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文,1999年2月10日出生,男,華東師範大學2019級運動訓練專業,中國田徑運動員。
粟文,1999年2月10日出生,男,華東師範大學2019級運動訓練專業,中國田徑運動員。
粟文,1999年2月10日出生,男,華東師範大學2019級運動訓練專業,中國田徑運動員。職業生涯 2023年2月6日入選中國田徑隊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舉辦的第十屆亞洲室內田徑錦標賽名單。3月,2023年全國室內田徑錦標賽男子三級跳遠決賽,粟文以16...
粟,漢語常用字(一級字),讀作sù,會意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本義為植物名,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實為圓形或橢圓小粒,北方通稱“穀子”,去皮後叫“小米”;在古漢語中,凡常見的農作物糧食一般都可以作為糧食或者穀物的泛稱,...
栗文 栗文,北京京展律師事務所律師,執業證號:11101202110313481。專長領域 民商事爭議解決、刑事辯護與代理、企業常年法律顧問及專項法律服務。典型案例 侯某與郭某淳房屋租賃契約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 ...
樹(拼音:shù),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文字。“樹”是形聲字,古文形從木,尌(shù)聲。本義是種植。引申為樹立、培養以及木本植物的總稱。(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文字源流 商代文字(字形1),從...
《字彙》:粟屬。苗似蘆,高丈餘,穗黑色,實圓重,土宜高燥。《詩緝》:黍有二種,黏者為秫,可以釀酒。不黏者為黍,如稻之有秔糯也。《爾雅翼》:黍,大體似稷,故古人並言黍稷,今人謂黍為黍穄。《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
文中提到的“西城”,陳寅恪先生認為為“西域”之誤。何妥父為細胡,可以推知何妥家族應為來自中亞昭武九姓的何國人,也即粟特胡人,由此說明梁時蜀漢之地為西域胡人通商及居留之區域。陳寅恪先生在《論唐代之蕃將與府兵》一文中考證...
粟文廷 粟文廷(1869—1928) ,清末民國之際廣西資源人。桂劇演員。原名粟盛槐。1910年到廣西左江鎮總兵官陸榮廷府上演戲,因貌略似陸新亡故之子,被認為乾兒子,改名文廷。演藝較高,演馬逾時被譽為“活馬超”。
到8世紀上半葉,阿拉伯人控制了粟特,粟特古國逐漸消亡,粟特文也隨之湮滅。粟特古國在漢文史籍中又作粟弋、速利、孫鄰、蘇哩、修利、粟特等。在古波斯語和阿維斯陀語中作 Sughda, 在巴列維語中作 sūlik。此外,還有 Surik,Sogd等...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幼年起名粟多珍、志裕,侗族,生於湖南會同。中國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首。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南昌起義,後...
粟,是禾本科狗尾草屬草本植物。粟植物體細弱矮小;圓錐花序呈圓柱形;小穗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黃色,小枝不延伸;花果期六月至十月。《春秋說題辭》載:“西及金所立,米為陽之精。”故“西”字合“米”字為粟。粟原產於中國,...
假借的文字,數言同字,其聲雖不一樣,文意相同。所以自黃帝到夏商周三代,文字一直沿用未曾做改動。倉頡造字成之日,舉國歡騰,感動上蒼,把穀子像雨一樣嘩嘩地降下來,嚇得鬼怪夜裡啾啾地哭起來,即《淮南子》記載的“天雨粟,鬼...
《說文解字》說:“厲,旱石也。”“旱石”的意思是質地較粗的石頭,這種石頭可用作磨刀石,所以“厲”的本義是指磨刀石,是“礪”的本字。《說文解字》認為“厲”是形聲字:“從廠(hǎn),蠆(chài)省聲”。“厲”的...
發掘出的這套木簡反映了漢王朝中央政府發布文告、律令的文書形式,以及邊塞各級官署上下級組織關係,和公文傳遞時的層層照轉關係,對於研究漢朝的政治制度及文書檔案制度,意義重大。發掘出36枚木簡一套的《建武三年十二月侯粟君所責寇恩...
倉頡[jié]造字,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之一,倉頡造字的地方叫“鳳凰銜書台”。出自《淮南子·本經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倉頡,稱蒼頡,複姓侯剛,號史皇氏,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蒐集、整理、規範和使用,...
穀子(Setaria italica):屬禾本科的一種植物。古稱稷、粟,亦稱粱。一年生草本;稈粗壯、分櫱少,狹長披針形葉片,有明顯的中脈和小脈,具有細毛;穗狀圓錐花序;穗長20~30厘米;小穗成簇聚生在三級支梗上,小穗基本有刺毛。每穗...
說文解字 以物相贅。從貝、從斦。闕。之日切 說文解字注 㠯物相贅。質、贅雙聲。以物相贅,如春秋交質子是也。引伸其義爲樸也,地也,如有質有文是。《小雅》毛傳云:“旳,質也。”《周禮》“射則充椹質”、《左傳》“...
時人樊綽在《蠻書》中稱之為“栗粟”,認為是當時“烏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和彝族、納西族在族源上關係密切。到明代仍把傈僳看作是“羅羅”(彝族)的一個分支,明《景泰雲南圖經志書》說:“栗粟者,亦羅羅之別種也。”傈僳...
因(拼音:yīn)是漢語一級通用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因的古字形像躺在蓆子上,後引申為憑藉,依靠。由憑藉,依靠引申為沿襲,承接。由沿襲,承接引申為緣由,緣故。由緣由,緣故引申為表示緣由。(基本信息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