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情概況
筧橋街道現有社區9個(包括范家、
弄口、花園、草莊、白石、筧橋、農科院、枸桔弄、機場),行政村7個(包括筧橋、俞章、黎明、同心、黃家、浜河、橫塘),經濟組織1個(閘弄口
經濟合作社),原本的董家村、
三里亭社區、
閘弄口社區歸入
閘弄口街道,總面積約18.2平方公里,東面與
九堡街道相鄰,南面與
彭埠街道、
凱旋街道相接,西面與閘弄口街道接壤,北面與丁蘭街道相依。全鎮總戶數約8282戶,
常住人口3.8萬餘人,
外來人口約8.2萬人,總人口達12萬人。駐鎮有
南京軍區空28師、省農業科學研究院等單位。鎮黨委現有直接下屬黨支部30個(企業24個)、黨總支9個(企業1個)、黨委7個(企業3家),黨員約2500餘人。全鎮現有企業1634家,其中國家級集團3家、省級集團8家。
優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運輸和優秀的人文傳統,給筧橋街道的發展建設帶來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全鎮經濟總量和增長速度在全市名列前茅,是浙江省的百強鄉鎮,先後10次被評為“杭州經濟綜合實力十強鄉鎮”,湧現出西子聯合控股公司、
萬事利集團、祐康食品集團、浙江寶馬集團、東華鏈條集團、杭州灣建築集團等一批全國知名企業,全鎮擁有銷售產值500萬元
規模以上企業108家,億元以上企業13家,60億元企業1家。2009年,有4家企業入圍2009年“
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筧橋街道先後被評為省文明鎮、省教育強鎮、省衛生鎮、省體育強鎮、省體育特色鄉鎮。杭州市現代化標誌性教育強鎮、杭州市農業豐收十佳鄉鎮、首批杭州市平安鄉鎮……
近年來,隨著杭州市“城市東擴”“決戰東部”戰略的深入實施,筧橋街道搶抓東站樞紐工程和“城東新城”建設機遇,加快推進整村改造、聯片開發,加快推進道路更新、設施改善,加快推進經濟轉型、結構調整,加快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民生,全鎮城市格局和社會格局發生明顯變化。
綠城、
萬科、濱江等大批房地產項目紛紛落戶筧橋,
學校、
醫院、
公園等
城市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不斷加快配套建設,一個人氣集聚的商貿服務圈正不斷擴張著它的半徑,為筧橋的再一次騰飛帶來新的契機。
古樸的筧橋街道孕育了勤勞智慧的筧橋人民,現代化的改革浪潮又賦予筧橋人民“敢為人先,勇創一流”的開拓創新精神,在實施“加快城市化”、“建設中心區”的戰略中,一副融現代工業、服務業、綠色休閒農業、生態居住和保障教育體系的藍圖正在筧橋人民手中繪就,一個令人矚目的新筧橋正在杭州的東部崛起。
交通運輸
筧橋街道交通便利,鎮東北設有民航
杭州站,著名的筧橋機場位於境內,鎮西建有鐵路
筧橋站,
滬杭鐵路貫穿全境,主要道路有機場路、石橋路、筧丁路等。
滬杭甬高速公路和滬杭、浙贛、杭甬、杭長線繞鎮而匯,杭州火車東站和華東地區最大的長途汽車站依鎮而設,現代化的電力、通訊、供水、
污水處理設施一應俱全,高科技人才不斷引進,信息產業蓬勃發展,使筧橋成為投資者的天堂、創業者的搖籃。
榮譽稱號
被評為杭州經濟綜合實力十強鄉鎮,還分別被評為省文明鎮、省教育強鎮、省衛生鎮、省體育強鎮、省體育特色鄉鎮、杭州市現代化標誌性教育強鎮、杭州市農業豐收十佳鄉鎮、首批杭州市平安鄉鎮。
行政區劃
筧橋街道現轄:
社區(9):筧橋社區、農科院社區、機場社區、范家社區、花園社區、弄口社區、草莊社區、白石社區、枸桔弄社區;
村(7):
筧橋村、俞章村、橫塘村、同心村、黎明村、黃家村、浜河村。
歷史沿革
筧橋古稱繭橋,鎮以此得名。1950年6月,置筧橋鄉。1958年,改稱筧橋公社。1964年,劃出筧橋、枸桔弄兩自然鎮並三里亭、白石廟、家等居委會組建筧橋街道。1984年,筧橋公社改稱筧橋鄉。1985年,筧橋鄉併入筧橋鎮。2014年撤鎮設街。
歷史名人
筧橋街道歷史悠久,公元589年就形成了較大的居民點,由於物產充盈,尤以棉、藥材、麻布為甚,各地商賈多在此居積致遠。南宋
瑞州通判蔡汝揆,明代兵部尚書
胡世寧,著名畫家
戴進也都誕生在這裡。經濟繁榮,人文薈萃,使筧橋街道自古名聲遠播。
筧橋事記
1984年11月,全面推行蔬菜生產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2月,為疏通蔬菜產銷渠道,鎮人民政府投資創辦筧橋蔬菜成交市場。
