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台灣文學史》是2024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簡明台灣文學史
- 作者:古繼堂,古繼堂,彭燕彬,樊洛平,王敏
- 出版時間:2024年3月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ISBN:9787522524399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文學是中國文學的一部分。該書全面地梳理了台灣文學發展脈絡、歷史沿革、作家群落、作品樣式等,共分為三編:第一編,早期台灣文學——從大陸到台灣;第二編,中期台灣文學——從阻隔到匯流;第三編,近期台灣文學——從主潮輪換到多元共存。
該書具有鮮明特點:一是簡明扼要敘述台灣文學史的總體流程同時,不忘補充和強化常被文學史忽視的作家作品。台灣文學史既是台灣移民開拓過程的真實記錄,也是台灣反侵略史的組成部分。二是基於台灣移民社會的重要特徵,用時空定位法論述台灣文學,更貼近台灣文學的實際發展過程,又一目了然地展示了台灣文學與大陸文學的內在關係。三是批判駁斥“文學台獨”。
圖書目錄
緒 論 001
第一編 早期台灣文學——從大陸到台灣
第一章 台灣文學的開山人沈光文和開創台灣文學的第一批大陸移民文人 013
第一節 台灣文學誕生的歷史社會背景 013
第二節 大陸的移民文學開啟了台灣文學之路 015
第三節 沈光文是台灣文學的開山人 018
第四節 台灣文學開創期作品的成就和意義 020
第五節 郁永河開台灣散文先河的《裨海紀游》及其他開創期的散文 025
第二章 移民文學和移民後代文學共生共存027
第一節 移民文學和移民後代文學的共生期027
第二節 中華民族的反抗精神是台灣古典文學的靈魂033
第三節 台灣早期抗日文學三傑: 丘逢甲、洪棄生、連雅堂035
第四節 台灣的舊詩社概況及其意義039
第二編 中期台灣文學——從阻隔到匯流
第三章 五四運動影響下的台灣新文學運動 043
第一節 台灣人民鬥爭方式的轉換與文化抗日運動的出現 043
第二節 台灣新文學運動的發展過程 051
第三節 台灣新文學初期的小說創作概況 061
第四節 台灣新文學初期的詩歌概況 064
第五節 台灣新文學初期的文學理論和它的奠基人張我軍 066
第四章 台灣新文學的奠基人賴和 070
第一節 賴和的生平 070
第二節 賴和的文學創作成就 072
第三節 賴和在台灣文學史上的意義 075
第五章 台灣新文學的發展 077
第一節 台灣新文學發展期的歷史、文學背景 077
第二節 台灣新文學發展期的小說創作089
第三節 台灣新文學發展期的詩歌創作094
第四節 台灣新文學發展期的散文、戲劇萌芽100
第六章 台灣新文學的話文論爭 110
第一節 台灣話文論爭的歷史背景 110
第二節 台灣話文論爭的經過及其特點 113
第三節 台灣話文論爭的意義和影響 119
第七章 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楊逵 122
第一節 楊逵的生平和抗日活動 122
第二節 楊逵的小說成就 124
第三節 楊逵小說的現實主義風格及其意義 126
第八章 異族高壓統治下台灣文學的艱難之旅 129
第一節 日本帝國主義妄圖斬斷台灣與中國的臍帶 129
第二節 倒行逆施的“皇民文學” 136
第三節 台灣作家對“皇民文學” 的反抗 142
第四節 台灣的日語文學 148
第九章 愛國主義作家吳濁流 153
第一節 吳濁流的生平與創作 153
第二節 吳濁流小說的思想藝術風貌 154
第三節 長篇小說《亞細亞的孤兒》 155
第十章 台灣新文學的重建 160
第一節 光復初期台灣的社會背景 160
第二節 光復初期台灣的文學氛圍與《橋》副刊的文藝論爭 162
第三節 台灣新文學重建的討論及其意義 167
第四節 “跨越語言” 一代作家的創作 172
第三編 近期台灣文學——從主潮輪換到多元共存
第十一章 20 世紀50 年代台灣的“反共文學” 179
第一節 “反共文學” 的歷史背景與“戰鬥文藝” 的發生過程 179
第二節 “戰鬥文藝” 運動實施的文藝策略 185
第三節 台灣50 年代的“反共小說”191
第四節 台灣50 年代的“反共詩歌”199
第五節 “反共文學” 的沒落 200
第十二章 台灣女性文學的勃興 203
第一節 台灣女性文學勃興的概況 203
第二節 台灣女性小說的勃興 204
第三節 台灣女性散文的勃興 208
第四節 台灣女性詩歌的萌發 211
第十三章 台灣女性文學的開創人林海音 215
第一節 林海音的生平和創作概況 215
第二節 林海音小說的“兩岸情結” 216
第三節 林海音小說的深遠影響 218
第十四章 “反共文學”壓制下默默耕耘的現實主義文學221
第一節 現實主義小說的創作概況 221
第二節 鐘理和 224
第三節 李喬、鄭清文 227
第四節 50 年代台灣的現實主義詩歌創作 231
第十五章 大河小說家鐘肇政 235
第一節 鐘肇政的生平和創作 235
第二節 鐘肇政的大河小說《濁流三部曲》和《台灣人三部曲》 236
第三節 台灣長篇小說藝術的里程碑 238
第十六章 台灣的現代派詩社 240
第一節 現代派詩社的成立 240
第二節 紀弦 242
第三節 鄭愁予 243
第十七章 台灣的藍星詩社 246
第一節 藍星詩社的業績 246
第二節 覃子豪 247
第三節 余光中 250
第四節 周夢蝶 252
第五節 羅門 254
第十八章 台灣的創世紀詩社 258
