級,膠稠度達94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3.4%。抗稻瘟病,全群抗性比85%,中C群抗性比74.47%,中A群抗性比為0,中感白葉枯病(5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粵雜122
  • :植物界
  • :粵雜122
  •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115
基本信息,產量表現,栽種要點,審定意見,

基本信息

品種名稱:粵雜122
所屬種類:水稻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115
審定年份:2001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GD-1S/廣恢122

產量表現

1999、2000年兩年晚造參加省雜交稻區試,畝產分別為437.3公斤和438.9公斤,1999年比對照組合汕優63增產4.32%,2000年比對照組合培雜雙七增產2.05%,兩年增產均不顯著。日產量3.9公斤。

栽種要點

栽培技術要點:
(1)適時拋插,適當密植,早造插植秧齡以30天左右為宜,晚造15~20天,不要超過25天,拋秧,晚季以10~12天秧齡為宜,適當密植,提高畝有效穗數;
(2)重施基肥,早施分櫱肥,適時重施中期肥,後期巧施穗粒肥,重施磷鉀肥;
(3)薄水插秧,寸水回青,薄水促分櫱,夠苗後及時排水露曬田,中期濕潤灌溉壯胎,淺水揚花,後期切忌斷水過早,以免影響基部充實;
(4)加強病蟲害防治。
制種技術要點:
在海南省三亞南繁制種,父母本播插期安排為8天左右,始穗期應安排在5月初。

審定意見

粵雜122為感溫型兩系雜交稻組合,全生育期比汕優63早熟4天,豐產性較好,稻米外觀品質為晚造二級,對稻瘟病全群抗性比85%,但對中A群抗性比為0,中感白葉枯病,抗倒力較弱,適宜我省各地晚造種植和粵北以外地區早造種植。符合廣東省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粵雜122是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利用光溫敏核不育系GD-1S與廣恢122雜交測配而成的優質高產雜交稻新組合。該組合具有穗大粒多、米質好、高抗稻瘟病等特點,已於2001年3月通過了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粵雜122是我省育成的第一個連續兩年連片試種每畝日產量達到6.67公斤指標的兩系超級雜交稻新組合。
一、特徵特性
1、產量表現:1999年晚造參加廣東省農作物區域試驗初試,平均畝產為437.3公斤,比汕優63的4196公斤增產423%;2000年晚造參加省區試複試,平均畝產為438.9公斤,比對照組合培雜雙七的430.1公斤增產2.1%。1998年參加國家“863”計畫組織的華南早、晚造多點小區試驗,比對照組合汕優63分別增產12.8%和7.2%。1999年晚造在仁化縣試種100畝,經省市專家現場實割驗收,平均畝產為512.5公斤,比當地主栽組合汕優桂99增產85公斤,增產幅度達19.9%,其中高產田塊畝產達618.5公斤,比汕優桂99增產4478%。2000年和2001年連續在興寧市福興鎮連片示範100畝,經專家現場實割驗收,平均畝產分別達775.0公斤和760.6公斤,日產量分別為6.98公斤和6.79公斤,成為第一個每畝日產量達到國家規定的超級雜交稻6.67公斤指標的超級雜交稻組合。2002年早造在海南省三亞國家超級稻強化栽培中,畝產達713公斤。由於粵雜122在產量、抗性、適應性方面的優勢,加之米飯軟硬適中,已在我省各地特別是韶關、興梅地區大面積推廣種植,累計推廣面積超過60萬畝。
2、主要農藝性狀:粵雜122屬感溫型中遲熟兩系雜交稻組合,在廣州地區早造全生育期125天、晚造122天,比汕優63早熟4~5天。株型集散適中,株高100厘米左右,劍葉直挺,葉色較淡,葉下禾;分櫱力中等,成穗率高,穗大粒多,抗倒性稍差。穗長22.3厘米,每穗實粒數150粒,結實率81.7%,千粒重24.6克。
3、米質:根據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糙米率83.8%,精米率76.6%,整精米率61.3%,粒長70毫米,長寬比3.2,透明度2級,鹼消值4.8級,膠稠度94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3.4%,蛋白質含量10.3%,堊白粒率42%,堊白度12.7%。1999年經廣東省糧油質量檢測站檢測,外觀米質鑑定為二級。
4、抗性:經廣東省農作物病蟲測報站鑑定,粵雜122對稻瘟病中C群抗性比為74.4%、全群抗性比達85.0%;白葉枯病5級,屬中感至中抗。在稻瘟病高發山區從化市呂田鎮連續種植兩造均未發現稻瘟病發生,表現出較好的田間抗性。(510640 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