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剪紙

米脂剪紙

米脂剪紙,是陝北民間剪紙藝術的重要組織部分。考古資料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就用不同的線條美畫炕圍子的習俗。因此,可以說它萌芽於新石器時代,傳承於兩漢,發展於南北朝,繁盛於清代中期。米脂剪紙作品來源於生活,淵源於東漢畫像石粗獷的表現手法,是米脂民風習俗的真實寫照。其厚重的文化積澱、古樸的手法,造型的粗獷、簡練的刀法、誇張的寫意,代表著北方民間傳統藝術的美學淵源。其種類有:窗花、炕壁畫(炕圍子)、頂棚畫、極架掛畫、小孩鞋頭畫、裹肚畫等。形式有團花、轉花、彌花、串花、散花、對花、堆花等,表現內容極為廣泛,傳統題材豐富多彩,地域特徵十分明顯,主要創作題材有:十二生肖、獅豹走獸、鹿鶴同春、麒麟送子、喜鵲登梅、牡丹鳳凰等動植物造形;戲劇演義、民間傳說等故事人物;民俗事象、佳節喜慶、農耕文化、紡織貿易、吉祥物意等生產生活習俗。最為常見的作品有:抓髻娃娃、鹿卸草、年年有餘(魚)、蛇盤兔、福祿壽、蓮生貴子、寒雀彈梅、老燕背小燕等。其表現手法除直剪、鏤空外,還採用月牙紋、雲紋、鋸齒紋、祥雲紋等來強化美感效果。用比較複雜的圖案,點綴嫁妝包、喜饃喜糕,或裝飾米、面囤等,用不同的手法、不同的題材,在不同的場合,反映出不同場面,表達出不同的意境!以此,體現出廣大人民的不同需求,展示出米脂人民豪放古樸的性格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米脂剪紙
  • 外文名:MiZhi paper-cut
所在區域,分布區域,歷史淵源,剪紙種類,相關製品及作品,傳承譜系,主要特徵,重要價值,瀕危狀況,保護計畫,五年計畫,保障措施,申報非遺項目,

所在區域

米脂剪紙,是米脂縣流傳、套用廣泛,極富地方特色的民間工藝美術。不論城鄉,到處都可看見它簡樸優美、妙趣橫生的造型。米脂縣地處黃土高原腹部,位於陝西省北部,北承榆林,南接綏德,東靠佳縣,西鄰橫山、子洲。地理坐標東經109#49—110#29,北緯37#39—38#5,無定河、西包鐵路、榆綏高速、210國道南北方向貫穿中部。全縣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以無定河為中軸線,東西高中間低,9條小河從兩翼相匯,流水支溝550多條,平均海拔1049米。屬中溫帶乾旱性氣候。地貌主要以峁、梁、溝、川為主。境內的20378個山峁與16120條溝,構成了米脂縣溝壑縱橫、峁梁起伏、地表支離破碎的地貌景觀。該縣歷來以農業為主,以“地有流金河,沃壤宜栗、米汁淅之如脂”得名。全縣轄10個鄉鎮,396個行政村,有人口24萬多。
早在原始社會,米脂境內已有人類繁衍生息,古代曾是不同部落更迭和多民族匯聚的地方,千百年來,山川幾經滄桑,人們狩獵牧耕,遷徒往返,歷代英豪屯戍征戰,使之多民族血緣、民風習俗相互交融,中原、邊塞文化相互滲透,形成了米脂獨特的民間習俗文化。
米脂剪紙源遠流長,據考證,始於漢代,發展與南北朝,繁盛於清代中期。基於秦、漢、唐文化的積澱,造型手法古樸,語言粗獷大氣,具有簡練、誇張的寫意風範,代表著民間藝術傳統的美學淵源。在米脂,村村家家都有剪紙,眾多的城鎮婦女、鄉嫗村姑,是一支分散卻龐大的建築創作隊伍。被稱作“巧人”、“巧媳婦”、“巧女子”的擅長剪紙者,表達了人們對她們
由衷地讚美。儘管眾多的剪紙作品並沒有作為一種藝術被廣泛宣傳,依然在老百姓的民俗生活中默默地承傳著。隨著人類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精神文明建設的進一步開展,米脂剪紙越來越引起人民民眾的關注和喜愛。

