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字本前四史:三國志》是2005年中華書局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陳壽、 裴松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簡體字本前四史:三國志
- 作者:陳壽 裴松之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2005年3月1日
- 頁數:1108 頁
- 開本:32 開
- ISBN: 9787101045437
- 語種:簡體中文
《簡體字本前四史:三國志》是2005年中華書局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陳壽、 裴松之。
《簡體字本前四史:三國志》是2005年中華書局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陳壽、 裴松之。內容簡介《簡體字本前四史:三國志》(精裝)裴松之生於公元372年,卒於公元451年,字世期,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聞喜)人,到劉宋時期為中書侍...
《簡體橫排前四史》是2015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前四史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此次收入“禮品裝”的前四史均採用中華書局點校本,為繁體字點校本的簡體橫排本,糾正了繁體字本的個別疏失。每卷之末新加校勘記。圖書目錄 1.《史記》(全三冊) 【漢】司馬遷撰,【宋】...
史學界把《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合稱前四史,視為紀傳體史學名著。但是,唐朝房玄齡等奉詔撰寫的《晉書·陳壽傳》,在承認陳壽“善敘事,有良史之才”的同時,又認為陳壽因為私仇而在書中有所表現。說“丁儀、丁廙有盛名於魏,壽謂其子曰:可覓千斛米見與,當為尊公作佳傳。丁不與之...
《國學一本通:三國志》是2022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壽。內容簡介 《國學一本通:三國志》位列中國古代二十四史記載時間順序第四位,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稱前四史。《國學一本通:三國志》不僅是一部史學巨著,更是一部文學巨著。陳壽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以簡練、優美的語言...
《後漢書》的作者范曄是南朝劉宋人,成書時間晚於《三國志》一百多年,《三國志》實際是“二十四史”中緊承《史記》、《漢書》的第三部史著。內容簡介 《三國志》是一部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史書。作者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西晉史學家。晉滅吳後,陳壽開始整理三國史事,著《魏書》、《...
《崇文國學經典文庫:三國志》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為“前四史”。是紀傳體史書的典範。它繼承了《史記》和《漢書》的編撰體例,同時又有所創新,既是一部紀傳體的斷代史,也是一部紀傳體的國別史。三書分立,以曹魏為正統,同時兼顧吳、蜀兩個割據政權,這本身就體現了陳壽實事求是的著史態度。...
《簡體字本前四史:史記》是中華書局2005年3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漢] 司馬遷 撰,[宋] 裴駰 集解,[唐] 司馬貞 索隱,[唐] 張守節 正義 著。內容簡介 《簡體字本前四史:史記》(上中下)(精裝)共有130篇。其中“本紀”12篇,以各代帝王為中心,記述每一朝代的興衰和重要政治事件,“表”10篇,...
《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一部紀傳體史書,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的歷史,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享譽極高。南北朝時期的文學理論家劉勰曾在《文心雕龍·史傳》中評價《三國志》說:“魏代三雄,記傳互出,《陽秋》《魏略》之屬,《...
《點校本二十四史》是中華書局對“二十四史”整理出版的圖書,司馬遷等撰,顧頡剛總校。內容簡介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24部紀傳體史書的統稱,按照各史所記朝代的先後排列,分別為:《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
對於非專業的讀者來說,二十四史中的《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這前四史,大都不可讀,只能作為史料來查考。《舊唐書》就屬於這些不可讀的正史之一。因此,我們在《舊唐書(1)》篇目選擇和現代漢語翻譯方面都特別注意文字的可讀性,在忠實於原意的前提下,儘量採取現代人可以理解的通俗的表達...
《三國志》是一部記述三國時期重要史事和人物的紀傳體斷代史,是“二十四史”中“前四史”之一。作者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陳壽自幼聰敏好學,曾認真研讀《尚書》、《春秋》、《史記》、《漢書》等史家巨著。他曾在蜀漢任觀閣令史,因不肯屈從宦官黃皓,遭到罷黜。蜀亡後...
《三國志》全書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共六十五卷。陳壽是晉朝朝臣,晉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國志》尊魏為正統。《三國志》為曹操寫了本紀,而《蜀書》和《吳書》則記劉備為《先主傳》,記孫權稱《吳主傳》,均只有傳,沒有紀。《三國志》位列中國古代二十四史,與《...
之前出版的各種版別的二十四史,均屬於傳統典籍的點校整理,普通讀者對《二十四史》的接受依舊限於閱讀的障礙,即使全譯本的《二十四史》,卷帙浩繁,沿襲使用繁體字,閱讀障礙依舊。我社出版的《白話精華二十四史》可以說在前人整理研究的基礎上的新版本,開創了通俗讀物二十四史的先河。簡體字白話翻譯,一掃...
“前四史”是中國史學經典著作,包括: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范曄《後漢書》、陳壽《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書,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的四部。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多年來已成為公認權威的讀本。此為繁體字點校本《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的簡體橫排本,均保留...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武帝以後的史事,除吸收了班彪遺書和當時十幾家讀《史記》書的資料外,還採用了大量的詔令...
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國學書院典藏:史記(青少版)》是精選註譯本,選錄本紀六篇,世家四篇,列傳五篇。有原文、注釋和譯文,以方便讀者閱讀理解。內容簡介 《國學書院典藏:史記(青少版)》由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圖書目錄 秦始皇本紀 項羽本紀 高祖本紀 孔子世家 陳涉世家...
《史記》與班固的《漢書》、范曄的《後漢書》、陳壽的《三國志》合稱“前四史”;與宋代司馬光編撰的《資治通鑑》並稱“史學雙璧”。二、《史記》以歷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為史書編撰的主線,各種體例分工明確:“本紀”記載歷代帝王的興衰和重大歷史事件;“表”是以表格形式呈現的各個歷史時期的大事記;“書...
《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史元年間共三千多年的歷史,與《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也是二十五史的第一部。在《史記》之前,史書多採用以時間以次序的編年體,這種體例的優點在於不拘巨細,記事詳細,而缺點也在於此...
《後漢書》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上溯王莽時期,下至漢獻帝劉協時期。該書主要包括帝王、皇后及諸侯大臣的本紀和各式人物的傳記,總計九十卷,為南朝劉宋時期的范曄所作。《後漢書》與《史記》《漢書》及《三國志》合稱“正史”的“前四史”,在中華文化研究的發展過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此書繼承了《史記》...
治書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10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全書共65卷,36.7萬字,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
《史記》與班固的《漢書》、范曄的《後漢書》、陳壽的《三國志》合稱“前四史”;與宋代司馬光編撰的《資治通鑑》並稱“史學雙璧”。《史記》是一部偉大的名著,它反映了我國漢代以前三千年間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發展過程。它不同於前代史書所採用的以時間為次序的編年體,或以地域為劃分的國別體,而是以...
《後漢書》由南朝劉宋時著名史學家范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其所記史事,起於劉秀起兵,終於漢獻帝禪位,囊括了東漢一朝195年的興亡歷史。本書收入本紀10卷,點評光武帝、孝明帝、孝章帝、竇皇后、陰皇后、梁皇后等20多位人物。列傳53卷,評說劉玄、盧芳、隗器、公孫述、竇融...
《國史大綱》著者以獨特的眼光注意把握時代的變遷,如戰國學術思想的變動,秦漢政治制度的變動,三國魏晉社會經濟的變動等。有的章,如第六章春秋戰國民間自由學術之興起,第八章西漢統一政府文治之演進,第十章東漢士族之新地位,第十八章魏晉南北朝之門第(變相的封建勢力),第二十至二十一章關於田制、兵制、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