1985年1月,花園村創辦全省首家村級企業入股的外商投資企業杭州西子機械有限公司,總投資38.8萬美元;6月,鎮敬老院建成。
1991年10月,投資60萬元,建成鎮內首家生產資料專業市場——
浙江汽配城。
1993年7月,投資300多萬元,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的鎮中心國小新校舍建成;獲省級星火示範鎮和綜合經濟實力百強鄉鎮稱號。
1994年,
萬事利集團成為全區首獲
自營進出口許可權的企業,該集團和西子電梯集團、精誠集團躋身國家大型企業行列。
1995年12月,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
溫家寶視察草莊村蔬菜園區;全鎮
規模經濟不斷壯大,累計組建集團企業12家。
1996年1月,獲市級小康鄉鎮稱號;西子電梯集團引進、研製成功全國首座電梯式立體停車庫;5月和7月,
南斯拉夫和
捷克外賓先後來筧橋街道參觀訪問。
1997年10月,筧橋蔬菜批發交易市場被列為全國百家定點鮮活農產品市場。
1998年3月2日,全區首位全國人大代表
沈愛琴赴京參加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6月,貫穿全鎮的機場路改建竣工,成為杭州的現代化綠色迎賓大道。
經濟建設
工業
筧橋街道在發展工業經濟中,堅持以
企業集團為核心,
支柱產業為依託,現代管理為目標,名牌產品為龍頭的方針,以年均1個億的技改投入,實施了杭寶
BOPP、
萬事利織機、西子電梯等12隻技改項目,創出西子電梯、西子扶梯、萬事利服飾、康雪派、東華鏈條等5隻省、市名牌產品,有7家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標準體系論證。
到2001年底,萬事利、西子、佑康等5家企業建立了省、市技術研發中心5家,共開發新項目新產品40隻,其中國家級9隻、省級新產品14隻、市級新產品15隻、浙江省名牌產品20隻、杭州市名牌產品10隻,通過
ISO9000國家質量體系的企業3家。佑康集團的96188電子商務被評為國家經貿委科技新項目和省、市信息化試點企業;創建了全新的現代物流形式。寶馬汽配集團同中國汽車總公司聯合建立了全國汽配
網路信息中心,被列為省信息化試點企業。西子奧的斯集團與浙大機電學院研製開發了電梯遠程網路控制中心。全鎮企業在2001年共投入
技改資金2.3億元,與浙大科技園、佑康集團合作建立的浙大科技園錢江科技有限公司已基本完成大樓基建工程。
筧橋街道經濟發展健康快速,是浙江省百強鄉鎮,連續6年被評為杭州市經濟綜合實力十強鄉鎮。2002年,全鎮實現
總產值57億元,
工業銷售產值42億元,
增加值18億元,出口供貨值6億元,財政總收入2.5億元。全鎮共有企業405家,其中,國家級集團企業3家、省市級集團企業8家。形成了
機械製造、服裝、食品、建築和
包裝五大支柱產業。擁有
萬事利集團、西子聯合控股公司、祐康集團、浙江杭州灣建築集團、浙江寶馬集團、東華鏈條集團、浙江杭寶集團、浙江皇冠工貿集團、浙江精誠集團等著名企業和祐康中國名牌、
萬事利中國馳名商標、西子電梯、東華鏈條、杭寶BOPP、中得甲魚等知名品牌。 筧橋街道已形成了
機械、
紡織、
食品、
建築、包裝五大支柱產業為龍頭的工業大格局,擁有
工業銷售產值500萬元
規模以上企業86家,其中,億元以上企業13家,60億元企業1家。西子聯合控股公司、萬事利集團、佑康食品集團、浙江寶馬集團、東華鏈條集團、杭州灣建築集團等眾多的大型企業為筧橋的經濟發展劃出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裡還聚集了一大批上規模、上檔次的
專業市場、大型超市、星級賓館飯店和娛樂場所,一個人氣集聚的商貿服務圈正不斷擴張著它的半徑。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批房地產、城市
基礎設施等建設和開發項目的落戶,又為筧橋街道的再一次騰飛帶來契機。
農業
筧橋街道貫徹近郊為城市服務的方針,堅持貼農補農政策,加大農業投入,實施
科技興農戰略,鎮農業綜合服務水平得到提高,園區農業、規模農業、
休閒農業和
特色農業穩步發展。全鎮每年籌集農業發展資金400萬元,改造草莊、筧橋蔬菜生產基地,普及
無土栽培和大中小棚覆蓋技術,推廣深井
滴灌、
微噴新技術,保證了蔬菜生產的穩定提高。以筧橋水產養殖公司、西子養殖場為龍頭的
養殖業快速發展,形成了集生態、養殖、休閒為一體的特色。1998年,全鎮向市場提供鮮菜7萬餘噸、生豬2.66萬頭、鮮奶1379噸、家禽171.19萬羽、鮮魚1089噸、商品鱉300萬隻。
