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瓜菌核病

節瓜菌核病

節瓜菌核病是由核盤菌引起的、發生在節瓜的病害,主要為害節瓜的果實和莖蔓,塑膠棚、溫室或露地節瓜,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葉柄、葉、幼果染病初呈水浸狀並迅速軟腐,後長出大量白色菌絲,菌絲密集形成黑色鼠糞狀菌核。

節瓜菌核病在中國南方發病時間為2~4月及11~12月,北方為3~5月及9~10月發生多。連年種植葫蘆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塊、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或霜害、凍害條件下發病重。

以提高溫度的生態防治為主,輔之以藥劑防治,可以控制節瓜菌核病流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節瓜菌核病
  • 外文名:Chiehqua Sclerotinia rot
  • 病原:核盤菌
  • 為害作物:節瓜
  • 為害部位:果實和莖蔓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節瓜菌核病病原為核盤菌(學名:Sclerotinia scleroriorum (Lib.) de Bary),屬子囊菌亞門、柔膜菌目、核盤菌屬真菌。菌絲體白色,綿絮狀,粗細不一,直徑3~4微米,透明,有橫隔,內有濃蜜的顆粒狀物。子囊盤杯狀,淺肉色至褐色,1個至4個從菌核上生出,子囊盤直徑0.3~0.8厘米,柄褐色細長,微彎曲,長4厘米左右,由盤基部向下漸細。子囊棍棒狀,無色,(108~135)微米×(9~10)微米,內含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單行排列,橢圓形,無色,12微米×4微米;小型分生孢子單胞,無色,3~4微米,密生於分生孢子梗上,形成84微米×77微米的孢子塊。側絲細長,線形,夾生在子囊之間。
病菌喜溫暖高濕的環境。適宜發病的溫度範圍0~30℃,最適發病環境,溫度為20~25℃,相對濕度90%以上;最適感病生育期為成株期至開花座果期。發病潛育期5~8天。子囊孢子萌發的適宜溫度5~10℃,菌核萌發適溫15℃。該病原除為害節瓜外,還危害辣椒、黃瓜、茄子、番茄、豇豆、蠶豆、豌豆、馬鈴薯、胡蘿蔔、菠菜、芹菜、甘藍等多種蔬菜。

為害症狀

塑膠棚、溫室或露地節瓜,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主要為害果實和莖蔓。果實染病多在殘花部,先呈水浸狀腐爛,後長出白色菌絲,菌絲糾結成黑色菌核。莖蔓染病初在近地面的莖部產生褪色水浸狀斑,後逐漸擴大呈褐色,高濕條件下,病莖軟腐,長出白色棉毛狀菌絲。病莖髓部遭破壞腐爛中空或縱裂乾枯。葉柄、葉、幼果染病初呈水浸狀並迅速軟腐,後長出大量白色菌絲,菌絲密集形成黑色鼠糞狀菌核。病部以上葉、蔓萎凋枯死。

侵染循環

菌核遺留在土中或混雜在種子中越冬或越夏。混在種子中的菌核,隨播種帶病種子進人田間傳播蔓延,該病屬分生孢子氣傳病害類型,其特點是以氣傳的分生孢子從寄生的花和衰老葉片侵入,以分生孢子和健株接觸進行再侵染。侵入後,長出白色菌絲,開始為害柱頭或幼瓜。在田間帶菌雄花落在健葉或莖上經菌絲接觸,易引起發病,並以這種方式進行重複侵染,直到條件惡化,又形成菌核落入土中或隨種株混人種子間越冬或越夏。

流行規律

在中國,南方2~4月及11~12月適其發病,北方3~5月及9~10月發生多。節瓜菌核病對水分要求較高;相對濕度高於85%,溫度在15~20℃利於菌核萌發和菌絲生長、侵入及子囊盤產生。因此,低溫、濕度大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於該病發生和流行,菌核形成時間短,數量多。連年種植葫蘆科茄科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塊、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或霜害、凍害條件下發病重。

防治方法

  1. 農業防治:有條件的實行與水生作物輪作或夏季把病田灌水浸泡半個月,或收穫後及時深翻,深度要求達到20厘米,將菌核埋入深層,抑制子囊盤出土。同時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增強寄生抗病力。
  2. 物理防治:播前用10%鹽水漂種2~3次,汰除菌核,或塑膠棚採用紫外線塑膠膜,可抑制子囊盤及子囊孢子形成。也可採用高畦覆蓋地膜抑制子囊盤出土釋放子囊孢子減少菌源。
  3. 種子和土壤消毒。定植前用20%甲基立枯磷配成藥土耙入土中,每667平方米用藥0.5千克對細土20千克拌勻;種子用50℃溫水浸種10分鐘,即可殺死菌核。
  4. 生態防治:棚室上午以悶棚提溫為主,下午及時放風排濕,發病後可適當提高夜溫以減少結露,早春日均溫控制在29℃或31℃高溫,相對濕度低於65%可減少發病,防止澆水過量,土壤濕度大時,適當延長澆水間隔期。
  5. 棚室或露地出現子囊盤時,採用煙霧或噴霧法防治。用15%速克靈煙劑或45%百菌清煙劑,每667平方米250克,熏1夜,隔8~10天1次,連續或與其它方法交替防治3~4次;噴撒5%百菌清粉塵劑,每667平方米1千克;或噴灑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50%撲海因或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35%菌核光懸浮劑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加?0%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於盛花期噴霧,每667平方米噴對好的藥液60升,隔8~9天1次,連續防治3~4次,病情嚴重時,除正常噴霧外,還可把上述殺菌劑對成50倍液,塗抹在瓜蔓病部,不僅控制擴展,還有治療作用。
  6. 在土壤中添加0.5%及1%的S—H混合物(稻殼、蔗渣、蝦殼粉、矽酸爐渣)等加尿素、過磷酸鈣、硝酸鉀製成土壤添加劑或土壤添加礦灰、碳酸鈣都可明顯抑制菌核病的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