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24武裝直升機是蘇聯米里設計局研製的第一代專用武裝直升機,北約代號"雌鹿"(Hind)。屬於中型多用途武裝直升機,是前蘇聯第一款專用武裝直升機。主要用於為己方坦克部隊開闢前進通道,清除防空火力和各種障礙;擔負為米-8和米-17機群護航務。米-24於60年代末開始研製,1971年定型,1972年底試飛併入批生產,1973年裝備部隊。曾出口到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雌鹿”不但具有強大的攻擊火力,而且還有一定的運輸能力。米-24W型號為專為波蘭設計的Mi-24V版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米-24w武裝直升機
- 英文名稱:M -24w helicopter
- 前型/級:米-24v
- 研製時間:20世紀60年代
- 服役時間:1973年
- 定型時間:1971年
- 國家:蘇聯
歷史沿革,研發背景,設計方案,生產定型,設計特點,動力設計,武器裝備,總體布局,旋翼系統,機載設備,技術參數,實戰服役,總體評價,
歷史沿革
研發背景
1960年代早期,蘇聯設計師米哈伊爾·米爾看出明顯的戰場趨勢,步兵將藉助飛行載具而有更高的戰場機動性。而該種載具除了運輸外還能提供火力支援。這種概念的第一種體現是1966年米里設計局首席設計師在空軍工厂部門的329號實驗機,最初的V-24是由其他專案改進而來,V-22則從未起飛過,V-24的布局和結構很類似美軍的UH-1直升機,尤其是中間的乘員艙部份。可以讓八名兵員背對背乘坐,而中後端機身有兩翼用來掛六具武器,還有一對GSh- 23L機槍在起落架前。
設計方案
米里設計局申請蘇聯軍全面採用這種新概念直升機,得到許多軍中戰略專家支持,但是有一批年長的軍頭反對,他們認為資源要花在強化傳統武器比較有用。米里設計局最終說服了國防部長的第一接班人Andrei Grechko將軍,派遣一批專家評估該計畫,最初專家的意見分歧,但是最後贊成派占上風,戰場支援直升機專案頒布成案了。設計局準備了兩種基本設計,7噸單引擎設計和10.5噸雙引擎設計,都使用1,700馬力TV3-177A渦輪引擎。
生產定型
米-24武裝直升機從1968 年5月6日指令頒布正式開發雙引擎版構型。1968年8月進入細節設計(計畫代號Yellow 24)全比例樣品機於1969年2月完成提交,9月15日栓在鐵鏈上試飛,四天后第一次自由飛行,第二批十架的試驗機接著被生產出來。1970年6月開始 18個月的連續測試,改良重點在結構強度和金屬疲勞、減震問題,機翼傾斜12度以上時如果時速超過200km機頭會翻轉也是一大問題。問題改良後的第一版量產版Mi-24A雌鹿在1970年正式投產。1972年官方承認納入作戰序列。
設計特點
動力設計
米-24武裝直升機
動力裝置兩台單台最大功率為1640千瓦(2230軸馬力)TV3-117渦輪軸發動機,並排安裝在座艙上面。發動機功率藉助輸出軸、經並車減速器傳遞到旋翼軸上。發動機裝有8毫米厚的淬火防護鋼板。主油箱位於機艙後面的機身內,軟油箱位於機艙底部。機艙中的1000千克輔助油箱可使直升機燃油量增加到1500千克。也可帶4個外掛油箱代替輔助油箱,每個外掛油箱容量為500升。4個外掛油箱裝在旋翼下的兩個內部支架上。雙發動機和雙重的系統設計使米-24中彈後仍能返回基地,即使主齒輪箱油壓降至零,直升機仍可再飛行15至20分鐘,這足以使飛機脫離戰場。
武器裝備
在戰鬥任務中,如果攜帶有火箭彈吊艙和炸彈,米-24飛行員會先發射火箭再以機槍掃射,為后座的武器操作員提供充裕時間瞄準和投彈。米-24在全負載下可以攜帶10枚100公斤炸彈,雖然無法精確轟炸目標,但對區域性目標卻非常有效。米-24也可攜帶大型炸彈,包括4枚250公斤炸彈或2枚500公斤炸彈。有些米-24以重型火箭彈從2公里外發射對付防空武器,不過這類重型火箭彈並未廣泛使用,只有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才會用它。這是因為火箭彈飛出去時產生的尾焰濃煙會包住機身,導致發動機吸入廢氣而停車。
總體布局
米-24武裝直升機駕駛艙前部為平直防彈風擋玻璃,重要部位裝有防護裝甲。機身上裝有全金屬懸臂式短翼,平面為梯形。短翼全金屬懸臂式短翼,平面為梯形,具有大約16°下反角和20°安裝角。翼面為固定翼面。在巡航飛行時,短翼大約可卸載25%。尾部裝置垂尾偏置3°,兼作尾斜梁。水平安定面可調。可收放前三點式起落架。尾梁下有管狀的三角尾橇。主艙裝8個摺疊座椅或4個長椅。駕駛艙後的機艙可容納8名全副武裝士兵,有一個大型可向後滑動的艙門。駕駛艙前部為平直防彈風擋玻璃,重要部位裝有防護裝甲。