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迅猛發展,全鎮擁有專業市場17家,年成交額150億元。此外還擁有四星級的
皇冠大酒店、三星級的
杭州灣大酒店、天杭大酒店及澳門娛樂城等一批大型賓館、飯店及娛樂設施。
社會事業
筧橋街道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先,切實加強農居建設。圍繞范家、黎明等村、社區農居房建設,農轉居多層、聯體公寓總計開工4萬平方米,竣工1.3萬平方米。嚴管農居修繕,通過落實責任,強化督查,有效確保了全鎮農居修繕規範有序推進。
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筧橋街道投入基礎設施經費近億元,實施完成了13條背街小巷、13處小區截污納管和15處道路污水收集系統工程。筧橋社區、枸桔弄社區危舊房改善工程有序推進,筧橋
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已完成樣板房建設。蔡家河、五號港等河道整治工程順利完工。新建溝渠3000米,河道池塘駁坎5000米。新增綠化6.8萬平方米,新建村級公園11座,安裝路燈393盞,新建、改建道路4.57萬平方米。
筧橋街道在深入開展
全民健身運動中,企業民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為創建省級體育鄉鎮打下了較好基礎。全鎮現有標準
田徑場3個、游泳池3個、體訓房3個,籃球、桌球和檯球等運動場所38個,
保齡球42道、溜冰場2個。有各類體育團隊13支,275人。組隊參加了江乾區第十二屆全民健身運動會的10個大項34個小項的比賽,取得10項冠軍、18項亞軍和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杭寶、西子、東華幾家集團企業還出資承辦了4個大項的比賽。南亞保齡球隊、農科院橋牌隊、杭寶老年門球隊還在全國和省市區比賽中連取佳績。
筧橋街道歷來注重新型
生育文化建設,把生育文化園建設列入政府實事工程。從2007年起,該鎮投資100餘萬元,在風景秀麗的俞章村、水墩村、白石社區等地的休閒公園內建起了數座生育文化園,為人口和
計畫生育工作搭建宣傳平台。
旅遊資源
筧橋歷史積澱深厚,人文內涵豐富。早在隋、唐時已人煙生聚。明代開始稱為“筧橋”,“筧”是引水的竹管。
筧橋的靈氣孕育了一代藝術大師。明
宣德年間,號稱
浙派領袖的院體畫家
戴進,出生在筧橋相婆弄。比戴進稍後,筧橋
橫塘村又出了一位兵部尚書
胡世寧,現在筧橋當地還有胡世寧的後裔20多戶人家。筧橋街道西南的
蔡巷廟,是南宋時瑞州通利蔡汝揆的故居。蔡汝揆是宋代24孝之一。筧橋直街上的
基督教堂,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曾接待過25個國家和地區的基督教人士。對於這些古蹟,筧橋將予以相應保護。“
列肆二里有奇”的筧橋直街,街上的建築仍多為木結構,由於毗鄰機場,不能建造高層建築,這條1.2公里長的老街得以倖存,未被改造掉。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筧橋街道計畫對其進行保護開發。
筧橋還是中國第一個植物園———
國立第三中山大學農學院的誕生地,1927年中國著名植物學家
鐘觀光教授受聘浙大教授,奉命籌建植物園。園內引種栽培的植物達1000餘種。鑒於豐富的農業文化資源,筧橋街道計畫建一個農具博物館,既可觀光旅遊,又可作為科普教育基地。筧橋也是浙江省現代農業科學的計畫研究基地。浙江省最早的農業科研機構——1911年建立的浙江農事試驗場,場址就在筧橋,1960年改稱
浙江省農科院。1957年12月和1958年1月,
周恩來總理和
毛澤東主席曾先後視察過浙江省農業科學研究所。
筧橋地處交通要道,歷為軍事要地,俗有“大營筧橋”之稱。1931年底,國民政府將校場改為機場,並建中央航空學校於此,1931年至1937年期間,培養了一大批飛行員,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筧橋航校曾與陸軍
黃埔軍校齊名,成為中國空軍的搖籃。現中央航校部分建築,如航校大禮堂、軍官宿舍保存完好。筧橋街道和西子文化研究所專家正在加緊收集資料,計畫出版《
中國對日空戰畫史》一書。根據保護開發方案,筧橋還擬建一個中國空軍博物館,作為愛國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