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細胞發生(granulocytopoiesis)是1996年公布的動物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粒細胞發生
- 外文名:granulocytopoiesis
- 所屬學科:動物學
- 公布時間:1996年
粒細胞發生(granulocytopoiesis)是1996年公布的動物學名詞。
粒細胞是胞質中有特殊顆粒的白細胞。白細胞根據形態差異可分為顆粒和無顆粒兩大類,顆粒白細胞(粒細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顆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種顆粒白細胞即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無顆粒白細胞包括單核細胞...
中性粒細胞減少原因很多,發病機制複雜,臨床上分為三類:1.中性粒細胞生成缺陷 (1)細胞毒藥物、化學毒物和輻射:是最常見的原因。(2)感染與異常免疫:一些細菌、病毒、立克次體或原蟲感染。(3)骨髓異常細胞成分浸潤:白血病、淋巴...
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是在瑞氏(Wright)染色血塗片中,胞質呈無色或極淺的淡紅色,有許多彌散分布的細小的(0.2~0.4微米)淺紅或淺紫色的特有顆粒。細胞核呈桿狀或2~5分葉狀,葉與葉間有細絲相連。中性粒細胞具趨化作用、...
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簡稱急粒。它主要表現為粒系原始細胞的惡性增殖。它有兩個亞型: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與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本病患者常突然起病,進展較快,臨床常見感染和出血,並常因此致死。約10%病例進展緩慢,多為老...
嗜酸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白細胞根據形態差異可分為顆粒和無顆粒兩大類。顆粒白細胞(粒細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顆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種顆粒白細胞即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無顆粒白細胞包括單核細胞和...
嗜酸粒細胞白血病 本病認為是慢粒的一種變異,亦有將其歸入高嗜酸粒細胞綜合徵範疇。臨床除白血病表現外,主要為嗜酸粒細胞浸潤各臟器。心肌浸潤後發生小動脈栓塞,纖維化,瘢痕壞死。壁栓形成可致心肌損害、心臟擴大、心律不齊和進行性...
粒細胞-巨噬細胞,本品適用於癌症化療和在用骨髓抑制療法時所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亦適用於治療骨髓衰竭患者的白細胞低下,也可預防白細胞減少時可能潛在的感染併發症,還能使感染引起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恢復加快。藥物說明 【別名】 人...
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受體是2007年公布的免疫學名詞。定義 高親和力受體由α鏈(CD116)和KH97鏈(CD131)組成(均屬I型細胞因子受體家族),分布於髓系細胞及其前體細胞表面,也表達於內皮細胞和髓系白血病細胞。出處 《免疫學名詞...
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是臨床上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白細胞或粒細胞減少症的藥物。藥物簡介 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別名】重組人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生百能、沙格莫丁。 【作用和用途】本品能興奮骨髓...
核的葉數與細胞在血流中停留的時間成正變。當機體受細菌嚴重感染時,大量新生細胞從骨髓進入血液,桿狀核與2葉核的細胞增多,稱為核左移;若4~5葉枝的細胞增多,稱為核右移,表明骨髓的造血功能發生障礙。中性粒細胞的胞質呈淺粉紅...
新形成的血細胞穿過血竇壁進入血液中。約在第十二周,脾也開始造血,產生紅細胞、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等。脾造紅細胞的功能持續到出生之前,造淋巴細胞的功能則保持終生。胸腺約在胚胎第二個月就開始有T淋巴細胞(胸腺依賴的淋巴細胞)發生。
嗜鹼粒細胞性白血病(basophilic leukemia)為一種少見類型的急性白血病。本病罕見,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由於嗜鹼粒細胞增加可出現組胺過多所致的蕁麻疹、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皮膚潮紅或支氣管哮喘等症狀。臨床表現同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三)粒細胞破壞增加 1.免疫性粒細胞減少症 (1)新生兒同族免疫性粒細胞減少症出生後即出現中度或重度粒細胞減少,持續數周。其發生機制為母親與胎兒粒細胞型不合,在妊娠最後3個月或產程中,具有特異抗原的粒細胞進入母親血循環,...
粒細胞集落刺激分子(G-CSF)是一種糖蛋白,含有174個胺基酸,分子量約為20000。主要由內毒素、TNF-α和IFN-γ可活化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產生。G-CSF基因全長2.5kb,包括5個外顯子和4個內含子,G-CSF有5個半胱氨酸,Cys 36與Cys...
直腸、肛門、陰道、子宮等黏膜也發生同樣潰瘍。頜下、頸部淋巴結往往腫大,少數病例有黃疸及肝、脾大,病情進展可引起肺部或其他部位感染,直至敗血症。與其他粒細胞缺乏一樣,感染病灶的炎症浸潤可不明顯,膿液很少形成。約10%患者出現皮疹...
嗜酸粒細胞性白血病(eosinophilic leukemia,EL)是一種少見類型白血病,1912年Stillmen首次報導,以後Benvennisti按嗜酸粒細胞分化程度分為:原始細胞型、幼稚細胞型、成熟細胞型。也有學者將原始細胞型和幼稚細胞型稱為急性嗜酸粒細胞性白血病...
特發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綜合症病因迄今未明,被認為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由於病變組織中有大量嗜酸性粒細胞廣泛浸潤,約80%的患者周圍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約50%的患者有個人或家庭變態反應史,故本病可能系對內外源性過敏原發生...
幼稚細胞是指形態學上可辨認的在細胞成熟過程中最早期細胞(如原始粒細胞、原始紅細胞)至成熟細胞(如分葉核細胞、紅細胞)之間的各階段細胞。在正常外周血片中不應有幼稚細胞(桿狀核細胞也應少於5%),在正常骨髓中各階段細胞應在...
此外白血病細胞還可浸潤其他器官,如消化道,泌尿道,甲狀腺,胰腺等,引起相應的臨床症狀。該病各年齡均可發生,但以中年最為常見。早期多無明顯症狀,偶然因發現粒細胞增多或脾腫大而被確診。患者除有低熱、消瘦及乏力症狀外,可因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