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飲食文化

米脂飲食文化

米脂飲食文化是先祖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獨具陝北特色的飲食習慣和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米脂飲食文化
  • 分類:民俗
  • 流傳區域:米脂
  • 包含內容:禮儀、菜品、酒風、禁忌
  • 類別:飲食文化
背景介紹,飲食習慣,酒風宴飲,禁忌講究,

背景介紹

米脂傳統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先祖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獨具陝北特色的飲食習慣。傳統社會裡,米脂人多以一日兩餐為主,善於粗糧細做,變換花樣,調節飲食。民間飲食文化,可分為:粗茶淡飯、節日飲食和特色風味小吃。
粗茶淡飯,製作簡單、實惠方便。窮人有甚吃甚,從不講究。農閒時,多以稀食、瓜菜充飢填肚子。三春困月,生活最為艱苦,粗糠、酸菜,沒有油水。以挖苦菜、甜苣等充飢;秋季家家戶戶醃酸菜搞冬儲,飲食保持傳統的習慣。

飲食習慣

米脂人注重來人待客禮儀。不管貧富待人皆傾其所有,儘量把客人招待好。客人、尊者上座。客人座好後,依次冷盤、敬酒、熱菜、湯、米飯、蒸饃、大燴菜。婦女在家庭中常“做在人前,吃在人後”。先公婆後丈夫。米脂婆姨擅做風味小吃,像韭餅、油餅、棗夾子、餄餎、驢肉、滷煮驢板腸、洋芋擦擦、黑愣愣、乾爐、麻辣肝子碗飥、綠豆涼粉、燴粉、大燴菜等。米脂盛產洋芋,擅以洋芋佐食,花樣有幾十種之多。洋芋還可加工芡面、粉條等。逢節假日做特色吃食,如寒食吃攤黃、饃饃,清明吃煎餅,端午用軟米、紅棗包棕子。臘八節用軟米、紅棗煮豇豆燜飯。過年用新黃米碾粉蒸黃、炒米茶、做黃酒(米酒)、米糕等;米脂人喜吃豬肉、羊肉、兔肉、山禽肉及羊雜等。新春,家家備酥雞、丸子、豬肉鑽雞、燒肉、豆瓣肉等年飯。婚喪喜慶時有“八碗”(即八碗肉)、“五簋”(即五碗肉)、“十三花” 或“四四席”(即4熱菜、4冷盤、4碗肉、4盆湯,俗稱四四十六件)等宴席。

酒風宴飲

米脂人嗜酒之風尤甚。境內出土的庖廚、宴飲、歌舞伎等東漢畫像石,表現出浩大釀酒、宴會、出行等場景,反映出地主豪強們貪圖美酒、盛張肴饌、饕餮無厭生活場景,陝北民間有釀酒的手工作坊,俗名“缸房”。飲酒有不成文的規矩、習慣。親朋好友出遠門以酒餞行,來客或好友登門以酒禮迎,遠方親友上門須以酒洗塵,老朋友相逢也要對飲三杯。在鄉間民事調解中,也有“斟盅叩頭說好話 ”的鄉俗。倘遇生辰滿月、紅白事更以酒為暢。一般酒場上在座者須連飲三杯後方開場。必呼五喝六,大過拳癮,觥籌交錯,巨杯狂飲。民間有搖骰子打關,或者划拳,搖骰子一般是打關者與在座的每人搖三寶,花樣層出不窮。喝酒講究一喝,二站,三碰杯。有不勝酒力者,可以歌代酒,或以歌敬酒,即以酒麴助興。嗜酒者不拘小節,放浪形骸,飲酒不擇高低度,交友不言貧富差。高雅者有詩酒風流之情,對成語、句子、詠詩歌、填詞賦,玩撲克等等,詩朋酒友,載酒問句,自尋其樂,不亦而足。
米脂的許多傳統節假日也與酒有聯繫,而現在除傳統節假日外,開業、喬遷、竣工、升學、獲獎等皆有酒相慶,大小場合皆以酒為樂,凡有酒場必有說法。米脂鄉俗中,至今用“奠酒”祭奠祖先。奠酒,用少許燒酒兌以清水加米粒,在上墳時祭酒,而不用純燒酒,以水酒行禮,仍不失太古遺風。“米酒”,大致類似陝北所謂的“黃酒”或“渾酒”。迄今是過年時節盛行的美味品。

禁忌講究

米脂的飲食文化有一些講究和禁忌。產後坐月子婦女一般會以小米粥和掛麵為主食,尤其剛生過孩子便喝一碗紅糖水、小米粥恢復元氣。生病的人一般也會以小米粥來調養身體。飲食禁忌,正月初五忌吃囫圇的食物(未磨碎的食品)。二人不食一顆桃和梨。小孩吃飯忌剩飯。吃撈飯時忌先在頂上鏟,應從旁邊鏟。孕婦忌吃驢肉,吃驢肉懷孕時間長,說鬼。說孕婦忌吃兔肉,否則,生兔唇嬰兒。夕待客人忌單手遞碗筷和飯。打墓時,土工吃飯由孝男親自送,吃乾不吃稀,忌將剩飯帶回家。忌人與人間互相傳遞食鹽,恐生口舌。婦女做飯忌拋米撤面。嫁女之日忌吃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