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是2017年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書卿,曾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篆刻
- 作者:劉書卿,曾翃
- 出版社: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8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34987342
《篆刻》是2017年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書卿,曾翃。
篆刻是一種傳統的藝術形式,因古代印章多採用篆書入印而得名。它是書法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合,來製作印章的藝術。就製作工藝而言,它是指將在平面上設計好的紋樣或文字鐫刻在金屬、石頭、牙、角等材質上。中國印章隨著時代的推移和使...
篆刻藝術,是於金屬、象牙、犀角、玉、石等質材之上雕刻以篆體文字的藝術。因以製作印章為主,又稱印章藝術。代表人物有:趙之謙、吳昌碩、厲良玉、齊白石等。篆刻藝術作為國粹之一,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形成了一以貫之、厚重的悠久...
篆印通過以筆代刀、以紙代石的創作手段,達到筆寫與刀刻無異的篆刻藝術效果。”從鑑定角度看,值得注意的是,“篆印”寫出後雖有如同鈐印的藝術效果,但它決不同於鈐印,其根本的區別所在是由於“篆印”是用筆一筆一筆寫出來的...
是中國1912年以來的書法篆刻。清代末年,由於引進了西方先進的印刷技術,存世的古代書跡,包括近世出土的殷墟的甲骨、齊魯的封泥、西域的簡牘、河洛的墓誌以及帛書、紙卷等,大量影印,流傳甚廣,加上各種形式展覽會的盛行,特別是辛亥革命...
金石篆刻(西泠印社),浙江省杭州市西泠印社地方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西泠印社創立於清光緒三十年,是主要從事金石篆刻創作與研究,同時兼及書畫創作的民間社團。社址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區孤山西麓,社址內包括多處...
金石篆,中國藝術研究院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14年12月3日,金石篆刻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Ⅶ-32。傳承保護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蘇州篆刻藝術獨樹一幟,世稱吳門派或吳派。在瑞光塔內發現的文物中,就有北宋時期的龜紐琥珀印章一枚。明代吳寬、沈周、文徵明、唐寅等書畫大師都兼以治印著名。文徵明長子文彭取法漢印,添加新意,篆刻造詣極深,並著有《印史》...
徽派篆刻是古徽州地區的傳統手工技藝,興起於明代嘉靖、萬曆年間,徽派篆刻的興起以何震為標誌,以休寧何震等篆刻名家為中心形成了一個徽州印人群體,人稱“徽派”。清代康乾時期,歙縣程邃等“歙四子”出現,變革創新,自成一體,形成徽派...
徽派篆刻是古徽州地區的傳統手工技藝。始於明朝的何震。其後著名的有汪關和以程邃為首的"歙中四子"、以黃士陵為代表的"黟山派"。徽州篆刻講究用筆運刀,刀隨意動,章法整齊活潑,一改當時篆刻庸俗怪異、擅改篆字型義、趨向屈曲乖繆的...
篆刻肖像印是篆刻領域的新生事物。組成結構 1、篆刻:刻印章,因印章多用篆文,故名篆刻。篆刻是一種特有的傳統藝術,從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歷史。 篆刻是一種實用藝術品。2、肖像:是藝術地再現自然人的外貌形象。即是通過繪畫...
虞山派篆刻藝術,江蘇省常熟市傳統美術,江蘇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常熟虞山派篆刻師承吳門派,兼取徽派之長,形成了蒼老古樸、沉穩凝重、清新秀麗的藝術風格。沈和、林皋、王瑾為虞山派的創始人。之後,虞山印派又吸收浙派之長,尚...
《中國篆刻(二)》是中國郵政於2024年3月20日發行的特種郵票。該套郵票由容鐵設計,北京郵票廠有限公司印製。發行通告 中國郵政定於2024年3月20日發行《中國篆刻(二)》特種郵票1套4枚。詳情如下:志號:2024-3 圖序圖名面值 (...
亦稱印學,系專門研究篆刻藝術之技法、發展歷史及各流派藝術理論的學科。 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曾經有過專門的闡述,他說:“金石學是史學,考古學方面的一門學問,而篆刻則是美術方面的一門學問,兩者雖有聯繫,但不是一回事,猶如書法...
