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屆國際馬克思大會

2010年9月22—25日,第6屆國際馬克思大會在法國巴黎召開,世界各地數百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本次大會的主題是 “危機、反抗、烏托邦 ”。圍繞這一主題,大會共舉行了4次全體會議和近百場分組討論會,就哲學、經濟學、法學、歷史學、社會學、文化、政治學、女權主義、生態學、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等 11個學科或專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本次大會認為,危機是資本主義的本質,反抗是自由的要求,烏托邦是令人嚮往的願景,這三者締造了社會運動的歷史。事實上,在不到 20年的時間內,自由主義經濟模式的全球化便驗證了危機的必然性、反抗的必要性和烏托邦的需求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6屆國際馬克思大會
  • 外文名:Congrès Marx International VI
  • 地點:巴黎
  • 主題:危機、反抗、烏托邦
  • 召開時間:2010年9月22—25日
內容提要,馬克思主義,危機,反抗,烏托邦,

內容提要

本次巴黎大會的召開正值全球深陷危機之際,因而 “危機、反抗、烏托邦 ”這一主題的確立頗具現實意義,旨在探尋擺脫危機的出路。在此背景下,與會學者主要關注和探討了如下一系列問題,即經濟和生態的雙重危機已成為現代資本主義歷史上具有標誌性的斷裂環節,這一環節的斷裂能否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如今的反抗能否發展成為馬克思主義所關注的革命 ?積極意義上的烏托邦能夠在社會、政治和文化領域凸顯出顛覆性的創造力,能否將這樣的烏托邦變為現實?

馬克思主義

美國波士頓大學愛因斯坦研究中心主任、物理學家J.施塔赫爾 ( John Stachel)特別關注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對立 (opposition)概念,對馬克思不同時期的著作進行了對比研究。
馬克 ·布洛克中心 (Centre Marc Bloch)政治學博士 K.林德納 ( Kolja Lindner)對馬克思的歐洲中心論進行了研究。他從歐洲中心論概念的四個方面出發,藉助後殖民研究和世界歷史研究,對馬克思所有著作中對超歐洲社會的分析進行追蹤,發現 1853年馬克思關於印度的文章從各個方面表現出歐洲中心論的特點。
有些學者著眼於一些知名馬克思主義者的研究,探討他們對馬克思思想的解讀、延續、發展、創新或扭曲。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研究員U.林德納 ( Urs Lindner)對馬克思不同時期的思想改變進行了研究,對阿爾都塞關於馬克思認識論斷裂問題的研究提出了不同見解。
瑞士學者A.肖萊 (Antoine Chollet)關注的是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者的理論成果。他認為,對於整個社會解放的計畫而言,當前研究時間概念是至關重要的,這一概念可以將社會解放與自我解放區分開來。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 (MEGA)也是與會學者關注的重點領域之一,巴黎第一大學的哲學教師 L.普羅斯特 ( Laurent Prost)對翻譯歷史考證版時遇到的問題進行了論述。他認為,馬克思的理論手稿未得到傳統分類,其文稿不停地突破體裁、語言的限制,因此需要研究翻譯中出現的特殊問題。

危機

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教授、哲學家 I.斯唐熱 ( Isabelle Stengers)對危機概念本身進行了論述。他指出,危機這個詞有著豐富的含義,在醫療、物理等領域內都有著不同的含義。這裡所說的資本主義危機,並不是探討資本主義可能滅亡的問題,而是主要活動者作出錯誤選擇的問題,他們由於市場的新構型而受到譴責。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經濟學家 G.杜梅尼爾 ( Gérard Duménil)通過回顧上幾次資本主義危機發生的歷史,研究這些結構性危機的特點,由此判斷未來資本主義的發展方向。他指出,新自由主義的資本主義經過了 30年,才顯現出其難以維繫的特點。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教授 S.扎森 ( Saskia Sassen)對發達資本主義的創造性方式進行了研究分析,因為正是這種方式在美國引發了次貸危機
巴黎第八大學博士M.拜庭格 ( Matthieu Bettinger)對危機中的社會階級以及階級重建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他指出,社會階級危機,尤其是工人階級危機的產生,既在於工業生產發生的重大轉變,又在於上次危機時期的階級組建方式 (使工人階級被物化 )。當今的問題在於如何組建不被物化的階級。
法國精神病學專家和精神分析學家C.德茹爾 (Christophe Dejours)教授對當前頻發的勞動者自殺事件給予了關注,從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學的角度對此進行分析,進而探討由此引發的文化危機。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社會學研究員V.熱賽爾 (Vincent Geisser)從 “多元化 ”概念出發探討社會危機。

反抗

西班牙龐培法布拉大學哲學教授F.法西 (Florencia Fassi)對盧卡奇的革命主體概念進行了研究。他認為,當今社會政治的現實要求我們重新思考作為歷史變化動因的 “主體 ”概念,因為我們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有自我意識的主體,只有生產力的成熟,社會是不可能出現變革的。
“馬克思在21世紀 ”研討會組委會成員I.加羅 (Isabelle Garo)教授對意識形態這一概念進行了研究,探究了當今意識形態概念的現實性。
巴黎第九大學社會學副教授I.佩雷拉 (Irène Pereira)對壓迫體制的本質與內在關係進行了分析研究。
法國國立尼斯大學政治學博士M. B.阿雅力著眼於 “資本主義 ”這個詞在法國媒體中出現的新義,對當今的意 識形態問題進行思考。
原阿爾及利亞經濟部高級研究員A.阿門納( Ameziane Amenna)關注的是研究金融危機的當代論著,對該領域的研究水平進行評價。

烏托邦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社會學家M.羅伊對生態社會主義的烏托邦概念進行了闡釋。他指出,烏托邦就是對一個尚未實現的、但被強烈希望的世界的期待。
巴西里約熱內盧研究院博士T.F.德阿吉亞爾 (Thais Florencio De Aguiar)對現代烏托邦思想內部的民主本質作出了原則性的分析。他指出,如果我們理性審視當今的主流烏托邦思想,我們就會看到,某些烏托邦思想曾深刻影響了政治領域的變革。
法國經濟學家 T.安德烈阿尼 ( Tony Andréani)和政治社會學家 R.埃雷阿 ( Rémi Herrera)對 21世紀的社會主義進行了分析和展望。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J.洛伊坎 (Jean Lojkine)和哲學家、政治學家 M.瓦卡盧利斯 (Michel Vakaloulis)在社會運動的新趨勢中看到了舊烏托邦的危機和新烏托邦的攀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