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雅堂叢書》,由伍崇曜出資,譚瑩校勘編訂,於1850年至1875年在廣州刊刻,彙輯魏至清代著述,凡3編30集185種1347卷,為清末最有影響的綜合性大型叢書。...
整部叢書雖僅收書五、六種,以比《粵雅堂叢書》,雖規模稍遜,而聲價相等,都是當時較有影響的叢書。有清道光、鹹豐間番禺潘氏刊光緒中補刊本。...
粵雅堂叢書本 卷數 4 《至正直記》是作者避兵四明時寫的一部見聞雜記,內容包括當時政治、經濟狀況,器物製作情況,文學、藝術成就和當時的人文社會習俗,是一部很...
當時刻書的風氣很濃,伍崇曜也僱請南海舉人譚瑩校刻《嶺南遺書》59種343卷、《粵十三家集》182卷、《楚庭耆舊遺詩》74卷、《粵雅堂叢書》180種千餘卷及《輿地...
過錄時,並參中華書局1991年出版之《粵雅堂叢書》本排印本,對前書個別錯字、誤點有所校正。以上二書並收歸有光所撰之《靜齋類稿引》,現網路版亦錄作附錄一...
長於駢文,好搜輯粵中文獻,助友人伍重曜刻《嶺南遺書》、《粵雅堂叢書》、《樂志堂集》。其子譚宗浚(1846-1888)原名懋安,字叔裕。南海人。少承家學。1861年...
《籙竹堂書目》是明代葉盛撰,其子晨協助編成私人藏書目錄,六卷,錄書四千六...籙竹堂書目版本信息 編輯 有《粵雅堂叢書》本、《叢書集成初編》本。 [1] ...
《佚存叢書》,成書於1799~1810年間;清鮑廷博編《知不足齋叢書》,乾隆至道光年間,鮑氏知不足齋刻本;伍崇曜出資,譚瑩校勘編訂《粵雅堂叢書》,廣州刊刻;羅振...
《傳世藏書》是一套囊括我國從先秦到晚清歷代重要典籍的大型叢書。精選有深遠...陣紀 惜陰軒叢書本草廬經略 粵雅堂叢書本三十六計曾胡治兵語錄 1931年青年...
但在東鄰日本尚有殘本多種傳世,近代國門開放以後陸續回傳中土,並先後有《粵雅堂叢書》本、《古逸叢書》本、《適園叢書》本、《叢書集成》本及董康影印本、...
有《洪北江全集》《粵雅堂叢書》本,有商務印務館《叢書集成》排印本。 [1] 比雅作者構思 編輯 作者的目的是要把見於古書中有關義類相近的語詞的解釋比寫在...
其後,“粵雅堂叢書”、“後知不足齋叢書”、“叢書集成”等本,都屬這後一個系統的翻刻或排印。崇文總目目錄 編輯 崇文總目經部 ...
文集以作者字命名。有《四庫全書》本、《粵雅堂叢書》本、《叢書集成初編》本。 [1] 李元賓文集作者簡介 編輯 唐李觀(766-794),字元賓,趙州(今河北趙縣)...
先有抄本流傳,今存清康熙抄本、乾隆抄本;清道光年間(1821~1850)收入《粵雅堂叢書》,光緒年間(1875~1908)單獨抽出付梓。該書共12卷,152篇。每篇正文論述理論,...
大致通順可讀。有《喀粵雅堂叢書》本。 [1] 參考資料 1. 主編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8: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03月第1版:第209頁 ...
粵雅堂叢書二十九集本附刊胡承珙校語(以下各本同) 廣雅書局刊本 史學叢書二集影印廣雅本 二十五史補編第3冊叢書集成第766、781冊...
有《粵雅堂叢書》本、《叢書集成初編》本。 [1] [1] 參考資料 1. 趙傳仁,鮑延毅,葛增福主編.中國書名釋義大辭典:山東友誼出版社,2007.7:第859頁 V百科...
《日湖漁唱》有《詞學叢書》本,《粵雅堂叢書》本,《村叢書》本。《西麓繼周集》有《□村叢書》本。《西麓詩稿》有汲古閣景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
《虎鈐經》共有下列版本:明覆宋刻本、李盛鐸明刻本、明抄本、《范氏奇書》叢本、《四庫全書》叢本和《粵雅堂叢書》本。 [1] ...
在宋代流傳頗廣,其作者雖然另有范質的記載,肯定屬於誤傳,此書為王仁裕作,可以論定(《崇文總目》卷2史部傳記類下雲:《玉堂閒話》十卷,王仁裕撰(粵雅堂叢書本)...
曾撰《絳雲樓書目注》4卷,藏書家伍崇曜在刊刻《粵雅堂叢書》時,評價其“是目極詳瞻,援據亦精審”。[1] 陳景雲主要成就 編輯 著有《讀書紀聞》12卷、《...
著有《程侍郎遺集》10卷,有《粵雅堂叢書》本。程恩澤詩作選摘 編輯 【即事一絕】荷澀雨纖珠疊疊,柳長風軟線槎槎。窺魚白鷺先藏影,避雀蒼蜩屢易柯。【...
國內有《粵雅堂叢書》本,《叢書集成》本。辛德勇輯校此書,收入三秦出版社的《古長安叢書》中。詞條標籤: 書籍 圖集 兩京新記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
1994年中華書局據田廷柱校點之《東觀奏記》是以繆荃孫《藕香零拾》本為底本,校以吳翌鳳抄本、《粵雅堂叢書續集》本、宛本《說郛》及《小石山房叢書》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