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漢語漢字)

粟(漢語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粟,漢語常用字(一級字),讀作sù,會意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本義為植物名,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實為圓形或橢圓小粒,北方通稱“穀子”,去皮後叫“小米”;在古漢語中,凡常見的農作物糧食一般都可以作為糧食或者穀物的泛稱,“粟”實際也有這個功能;“粟”的顆粒小,因此又被用來指稱細小的東西;“粟”還是古代度量單位名;由於“粟”可以用作容器,又是糧食的總稱古時官員領取的俸祿就是糧食,所以“粟”又可引申出俸祿一義來。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粟
  • 拼音:sù
  • 部首:米
  • 五筆:sou(86);sou(98)
  • 倉頡:mwfd
  • 鄭碼:fjuf
  • 字級:常用字、一級字
  • 平水韻:二沃 入聲 
  • 筆順編號:125221431234
  • 四角號碼:10904
  • 結構:上下結構
  • 統一碼:基本區 U+7C9F
  • 注音:ㄙㄨˋ
  • 總筆畫:12
字源演變,詳細釋義,古籍釋義,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字形書法,異體字,字形對比,書寫演示,書法欣賞,音韻匯集,韻書集成,上中古音,

字源演變

“粟” 古代泛指穀類作物的子實。北方稱 “穀子” ,去皮後叫 “小米” 。《說文》: “粟, 嘉穀實也。 ”甲骨文寫作 “圖A、圖B 、圖C” ,前者象 “圖D” (禾)周圍有 “ 圖E” (子實, 穀粒)的形狀,後者下邊是“禾”和子實形,上邊的 “圖F” (右手)是手摘子實的形狀。古璽文、《說文》籀文小篆寫作 “圖H、圖I 、圖J、圖K ” ,下邊或從“禾”或從“米”,上邊或一或三表示子實的“圖L”形。隸書(漢帛書、 《西狹頌》)以直筆方折寫作 “圖M、圖G” ,徹底脫離了象形文字,成為現代漢語 的通用規範漢字字形。
粟
字元表
“粟”的本義是指穀類的子實,源於中原以西地區,後逐漸遍布全中國。“粟”是美好的穀物子實。在古漢語中,凡常見的農作物糧食一般都可以作為糧食或者穀物的泛稱,“粟”實際也有這個功能,例如《管子·治國》所說的:“民事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這裡的“粟”即泛指糧食,是說穀物多國家才富有。粟的顆粒小,因此又被用來指稱細小的東西,例如“滄海一粟”,這裡的粟就是微小的意思。“粟”還是古代度量單位名。《淮南子·天文》:“律之數十二,十二粟而當一寸。”意思是說當時人們的度量衡為十二,那么十二粟為一寸長。《孫子算經》卷上:“量之所起,起於粟,六粟為圭,十圭為一撮,十撮為一抄,十抄為一勺,十勺為一合。”這裡是說粟用來做容量,六粟為一圭,十圭為一撮,十撮為一抄,十抄為一勺,十勺為一合。由於“粟”可以用作容器,又是糧食的總稱古時官員領取的俸祿就是糧食,所以“粟”又可引申出俸祿一義來。
粟作為重要的糧食之一,它的本義古往今來直沒有改變,在福建、廣東等南方地區,對於粟的稱呼也各具特色。例如廣東話和福建話中有的稱為“粟仔”或“粟仔米”,江蘇、江西話中有的稱為“粟子”,湖南話中有的稱為“粟崽”,湖北武漢話中稱為“粟谷”等。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植物名,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實為圓形或橢圓小粒。北方通稱“穀子”,去皮後叫“小米”。
foxtail millet
“粟,嘉穀實也。”——《說文》
“其粟麥粳稻之屬各依土地,貯之州縣。”——《舊唐書·食貨志下》
“輸不必金,出粟、菽、帛、布及它物者聽。”——清·邵長蘅《閻典史傳》
粟子;滄海一粟;粟入;粟粒
穀粒。未去皮殼者為粟,已舂去糠則為米。
grain
“遷淳安知縣。布袍脫粟,令老僕藝蔬自給。”——《明史·海瑞傳》
粟飯
糧食的統稱。
grain
“苟粟多而財有餘,何為而不成?”——漢·賈誼《論積貯疏》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李斯諫逐客令
“量粟而舂,數米而炊,可以治家,而不可治國。”——《淮南子·詮言》
粟土;粟陳貫朽粟紅貫朽;重農貴粟
小疙瘩,因寒冷在皮膚上起的雞皮疙瘩。
knot
“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宋·蘇軾《雪後書北台二首》之二
俸祿。
salary
“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史記·卷六一·伯夷傳》
姓。