《中國篆刻大字典(4冊)》是貴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顏邁 內容簡介 中國當代最完善、收字數量最多的篆刻藝術寶庫。《中國篆刻大字典》既收篆刻文字,也收篆印文字,是史無前列的新舉措。本書共4卷,共4108頁,共收單字...
《中國篆刻·古鉨、官印、私印》介紹了,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三千七百多年的漫長歷史中,歷經了十餘個朝代。在這個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篆刻藝術出現了兩個高度發展的歷史階段。一個是戰國、秦漢、魏晉六朝時期,這一時期的篆刻用料主要為玉石、...
浙派篆刻,又稱“浙江印派”,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篆刻流派之一。清代乾隆年間,由丁敬在錢塘(今浙江杭州)開創。“丁敬遠承何震,近接程邃,博採眾長,不主一家,治印宗秦漢,常參以隸意;講究刀法,善用切刀表達筆意,方中有圓,蒼勁...
《篆刻》是2017年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書卿,曾翃。內容簡介 《篆刻/青少年綜合實踐活動特色讀本》詳細介紹了篆刻的基本知識和相關文化修養,以精緻工穩的漢印為楷模,引導學生系統地學習常見的篆刻技能與方法。書中所...
《中國篆刻》郵票圖案分別展現了戰國時代外司爐鍴、秦朝宜陽津印、漢朝朔寧王太后璽、唐朝中書省之印的印章、印蛻、印面,全套郵票面值為4.80元,郵票計畫發行數量為770萬套。發行背景 中國篆刻是由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
金石篆刻(齊派)是遼寧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單位是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基本情況 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類別屬於傳統美術,級別是省級。傳承保護 2015年7月22日,遼寧省人民政府印發《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
中國篆刻 (二)《中國篆刻 (二)》是一種郵票。發布時間 2024年3月20日,“中國篆刻 (二)”發布。
清代篆刻在明代文、何之後,在理論與實踐上得到更大發展,風格各異派支繁衍,成為專門之學。特別是清代碑學盛行,碑學書家無不兼擅篆刻,除為我們熟知者外,金農、桂馥、何紹基等均精篆刻。清代篆刻與其碑學是相輔相成的,早中期主要的...
《中國篆刻藝術精賞:隋唐五代印章》是2012年福建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建輝、歐健汶。《隋唐五代印章/中國篆刻藝術精賞》編著陳建輝。一部篆刻史既是一部文字演變史,也是一部審美演變史,更是一部技藝演變史。它在方寸之間藏...
《中國篆刻藝術技法》是2011年3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崔健。本書主要介紹了我國篆刻藝術的興起與發展,還包括中國歷代篆刻名家及作品欣賞。內容簡介 篆刻藝術是由古代印章藝術發展而來的。印章藝術與篆刻藝術的分界線以趙孟睥...
《中國篆刻史》是2006年12月1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趙昌智、祝竹。本書主要介紹了印章史、主要包括印章的用途、名稱、文字、材料等內容。內容簡介 我國古代的璽印,歷史悠久;後來由實用的社會功能,發展為欣賞的篆刻藝術,源...
《中國歷代篆刻精華·流派印》是2008年重慶出版集團圖書發行有限公司(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國歷代篆刻精華:流派印》:文人參與篆刻,發端於元代,至明清,成為篆刻藝術主流,其流派紛呈,作家林立。本書是“中國歷代篆刻...
全國第十三屆書法篆刻展覽,2023年9月舉辦的展覽活動。活動背景 全國書法篆刻展覽創辦於1980年,每四年舉辦一屆,是由中國文聯和中國書協主辦的中國書法界最高規格的綜合性展覽,已成為引領書法審美、價值認同和發展方向的重要載體,成為...
《中國篆刻教程》是2007年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建東。內容簡介 《中國篆刻教程》是由李建東編寫,四川美術出版的一本書籍。按篆刻的起源,歷代印章的發展歷史及風格特徵,分成十三個章節,系統地介紹了發展、演變的概況,並配...
篆刻主要採用篆書,“篆”字《說文解字》訓為“引書”,段玉裁註:“引書者,引筆而著於竹帛也”,可見“篆”字、含有“寫字”之意。篆書有大、小篆之分。廣義的大篆是指秦代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戰國時期通行於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