旋翼系統
米-24武裝直升機旋翼系統所有的動部件都是在米-8直升機動部件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旋翼有5片槳葉,等弦長翼弦,翼型為NACA230。尾槳有3片槳葉。在最新的改進型上,尾槳均改裝在尾斜梁的左側。旋翼大梁為鈦合金大梁,外面敷以玻璃鋼蒙皮,中間填以蜂窩結構夾芯。旋翼槳轂為鍛造後機械加工的鋼製槳轂。旋翼為傳統的全鉸接式旋翼。槳葉大梁充有增壓氮氣,用以檢查裂紋。每片槳葉都裝有液壓擺振阻尼器,平衡調整片和前緣防冰裝置。標準的剎車裝置。尾槳槳葉為鋁合金槳葉。
機載設備
米-24武裝直升機機載設備裝備有甚高頻和特高頻無線電台、自動駕駛儀、雷達高度表、盲目飛行儀表設備、彈道計算機,以及有地圖顯示器的無線電羅盤。安全系統包括3台發電機的雙套電氣系統和增穩系統。旋翼槳葉和尾槳槳葉均裝有電加熱防冰系統。
技術參數
米-24武裝直升機基本資料(以基本型為參考數據) | |
全長(米) | 17.5 |
機高(米) | 6.5 |
自重(千克) | 8500 |
最大起飛重量(千克) | 12000 |
乘員(人) | 3 |
最高速度(千米/小時) | 335 |
最大航程(千米) | 450 |
實用升限(米) | 4500 |
武器掛架(個) | 6 |
機炮 | GUV-8700機槍萊艙 |
可掛載武器 | UB-16、UB-32、S-5火箭發射器,[ S-24 2400毫米火箭,9M17 Phalanga飛彈 |
實戰服役
米-24武裝直升機飽經戰火的洗禮,在當今世界的武裝直升機中,米-24擁有最豐富的作戰經驗。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曾參與3大洲超過30場戰爭和武裝衝突。
米-24武裝直升機參加了阿富汗戰爭。阿富汗政府軍在1979年4月接收首批米-24A和米-25,用來對付阿富汗游擊隊。同年5月1架米-24被擊落,首開“雌鹿”被擊落的紀錄。受制於阿富汗多山高溫的環境,米-24不但無法表現其高速的優點,反而在起飛降落時十分危險。高速的轉彎,也易使米-24失速墜落。光是駐紮在庫因都茲的部隊,頭一年就因此損失了6架。在這場戰爭中,直升機乘員的傷亡率高居所有飛行員之冠。
甚至在90年代中期聯合國維和行動中,也能看到“雌鹿”的身影。儘管米里設計局又推出了更新的米-28直升機,但由於米24至今仍是俄陸軍航空兵、獨立國協各國和世界許多國家空軍的主幹,米里設計局便繼續以米-28的技術改良米-24,以達到現代化的標準。甚至一向使用西方武器的以色列,也為了爭奪市場而推出米-24的改進型,從中不難看出米-24在武裝直升機中的重要地位。
自米-24武裝直升機1969年首飛,1973年正式列裝,現階段仍有1000多架在俄羅斯服役,曾出口阿富汗、越南、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古巴、印度、蘇丹等國。
總體評價
作為武裝直升機,米-24具有速度快、爬升好、載重大、火力強、裝甲厚的特點,不光可以提供直接的強大火力支援,還可以運載突擊分隊,或後送傷員。理論上,米-24武裝直升機既有強大火力、又能載運人員的特點,使它成為戰鬥搜尋救援(combatsearchandrescue,CSAR)的理想直升機,可以在敵後獨立地搜尋營救被擊落的飛行員,但沒有見到蘇聯把米-24作為專用CSAR直升機的記載。實際上,蘇聯對CSAR沒有像美國那樣下功夫,沒有專業CSAR直升機也就不足為奇了。
至今仍然在很多國家的軍隊里擔任重任。北約的東歐小兄弟急於脫手空軍中的蘇式戰鬥機,但米-24武裝直升機大多保留,還塗上斑斕的老虎花紋,去參加北約的“老虎會”。這其中固然有經費的原因,但也有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米-24武裝直升機在今天仍然是長滿很犀利的獠牙的雌鹿。米-24武裝直升機的成功是和米爾的遠見分不開的,米-24武裝直升機的缺憾也源自米爾的“飛行的步兵戰鬥車”[13]的構想,很多體積和重量被用到在實戰中極少用到的兵員運載上。米爾設計局總結了米-24武裝直升機的經驗,研製了米-28,並信心滿滿地要和阿帕奇打擂台,但歷史終於沒有再給米爾一個機會。米爾的帷幕可能要落下,但是歷史會像記住梅塞斯密特Me109一樣,永遠記住米-24武裝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