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線真蚓

粗線真蚓

廣泛分布於環球各大洲赤道與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亞熱帶地區。我國僅1科2種。體長圓形,似蚯蚓或蛇,皮膚裸露,上有多數環狀皺紋和粘液,無四肢及肢帶。通常在濕地營洞穴生活,眼退化隱於皮下,耳無鼓膜。嗅覺器官發達。體內具有肋骨,但無胸骨。雄性身體末端具有由泄殖腔壁突出而成的交接器。體內受精。卵生或卵胎生。卵多產在地洞中。幼體在孵出前經歷一個長有3對外鰓的階段,外鰓僅具有吸收營養的作用。當幼體孵出後,外鰓已消失,幼體移到水中完成發育。幼體具有1對外鰓裂和尾鰭,游至水面用肺呼吸(右肺發達)。最後,鰓裂封閉,尾鰭消失,移至陸地變成營地下穴居的成體。主要捕食昆蟲、蠕蟲、蚯蚓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粗線真蚓
  • 拉丁學名:Caecilia pachynema
  • :動物界
  •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 : 兩棲綱
  • :蚓螈目
  • :真蚓科
  • 分布區域:非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區。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剛毛:每節8根。
雄孔乎獄籃:一個或一對位於17—18節。
粗線真蚓
受精囊孔:一個或一對,位於第10節或10節之後o
前列腺:稱“真前列腺”的器官既非管狀亦非葉狀,緊接輸精管,為肌肉化的圓柱形或指狀物,突出到體腔內。
腎臟:大腎管。
受精囊:與其他雌性器官(卵巢,輸卵奔譽白良管,漏斗及卵囊)緊密相連,經常是直接連繫或以體腔管或囊相連。

生長環境

除南美的盲游蚓科為水棲外,其餘都是穴居,棲息在各種淡水域盛屑附近的潮濕穴洞內。夜出覓食蚯蚓、白蟻等。一般在大雨後容易見到。卵生或卵胎生。雙帶魚螈在洞穴中產卵20~50餘枚,以濕潤的軀體盤繞這堆卵,直待卵孵出。在孵出時,3對細長羽狀外鰓已萎縮,鰓裂沒有封閉。幼體的極後段還有鰭褶,舉榜夜抹有側線器官。在水中生活紋艱承一段時間以後,鰓裂封閉,鰭褶消失,觸突從小窩內可明顯伸出,則示完成變態。卵胎生的以胚期的齒刮取母體輸卵管壁分泌講跨蘭的乳汁狀物作為營養物質。

分布範圍

廣布於環球熱帶和亞熱帶濕熱地區,尤以南美的種類最多疊酷挨,而安的列斯群島無。非洲東西兩側均有分布,並在塞席爾群島有6~7種,而馬達加斯加島無。在亞太地區分布於東南亞和南亞及西側紐幾內亞島(又稱伊里安島)。大洋洲歐洲無分布。中國現有2種,即雙帶魚螈和版納魚螈,分布於廣西雲南南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