分布區域

米脂縣廣大城鄉

歷史淵源

剪紙離不開剪刀、彩紙。中國人在世界上最早發明了紙。東漢蔡倫改革造紙技術後,紙張得以普遍使用。到了南北朝、隋唐時期,造紙業越來越發達,各種色彩瑰麗的紙張不斷出現,為剪紙藝術的成熟提供了物質基礎。
早在植物纖維紙發明前,,商代已有金箔,西周有了“剪桐”的文字記載,漢代則有“巧剪梧桐照窗紗“的說法,表明“剪”的工藝出現的更早一些。“城頭變幻大王旗”,即秦漢以來普遍懸掛於城樓上、執掌于軍隊中的帥字旗、龍虎旗、標誌幡等、有圖案,有字樣、有花邊,顯然離不了棉帛剪裁縫製,該算是剪“紙”的前奏。再從米脂、綏德出土的東漢畫像石看,那人物、鳥獸、邊紋無一不帶著剪紙畫面的影子,所以剪紙出現的工藝基礎要比用紙早。

剪紙種類

米脂剪紙的種類有窗花、炕壁畫(炕圍子)、頂棚畫、極架掛畫、小孩鞋頭畫、裹肚畫等。形式有角花、轉花、彌花、串花、散花、對花、堆花等。表現範圍很廣泛,傳統題材有牛、馬、豬、羊、雞、花、鳥、獅虎走獸、鹿、鶴、麒麟、喜鵲、鳳凰、戲劇人物、民間故事、吉祥物、民俗事象、農耕、紡織、貿易、佳節喜慶等。常見的作品有商代的“抓髻娃娃”,漢代的“鹿卸草”、“年年有餘(魚)”、“蛇盤兔”、“福祿壽”、“麒麟送子”、“蓮生貴子”、“寒雀彈梅”等。反映了米脂人民豪放古樸的性格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相關製品及作品

1、製品用具:剪刀,紙張。
2、相關作品:
方俊濤編、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周萍英剪紙》,
郭慶豐編、上海三聯書店出版,反映周萍英剪紙的《生靈我意》
閻安編著、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剖析周萍英剪紙的《靈魂的圖像》。
杜君編、在美國出版的《祖孫—周萍英剪紙作品》

傳承譜系

以上無法知曉,只能以周萍英生前提供的算起:
第一代:葉女娃 周葉氏姑母,縣城北門人,號稱“巧女娃”。
第二代:周葉氏 幼年嫁四郎溝周家,一生喜好剪紙。周萍英母親。
第三代:周萍英 受母親影響,酷愛剪紙,晚年進入創作繪畫境界。
第四代:張佩蘭 周萍英大兒媳婦,承傳了婆母的剪紙藝術。
第五代:杜 君 繼承了祖母、母親的剪紙流派,
第五代:杜米軍 杜君弟弟,在杜君的薰陶下,繼承三代人的追求,籌建了周萍英剪紙館,潛心鑽研剪紙藝術,累有剪紙創作品問世。

主要特徵

以周萍英為代表的米脂剪紙,從內容到形式都反映出與古老傳統一脈相承的純粹性。濃郁的生活氣息,簡練誇張的造型和隨心所欲的裝飾手法,不僅體現了陝北民間剪紙共有的風格,而且在“大我”之中有著鮮明的“小我”。其一,有關剪紙體現了她過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其二是造型拙樸,強調外輪廓的完整、突出,表現出很強的歸納概括能力。其三,裝飾自由簡練、抽象,極富寫意韻味。其四是意味凝重,使剪出的作品有了鑿刻的味道。

