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型經濟體系

節約型經濟體系

節約型經濟體系是指按照科學發展觀,生產部門和其他勞動部門組成的整體所形成的節約型發展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節約型經濟體系
  • 類型:經濟術語
內容,核心,意義,

內容

(1)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積極採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大力發展服務業,切實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長方式;
(2)加快建立能源資源技術支持體系,加大國家對能源資源技術開發資金的投入,加緊研究開發影響未來能源資源發展方向的重大技術,集中力量研究開發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技術,依靠科技進步增強節約能力;
(3)注重最佳化消費結構,在消費領域全面推廣和普及節約技術,合理引導消費方式,鼓勵消費能源資源節約型產品,逐步形成節約型的消費方式
(4)推動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資源循環式利用,鼓勵企業循環式生產,推動產業循環式組合,倡導社會循環式消費,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努力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
(5)建設促進能源資源節約的體制機制,實行能源資源效率和最低技術水平標準,實施高消耗落後技術、工藝產品的強制性淘汰制度,促進建立市場化的能源資源節約體制機制,完善政府調控手段,形成有利於節約能源資源的市場環境長效機制
(6)加強規劃和政策引導,明確能源資源需求總量和能源資源效率的控制目標,研究制定有利於節約能源資源的財稅、投資價格和外貿政策,促進能源資源的節約和有效利用;
(7)建立健全節約能源資源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認真實施有關法律,加大執法和監督檢查力度,制定和實施強制性標準,推動生產、建築、交通等方面的節約能源資源工作;
(8)加強節約能源資源的宣傳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節約能源資源活動,提高人民民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能源資源意識和節約意識,努力使節約能源資源成為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

核心

凱恩斯曾說過:“觀念可以改變歷史的軌跡”。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基本目標是實現經濟發展自然資源相協調,也就是在資源節約中實現經濟成長,完成資源節約與經濟成長的雙重任務。從表面上看,資源節約與經濟成長是矛盾的,如何協調這兩者的矛盾,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理論和實踐難點。
經濟成長需要以物質生產為基礎,物質生產和消費不可能不消耗資源,不可能不對環境產生影響。經濟成長需要消耗資源和影響環境,這是社會經濟活動質的規定性。但經濟成長消耗資源和影響環境的狀況還具有量的規定性。量的規定性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關鍵環節。

意義

節約型經濟體系應該突出經濟發展過程的“節約”,符合中國資源貧乏的國情,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現實需要,因此,建立節約型經濟體系意義重大。
1.構建資源節約型經濟體系是確保我國經濟安全的迫切需要
我國目前快速發展的產業,如建築、汽車等,都是高能耗、高物耗的。我國能源的進口依存度因此迅速提高。例如石油.自20世紀90年代我國成為淨進口國以來,進口依存度已從1995年的7.6%猛增到2003年的粥%。若延續現行石油消耗態勢,到2020年我國石油進口依存度將高達60%以上。我國經濟的持續運行將越來越嚴重地受到國際能源市場波動的干擾和衝擊。在當今國際事務中,能源供應日益成為合作或爭端談判中的重要籌碼,為確保我國經濟安全,構建資源節約型經濟體系勢在必行。
2.構建資源節約型經濟體系是中國和平發展的重要標誌
回顧歷史,因爭搶資源而導致的戰爭史不絕於書。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過多占用和消耗資源,既增加自身發展成本,也容易導致國際關係緊張。美國拒絕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議定書》上簽約,引起該議定書一百多個締約國的反感和反對。我們若能反其道而行之,有效減少資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於更多地儲存了資源,益於維護世界和平,增進國際安全。中國文化精神歷來以和合、節儉、愛好和平、崇尚天人合一等為特徵。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開發利用傳統精神資源,構建資源節約型經濟體系,減少消耗自然資源,是中國履行維護世界資源和經濟安全的責任、促進和平發展的重要標誌。
3.構建資源節約型經濟體系合乎人類新的發展理念與潮流
最近十多年來,世界環保運動正發生深刻變化,逐漸向生活方式滲透。過度消耗資源、污染環境的生活方式是造成環境災難的禍根,這一觀點正成為文明社會的廣泛共識。“生活方式與可持續消費”成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專家會議的中心議題。“簡單生活”在眾多已開發國家蔚然成風。儘快構建我國的資源節約型經濟體系。是形成先進生產力、體現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重要標誌。在我國,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的現實就在面前,長期以來形成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卻仍在延續。深刻反思,幡然醒悟,代之以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是改善困境、標本兼治的必由之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