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維安大橋戰役(Battle of the Milvian Bridge)是發生於公元312年10月28日的一場戰役。交戰雙方為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一世和馬克森提烏斯。是役之名來源於戰役的發生地米爾維安大橋(Milvian Bridge),它是台伯河上的重要橋樑。君士坦丁贏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使得他能在後來廢除四帝共治成為羅馬帝國的不二君主。馬克森提烏斯在交戰時溺斃於河中。
到了312年,君士坦丁和馬克森提烏斯這對內兄弟還是最終選擇了兵戎相見。這年春天,君士坦丁集結軍隊決定推翻馬克森提烏斯。北義大利被一鼓而下,並在都靈戰役(Battle of Turin)和維羅納戰役(Battle of Verona)中大破馬克森提烏斯軍。在維羅納戰役中,馬克森提烏斯最資深的統帥,禁衛軍長官(praetorian prefect)魯尼修斯·龐培(Ruricius Pompeianus)甚至被擊斃。
至於優西比烏,關於這場戰役的兩個片段流傳至今。第一個片段存留於他的教會史中,在這一部分他認為上帝幫助了君士坦丁卻沒有向他展現徵兆。在他後來的《君士坦丁的一生》中(Life of Constantine),他卻提到了上帝向君士坦丁展現徵兆的細節,並強調這是皇帝陛下親口告訴他的。按照這篇文章的說法,君士坦丁和他的軍隊正在行軍中當他向太陽望去,他看到一輪光圈環繞著太陽,旁邊是一行希臘文“Εν Τούτῳ Νίκα”。用拉丁語翻譯過來就是“in hoc signo vinces”—“你必以此而勝。”一開始他還不清楚這異兆的含義,到了這天晚上,基督在夢裡解釋給他說:他應當在和敵人作戰時使用這個標誌。優西比烏接著開始描述君士坦丁在他後來對抗李錫尼的戰爭中所使用的軍旗:拉布蘭軍旗(labarum),說這種軍旗使用的就是“Chi-Rho”圖案。
君士坦丁率軍於10月29日進入羅馬。他舉行了一個規模宏大的慶典,在此期間受到了熱烈的歡呼。馬克森提烏斯的屍身被從台伯河中撈出並施以斬首。他的首級則被遊行示眾。在展示之後,頭顱又被送往迦太基,非洲諸行省在看到頭之後紛紛放棄進一步抵抗的打算。這場戰役賦予了君士坦丁對帝國西部不可動搖的統治權。史料都有意忽略了一點:在進城之後,君士坦丁率隊拜訪了卡皮托山的朱庇特神廟,就在那,依照慣例仍舉行了獻祭。這便無可辯駁地證明了君士坦丁在那時還不是一個基督徒。他選擇來到羅馬元老院,在演說中他發誓恢復它在古代所享有的特權,並給予元老院在他政府中穩固的一席之地;並且對僭位者的黨羽既往不咎。馬克森提烏斯被下令施以除憶詛咒,所有由他頒布的法律均被廢除,所有的紀念他的建築均為君士坦丁竊取,其中包括羅慕路斯神廟(Temple of Romulus)和馬克森提烏斯會堂(Basilica of Maxentius)。他在軍隊中的死黨被清洗,禁衛軍和皇家騎兵衛隊(拉丁語:equites singulares) 被解散。君士坦丁選擇用帕拉丁騎兵衛隊(Scholae Palatinae)取代了他們。
意義
Paul K. Davis寫到:“君士坦丁的勝利使得整個帝國西部的控制權落入他手,為基督教在羅馬帝國乃至最後在全歐洲取得統治地位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