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程學

管理工程學

管理工程學是研究企業如何組織有效生產、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的科學。 管理工程學吸取數學、物理學和社會科學的理論知識,套用系統工程和工程設計的原理和方法,在給定的條件下使目標達到理想值,並能預測和評價其效果。也就是說,管理工程是把一定限度的人力、物力、財力和設備有效地組織起來,按照確定的設計模式和特定的工藝製造技術和方法 ,生產出市場需要的產品,並為用戶提供服務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管理工程學
  • 階段:傳統管理、科學管理、管理科學
  • 傳統管理: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末
  • 科學管理:19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
發展和形成,傳統管理階段,科學管理階段,現代管理階段,現代管理學,相關學科三論小釋,資訊理論,協同論,系統論,

發展和形成

大體可分為傳統管理、科學管理、管理科學和現代管理等階段。

傳統管理階段

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末,由於機械製造業的發展,特別是蒸汽機的發明和完善,以手工為主的作坊生產逐漸轉向以機械為主的工廠化生產。原來常用的延長工作時間和使用童工等手段,已經不能滿足工廠主取得更高利潤的要求,只能通過有效管理的手段來獲得更大收益。
國富論國富論
1776年,蘇格蘭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他的著作《國富論》中提出了“專業分工”能提高生產效率的理論,論述了專業分工的三條優點是:重複單項工作會使手藝和技能得到迅速提高;可以節省因工作變換而損失的時間;可以促進機器與工具的革新。與此同時,美國的惠特尼提出用工模具生產來提高機械零件的互換性,為大量生產創造條件。但這一時期使用大量機器的工廠式生產還只處於初級階段,資本家仍憑經驗和主觀判斷進行管理,工人憑經驗和技能進行操作,未擺脫小生產作坊的傳統管理方式。

科學管理階段

19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期間,工業生產迅速發展,企業規模日趨擴大,生產技術的複雜程度大為增加。許多企業為了競爭和獲得更大的利潤,開始認識到實現高效率的管理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途徑,紛紛用科學管理來取代傳統管理,使管理工作科學化、系統化和標準化。
美國的泰勒經過長期的試驗研究,在總結傳統管理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科學管理的理論和原則 ;吉爾布雷思夫婦採用科學的程式分析方法進行動作研究,為操作標準化、科學化奠定了基礎;甘特首創線條式作業指示圖表,有效地掌握並控制生產的作業進度;法國的法約爾把管理劃分為計畫、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五大職能,提出了專業分工、統一指揮、生產秩序、職工報酬等方面的一系列管理原則,對企業管理工作的系統化、科學化產生了重要影響 ;美國福特創造了汽車裝配流水生產線,開闢了大量生產管理的新領域。
美國福特美國福特

現代管理階段

二十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工業發展迅速,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企業生產規模迅速擴大,市場需求的變化和競爭加劇等,都迫使企業不斷提高經營決策水平。管理這門科學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這個時期,相繼出現了價值工程、運籌學、質量管理等一系列新的管理技術。數學和統計學的手段廣泛地套用於生產過程中的運籌決策問題上,能將生產過程中的變數和可控制的基本參數用數學關係式表達出來,因而可以推導和運算,使管理理論發展到一個更為完善的階段。

現代管理學

是綜合了科學管理、管理科學、系統工程學、行為科學以及控制理論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等科學而形成的一個新的管理階段。現代管理要求從巨觀角度和整體觀念出發去研究管理,不僅注重管理技術的提高,而且更加重視人和環境的作用,並用系統理論使其結合起來。現代管理的理論基礎包括系統理論、行為科學、信息理論、控制理論、量化分析和電子計算機。
管理工程學管理工程學
系統是由若干個相互聯繫又相互制約的單元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有機體。大到世界經濟和國民經濟的全局,小到一個工廠、一個產品都可以視為一個系統。系統概念的確立,有助於安排和組織複雜的生產經營工作。
套用現代系統理論的主要點是從社會、資源、能源、科學技術進步等發展趨勢的巨觀系統出發,用控制論的原理和方法,將分系統、子系統重新排列組合成為可測。可控的系統。然後藉助管理信息系統及時蒐集管理信息,經過核算處理,再從廣泛的技術經濟效益出發作出新的決策,以調整現時的工作系統,適應外界變化的要求。
行為科學是從社會學、心理學的角度研究管理,重視社會結構、環境條件以及人與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和人的動機及其所產生的行為對提高工作效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影響。行為科學還研究如何善於發現人才,合理使用和培養人才以及善於啟發人們的自覺性和社會責任感等方面的問題。
隨著工業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量增長很快。從市場的需求、技術的發展動向、企業的經營決策和生產過程的控制等,均需要處理大量的信息。多渠道的信息來源和高速度的信息處理不但為工業企業所必需,且已成為時代的特徵。信息理論與系統理論計算機科學密切結合,形成為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統。
控制論成為一門獨立學科是在 二十世紀40年代,由美國科學家維納首先提出的,它研究生物和機械系統中的信息和控制問題。
機械工業企業的管理,是一個複雜的工程系統,從資源、物料、信息輸入到產品輸出,是一個複雜的控制工程。管理系統要收集、處理、反饋和協調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類信息,使整個系統的運行達到預期的目標。因此控制理論是現代管理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
現代管理科學吸取了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最新成果,將運籌學、機率論、數理統計、計算技術等套用於管理系統,作為量化和管理手段,並形成為一系列量化的管理技術,如預測技術、技術經濟分析、價值工程、決策分析、質理管理等。

相關學科三論小釋

資訊理論

是運用機率論與數理統計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統、數據傳輸、密碼學、數據壓縮等問題的套用數學學科。
資訊理論將信息的傳遞作為一種統計現象來考慮,給出了估算通信信道容量的方法。信息傳輸和信息壓縮是資訊理論研究中的兩大領域。這兩個方面又由信息傳輸定理、信源-信道隔離定理相互聯繫。
什麼是信息
信息現代定義。[2006年,醫學信息(雜誌),鄧宇等].
信息是物質、能量、信息及其屬性的標示。逆維納信息定義
信息是確定性的增加。逆香農信息定義
信息是事物現象及其屬性標識的集合。2002年
控制論 是研究動物(包括人類)和機器內部的控制與通信的一般規律的學科,著重於研究過程中的數學關係

協同論

主要研究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在與外界有物質或能量交換的情況下,如何通過自己內部協同作用,自發地出現時間、空間和功能上的有序結構。協同論以現代科學的最新成果——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突變論等為基礎,吸取了結構耗散理論的大量營養,採用統計學和動力學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對不同的領域的分析,提出了多維相空間理論,建立了一整套的數學模型和處理方案,在微觀到巨觀的過渡上,描述了各種系統和現象中從無序到有序轉變的共同規律。
系統論系統論
協同論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徵及其協同機理的新興學科,是近十幾年來獲得發展並被廣泛套用的綜合性學科。它著重探討各種系統從無序變為有序時的相似性。協同論的創始人哈肯說過,他把這個學科稱為“協同學”,一方面是由於我們所研究的對象是許多子系統的聯合作用,以產生巨觀尺度上結構和功能;另一方面,它又是由許多不同的學科進行合作,來發現自組織系統的一般原理。

系統論

是研究系統的一般模式,結構和規律的學問,它研究各種系統的共同特徵,用數學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尋求並確立適用於一切系統的原理、原則和數學模型,是具有邏輯和數學性質的一門新興的科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