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19С戰鬥機

米格-19С戰鬥機

米格-19C(俄文:МиГ-19С,英文:MiG-19S)是蘇聯米高揚飛機設計局研製的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該機為米格-19飛機的改進型號。

米格-19С是中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從蘇聯引進的噴氣式殲擊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米格-19C
  • 英文名稱:MG-19C
  • 前型/級:米格-17
  • 次型/級:米格-21
  • 研製時間:1950~1955
  • 服役時間:1956年
  • 國家:蘇聯
  • 研製單位:米高揚飛機設計局
  • 裝備國家:蘇聯、中國
研製沿革,技術特點,性能參數,服役事件,

研製沿革

1950年,蘇聯米庫林發動機設計局研製成大推力軸流式噴氣發動機AМ-3及其縮小型AМ-5,蘇聯政府於同年6月30日下令研製以AМ-5為動力裝置的殲擊機。米高揚設計局用СИ-2“米格-15比斯45度”的機體,換裝2台AМ-5A軸流式發動機,飛機改稱為И-340(圖樣代號СМ-1),於1951年4月20日首飛。後又用換裝了帶加力燃燒室的AМ-5Ф發動機。同時米高揚設計局還研製了裝大後掠角機翼的單發殲擊機И-350。在綜合了И-340發動機試驗成果和И-350大後掠機翼試驗成果的基礎上,米高揚設計局設計了И-360(圖樣代號CМ-2)超聲速前線殲擊機。首架原型機СМ-2/1於1952年5月24日首飛。CМ-2的最大飛行速度達到馬赫數1.19。1953年,研製工作重點轉為換裝單台加力推力3250千克力的AМ-9Б(後改稱PД-9Б)發動機,由此產生了СМ-7和СМ-9。CМ-9是與CМ-7平行研製的前線殲擊機的原型機,因結構和系統都比截擊機簡單,所以先於CМ-7於1954年1月5日首飛。CМ-9/1的最大平飛速度達到1451千米/小時,比米格-17Ф提高了380千米/小時。CМ-9/1被賦予米格-19的型號,作為前線殲擊機投入批生產。CМ-9/2做了類似米格-19П的較大改進,採用了全動式水平尾翼和力臂調節器,將平尾安裝位置上移到機身上表面,於1954年9月16日首飛,最大速度達到馬赫數1.462。第三架原型機CМ-9/3加裝了下減速板、機背整流帶,改進了座艙蓋結構。於1955年11月27日首飛。這就是前線殲擊機米格-19C。
米格-19C戰鬥機米格-19C戰鬥機
中國空軍的米格-19C戰鬥機中國空軍的米格-19C戰鬥機

技術特點

米格-19С的機翼內有兩個帶橡膠內襯的油箱,每個發動機尾噴管下方還各有一個小的鋁製機身油箱,總攜油量2169升,由於耗油率高,米格-19С通常都在翼下掛兩個760升的副油箱。在這種情況下,飛機的最大速度從1390千米/小時降到了1150千米/小時,但同時飛機的航程也由1367千米擴大到2200千米。
米格-19C戰鬥機三視圖米格-19C戰鬥機三視圖
在生產進行的同時,米格-19С的航電設備、武器裝備和其他一些系統也在不斷地改進升級,早期型米格-19С裝備的是埋裝式НР-30機炮,後來換成了炮口帶制焰器的НР-30。早期型米格-19С有一塊小炮口防焰板,而後期型變成了橢圓形的防焰板,最後在飛機第二次大修期間,所有的米格-19С都取消了防焰板,取而代之的是分別安裝在炮口前後的2個方形排煙口。但是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飛機上原先安裝防焰板位置的顏色要比其他部位暗一些。後期型的垂尾前緣延伸鰭有所加大,並且右側有兩個進氣口。

性能參數

米格-19C參考數據:
米格-19С戰鬥機

服役事件

1958年10月,從蘇聯購買的第二批46架米格-19到達中國,其中包括31架米格-19C,主要裝備空1師。
中國空軍的米格-19C戰鬥機中國空軍的米格-19C戰鬥機
1959年10月1日,24架米格-19首次參加了中國建國10周年國慶閱兵。1959年10月7日,空1師米格-19首次用於攔截國民黨空軍的RB-57D偵察機。1964年11月15日,空1師米格-19飛機在17500米高度上首次擊落1架美軍147G型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