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提要,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提要
《籬側論稿:文藝學與美學論文選》作者柯漢琳教授學術研究的學科領域主要是文藝學與美學等,《籬側論稿》就是他在這個領域的部分研究成果。書中大部分論文涉及文藝學、美學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論,如文學的本質特徵、文學生產、文學的符號活動、文學意象、文學創作的主客體、文藝門類的序列與規律和美的本質、美的形態、審美意象、審美創造等;此外,還有對具體文學作品、文化現象和文學、美學研究方法的研究等。全書涉及的問題寬廣,研究視野開闊。
柯漢琳教授在學術探索的道路上一直不停地跋涉和勤奮耕耘,正如他在美學專著《美的形態學》後記中所自述的,為著學術上的追求,他經歷了許多苦澀與艱辛。他後來擔任中文系、文學院的行政工作,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做煩瑣的行政工作,但仍不放鬆學術的思索與研究,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學術研究是知識分子的一種生活方式,有學術研究,生命才充實。這在當今時代實在難能可貴。
柯漢琳教授的學術研究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有一種強烈的哲學意識。黑格爾曾說過,哲學科學的“再醒覺”必然引起藝術科學的“再醒覺”。這一點用來考察柯漢琳教授的一系列論文,可以發現,他在文藝學、美學研究中的收穫,與他的哲學沉思和對哲學方法的掌握運用是分不開的。他的論文有很強的邏輯性,說理透徹,也與他的哲學思維的訓練分不開。另一方面,他的論文也很注重理論性與文學性的有機融合,從而具有一種冷靜中暗含著熱情的特色。
作者簡介
柯漢琳,1947年生,廣東省汕頭人,文學教授,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碩士生、博士生導師;中華美學學會理事、中外文藝理論研究會理事、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廣東省中國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曾任《東方文化》雜誌主編。
著有《美的形態學》、《日常審美心理》、《在路上》(文藝評論、編輯手記、讀書札記、雜感隨筆集);合著有《文學與時代主旋律》、《青年美學嚮導》、《文學理論教程》、《文學概論》等;主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廣東版)等。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藝理論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和文學評論一百多篇。其中《日常審美心理》獲首屆全國優秀教育圖書二等獎;參與由童慶炳主編的《文學理論教程》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文學評論《仰望思想的星空》獲廣東省第二屆優秀文學評論獎。
目錄
序
第一輯
藝術本質三論
關於文學觀念的當代變革的思考
藝術系統的序列及其規律初探
文學創作的主體、主體性及其他
論文學生產
文藝學結構體系的整體化及新學科建設構想
黑格爾的藝術本質論及其在美學史上的地位
重讀作為文藝批評家的馬克思
1980-1990年度文學批評研究綜述
文學史科學的反思
第二輯
美:特殊的價值
論審美意象及其思維特徵
論審美實踐意象和美的創造
審美“虛靜說”的歷史發展和意義
中間範疇與美學研究
醜的哲學思考
中和美的哲學定位
建立美的形態學:可能與意義——《美的形態學》引言
文藝美學的學科定位
王國維“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新論
論“不平則鳴”
中國古代悲劇與反悲劇意識
第三輯
仰望思想的星空——關於20世紀90年代以來思想散文的思考
五四時期話劇的詩化現實主義
人文視野中的意義追詢——論長篇小說《侏儒》和《暈眩》
關於歷史小說問題——答澳門電視台記者問
批評短論三章
散文理論批評的思想性視野
當代文學與審美文化的價值審視
20世紀90年代中國人文精神大討論之反思
審美教育與現代文化性格的構建
世紀之交:廣東文化的裂變、困惑和歷史抉擇
第四輯
批判探險個性化——關於文學理論的創新問題
中國古代文論研究的哲學意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周來祥先生中國古典美學研究方法窺探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