顆粒如粟狀的東西,比喻微小。
sand

量詞
古代度量單位名,用來做長度,十二粟為一寸長。

“律之數十二,十二粟而當一寸。”——《淮南子・天文》

古代度量單位名,用來做容量,六粟為一圭。

“量之所起,起於粟,六粟為圭,十圭為一撮,十撮為一抄,十抄為一勺,十勺為一合。”——《孫子算經》卷上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粟,嘉穀實也。從𠧪,從米。孔子曰:“𥻆之為言續也。”
𣡼,籒文𥻆。相玉切文三 重三

說文解字注

𥻆,嘉穀實也。
禾下曰。嘉穀也。黍下曰。禾屬而黏者也。然則嘉穀謂禾黍也。大雅曰。誕降嘉穀。惟秬惟秠。惟虋惟芑。秬秠謂黍。虋芑謂禾。許於秠下曰。秬秠者、天賜后稷之嘉穀也。虋下曰。赤苗嘉穀也。芑下曰。白苗嘉穀也。毛魏風傳釋苗為嘉穀。苗者、禾也。生民傳釋黃為嘉穀。黃者、黃梁。謂禾也。古者民食莫重於禾黍。故謂之嘉穀。谷者、百穀之總名。嘉者、美也。嘉穀字見詩生民。許書及典引注可據。改為嘉種者、非。嘉穀之實曰粟。粟之皮曰穅。中曰米。
從𠧪。
自其𥝩言之。
從米。
自其薀言之。相玉切。三部。
孔子曰:粟之為言續也。
孔子以曡韻為訓也。嘉種不絕。蒸民乃粒。禹稷之功也。
𥾄,籒文𥻆。

康熙字典

古文:𥾄、𥸫、𥹟、𠧼、䅇
《廣韻》相玉切。《集韻》《韻會》須玉切。《正韻》蘇玉切。𠀤音涑。《說文》:嘉穀實也。《韻會小補》:粟為陸種之首,米之有甲者。《書·禹貢》:四百里粟。《周禮·地官》:旅師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註:耡粟,民相助作,一井之中所出,九夫之稅粟也。屋粟,民有田不耕,所罰三夫之稅粟。閒粟,閒民無職事者所出,一夫之徵粟。《爾雅·釋草注》:秫謂黏粟,與谷相似,米黏。北人用之釀酒,其莖稈似禾而粗大。
又地名。《穀梁傳·文十年》:及蘇子盟於女粟。《前漢·地理志》:左馮翊屬縣粟邑。註:莽曰粟城。《水經注》:睢水,又東逕粟縣。
又水名。《水經注》:居庸縣故城,魏上谷郡治,有粟水在焉。
又官名。《史記·孝景紀》:更命治粟內史為大農。
又國名。《北史·魏明帝紀》:大延元年八月,粟特國遣使朝貢。
又姓。袁紹魏郡太守粟舉。
又沙謂之粟。《山海經》:櫃山有英水,中多丹粟。註:細丹沙如粟也。
又《廣東新語》:連山有八排猺,自稱猺丁,曰八百粟。
又葉思積切。韓愈《進學解》:月費俸錢,歲靡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本作𥻆。

字形書法

異體字

粟(漢語漢字)
異體字

字形對比

粟(漢語漢字)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書寫演示

粟(漢語漢字)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音韻匯集

韻書集成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全清
相玉切
sjuok
集韻

次清
須玉切
siok
韻略






須玉切

增韻






須玉切

中原音韻

入上
魚模



全清

siu
中州音韻

入作上聲
魚模





葉須上聲

洪武正韻



全清
蘇玉切
syuk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s
i̯uk
王力系統
s
ǐwɔk
董同龢系統
s
juk
周法高系統
s
jewk
李方桂系統
s
juk
兩漢
西漢


東漢




juk


juk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沃燭

jwok
齊梁陳北周隋
沃燭

jwok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s
i̯wok
擬音/王力系統

s
ǐwok
擬音/董同龢系統

s
juok
擬音/周法高系統

s
iuok
擬音/李方桂系統

s
jwok
擬音/陳新雄系統

s
ǐuk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