重要價值

在民間千百年積澱的文化習俗中,蘊藏著生命原本的印記。米脂民間剪紙實質上是生命原本欲望最自然的表現,是坦蕩的吶喊、靈魂的招展。其十分突出的價值絕非源自主流的時尚文化藝術,甚至正好是相悖的。仔細研究,起價值元素就是純正的民間意味和天真質樸的情懷,透過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人類審美本能的神奇。
古往今來,米脂民間不乏剪紙能手,普通家庭婦女人人會弄剪刀、個個能剪窗花。她們全憑一把剪刀、一張紙,心裡想到什麼就能剪出什麼,隨心所欲,得心應手。石溝鎮善家溝村,南關村農民艾劍英等為民間剪紙大師。米脂婆姨馬艷梅、趙佩珍、曹蘭芳、高雪英等剪紙風格各具特色。米脂剪紙被黃土畫派的代表人劉文西譽為“天嬌神婆”。2000年,周萍英和她的孫女杜君創作的剪紙作品,歷時半年多在美國聖本篤大學和聖約翰大學等三所大學的藝術館展出。2001年8月,《祖孫—周萍英剪紙作品》一書在美國正式出版,為促進東西方傳統民間文化交流做出積極的貢獻。

瀕危狀況

在文學邊緣化的今天,日新月異熱鬧非凡的世界裡,純正的民間剪紙藝術,尤其是拙樸粗獷的米脂剪紙,已經無可避免地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文化於生態環境。在利益的驅動下,不斷異化,在陣陣保護聲中日漸式微。儘管一些諸如杜米軍這樣的追求者不惜一切代價,創建打造了周萍英剪紙館,整日沉侵在剪紙館耗神費力,卻無法面對日月生計。而縱觀現實,很少有人注重研究承傳米脂民間剪紙這一中華瑰寶。

保護計畫

1、普查建檔。收集剪紙藝術品,統計民間剪紙人才,建立檔案。
2、評定米脂剪紙承傳人。
3、徵集選定米脂剪紙作品,整理出版。
4、定期舉行米脂剪紙能手交流會,培訓會,作品展,促進繁榮。
5、對創作剪紙作品進行獎評,大力扶持剪紙能手,鼓勵剪紙創作。
6、新建、開闢米脂剪紙藝術展館,進一步研究民間剪紙藝術。

五年計畫

2013
普查剪紙能手,收集剪紙作品。
建立檔案
2014
評定米脂剪紙承傳人
扶持
2015
每年舉辦剪紙作品展、交流會、培訓會。
繁榮
2016
整理出版剪紙作品集,有關研究專著。
研究
2017
新建、開闢剪紙藝術展館。
展示

保障措施

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民眾對米脂剪紙作品和剪紙能手的保護意識,使廣大民眾認識米脂剪紙這一民間藝術瑰寶的承傳價值和保護意義。
2、注重保護米脂剪紙的原汁原味,尤其是頻臨滅絕的傳統內容剪紙。引導民眾積極參與米脂剪紙的觀賞、學習和研究之中。
3、強化領軍人物的培養,每年舉行兩次米脂剪紙研討會,組織愛好者,通過考察、交流、學習、培訓等方式,提高剪紙技藝,使之成為剪紙骨幹。
4、開闢米脂剪紙展館,整理出版米脂剪紙專集、學術研究專著,使剪紙藝術發揚光大。
5、建立組織、管理、人才、獎勵機制,確實起到挖掘、保護、整合、發展、推動作用。

申報非遺項目

米脂的剪紙藝術,非同於其他區域,造型拙樸、裝飾自由簡練、抽象,極富寫意韻味,作品賦有鑿刻的味道,引起國內外的關注。跨越大洋在美國的展覽,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但是,民間剪紙藝術家得不到保護,不能更好的承傳,將使這一藝術滯留不前,更談不上弘揚。希望通過米脂剪紙非遺項目的申報,保證米脂剪紙的鼎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