第一節 創世紀的主張和實績 258
第二節 洛夫 259
第三節 瘂弦 261
第四節 張默、商禽 263
第十九章 台灣現代派小說群的崛起 266
第一節 台灣社會進入轉型期 266
第二節 台灣現代文學社的出現和《現代文學》的創刊 267
第三節 聶華苓、於梨華、陳若曦 270
第四節 歐陽子、王文興、七等生 273
第五節 張系國、叢甦、趙淑俠 278
第六節 現代派小說批判 281
第二十章 現代派作家白先勇 284
第一節 白先勇的生平與創作 284
第二節 白先勇小說的創作成就 286
第三節 白先勇小說的影響 290
第二十一章 台灣散文創作的繁榮 292
第一節 台灣散文創作的走向 292
第二節 梁實秋、柏楊、李敖 293
第三節 琦君、張秀亞、胡品清 297
第四節 余光中、王鼎鈞、張拓蕪 301
第五節 張曉風、楊牧、林清玄 304
第二十二章 台灣的新文學理論批評 309
第一節 台灣新文學理論批評概況 309
第二節 王夢鷗 312
第三節 顏元叔 315
第四節 姚一葦 318
第五節 尉天驄 320
第六節 陳少廷的《台灣新文學運動簡史》和葉石濤的《台灣文學史綱》 323
第二十三章 在商品經濟大潮中衝浪的台灣通俗文學及戲劇創作概況 327
第一節 台灣通俗文學創作概況 327
第二節 高陽的歷史小說 330
第三節 林佩芬的歷史小說 334
第四節 古龍與新武俠小說 336
第五節 獨具神韻的三毛遊記散文 339
第六節 集言情小說大成者——瓊瑤 342
第七節 20 世紀50 年代以後的台灣戲劇創作 344
第二十四章 台灣鄉土文學的崛起 349
第一節 鄉土文學論爭 349
第二節 王禎和 355
第三節 王拓與楊青矗 358
第四節 季季與洪醒夫 366
第二十五章 鄉土小說的旗幟陳映真 374
第一節 陳映真的生平 374
第二節 陳映真的文學理論與其小說的思想成就 377
第三節 陳映真小說的藝術成就 380
第二十六章 傑出的現實主義小說家黃春明 382
第一節 黃春明的生平 382
第二節 黃春明小說的創作成就 384
第三節 黃春明小說的藝術特色 388
第二十七章 台灣新詩的回歸民族回歸鄉土浪潮 391
第一節 台灣新詩回歸的歷史背景 391
第二節 笠詩社 393
第三節 台灣新詩的回歸大潮 398
第二十八章 台灣女性文學高潮的出現 405
第一節 女性文學高潮出現的時代背景 405
第二節 廖輝英、朱秀娟 408
第三節 蕭颯、施叔青、李昂 416
第四節 袁瓊瓊、蕭麗紅、蘇偉貞 426
第二十九章 台灣文學的多元化傾向 432
第一節 台灣文學走向多元化的歷史背景 432
第二節 現實主義文學思潮的再崛起 434
第三節 由鄉愁文學向探親文學轉化 435
第四節 後現代派文學的登場 437
第五節 少數民族文學創作 438
第六節 台灣年輕一代的文學理論批評 440
第七節 “文學台獨” 的出現 443
後 記 446
再版後記 447
作者簡介
古繼堂,河南省修武縣小古莊人。1934年6月出生,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著有《台灣新詩發民史》《台灣小說發展史》《台灣新文學理論批評史》《台灣青年詩人論》《台灣愛情文學論》《評說三毛》《柏楊傳》等。
彭燕彬,河南開放大學教授,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師德先進個人。著作(含合著)8部,專著《台港女性小說精品鑑賞》獲“1998—2002年度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主編教材《世界華文文學概觀》等獲“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成果一等獎”,《世界華文文學教程》入選河南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現為河南省寫作協會副秘書長、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理事。
樊洛平,鄭州大學文學院二級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台灣研究會副會長。從事中國當代文學、台灣文學研究,著有《當代台灣女性小說史論》《冰山底下綻放的玫瑰——楊逵和他的文學世界》《海峽兩岸女性小說的歷史流脈與創作比較》(合著)等,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獲河南省社科優秀成果獎多項,多次應邀赴台參加學術交流活動。
王敏,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教授。擔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廣東省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碩士生導師。從事中國當代文學、台港文學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世紀之交海峽兩岸女性文學比較研究》,主持完成省級社科項目2項、省級教研課題2項;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榮獲南粵優秀教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