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第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第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4th Cannes Film Festival Golden Palm)又名第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大獎(4th Cannes Film Festival Grand Prix),是由法國工商部主辦的電影類獎項。

該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共設定長片單元、短片單元2個評獎類別,共13個獎項,有36部長片入圍主競賽單元。最終《米蘭的奇蹟》和《茱莉小姐》獲得最佳影片大獎,路易斯·布努埃爾憑藉《被遺忘的人們》獲得最佳導演獎,麥可·雷德格瑞夫憑藉《白朗寧版本》獲得最佳男演員獎,貝蒂·戴維斯憑藉《彗星美人》獲得最佳女演員獎。

法國時間1951年4月20日,該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在坎城電影宮舉行頒獎典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 外文名:4th Cannes Film Festival Golden Palm
  • 別名:第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大獎
  • 類型:電影類獎項
  • 國家地區:法國
  • 頒獎時間:1951年4月20日(法國時間)
  • 頒獎地點:坎城電影宮
  • 影帝:麥可·雷德格瑞夫
  • 影后:貝蒂·戴維斯
  • 主辦方:法國工商部
獎項歷程,獎項評審,入圍名單,獲獎名單,獎項幕後,獎項評析,

獎項歷程

法國時間日程
1951年4月3日
開幕典禮
頒發法國電影勝利獎
1951年4月5日
正式新聞發布會
1951年4月20日
頒獎典禮

獎項評審

評審類型評審姓名評審職業備選海報
長片單元
保羅·科林設計保羅·科林設計
評審團主席
法國作家
評審團成員
雅克·弗朗索瓦·安東·伊貝爾
法國作曲家
Evrard de Rouvre
法國製片人
Louis Chauvet
法國記者
Guy Desson
法國下議院官方代表
法國演員
Georges Raguis
法國工會代表
法國影評人
卡洛·里姆
法國編劇
Louis Touchagues
法國藝術家
Paul Vilar
法國作家
Madame Georges Bidault
-
Alexandre Kamenka
法國製片人
Paul Verneyras
法國下議院官方代表
Paul Weill
法國電影愛好者
註:坎城國際電影節官網無職業信息。
註:坎城國際電影節官網無短片單元評審名單。
參考資料來源:

入圍名單

片名導演國家/地區
長片單元
義大利
《光明的勝利》
美國
英國
《凱薩拉》
阿道夫·賽利、湯姆·佩恩、約翰·沃特豪斯
巴西
《火之舞》
丹尼爾·蒂奈爾
阿根廷、西班牙
《魔鬼是個女人》
墨西哥
猶·萊殃漿遙戒支曼
蘇聯
《愛德華與卡羅琳》
法國
《落日星》
哈拉爾德·布勞故歸斷整恩
西德
《被禁止的基督》
馬剌帕爾脫
義大利
伊莉莎白·蒙塔古、利奧波德·林特貝格
瑞士
《鎖的誠實》贈殼槓
西班牙
《島民》
阿根廷道乎頌
《朱麗葉或夢的鑰匙》
法國
奇婚記
馬爾東·蓋來季
匈牙利
瑞典
美國
《最後櫃再歸的任務》
尼科斯·齊福羅斯
希臘
《大麻》
阿根廷、西班牙
《穆索爾斯基》
蘇聯
蘇聯、中國大陸
墨西哥
《巴黎副班長》
赫爾維·布龍貝熱
法國
越境者
義大利
美國
《巴拉拉薩》
何塞·安東尼奧·涅維斯·孔德
西班牙
《課程》
西班牙
《那不勒斯百萬富翁》
義大利
《瘋狂的星期三》
美國
麥可·鮑威爾、埃默里克·普雷斯伯格
英國
《致命的幻想》
保羅·馬丁
西德
《過去》
馬丁·弗里奇
捷克斯洛伐克
耶日·扎茲基
波蘭
《吉普賽的處女》
西班牙
《伊莎貝爾的帆船午後到達》
José María Beltrán
委內瑞譽仔拉、阿根廷
伯特·漢斯特若
荷蘭
短片單元
《Saranno Uomini》
義大利
《Schwarze Gesellen》
Walter Hege
西德
《Siena, Citta Del Palio》
-
義大利
《Soutyeska》
Pierre Maihrovski
南斯拉夫
伯特·漢斯特若
荷蘭
《Suite de Danses Berbéres》
Serge Debecque
摩洛哥
《Sul Lago di Boselna》
-
義大利
《Turay》
恩里科·格拉斯
烏拉圭
《Ukraine en Fleurs》
Mikhail Slutsky
蘇聯
《Vértigo》
Eusebio Fernández Ardavín
西班牙
《A Propos d'une Maquette》
-
比利時
《Art Prehistorique Indien》
-
德國
《Así es Madrid》
Joaquín Soriano
西班牙
《Azerbaidjan Sovietique》
F. Kissiliov、M. Dadachev
-
《Bali, Eiland der Goden》
Nikola Drakulic
荷蘭
《小驢比姆》
法國
《Carnet de plongée》
雅克·伊夫斯·科斯托
法國
《Chasseurs du Pole Nord》
Nils Rasmussen
加您埋凝拿大
《Es werde Licht》
-
德國
《Colette》
法國
《黃色大教堂》
Eugen Schuhmacher
西德
《Der Goldene Brunnen》
Walter Kolm-Veltée
奧地利
《Der Zee Ontrukt》
Herman van der Horst
荷蘭
《En Sevilla hay una fiesta》
Joaquín Soriano
西班牙
《Esthonie Soviétique》
V. Tomberg、I. Guidine
-
《Ett hörn i norr》
瑞典
《Family Portrait》
亨弗萊·詹寧斯
英國
《Festival Time》
Mohan Dayaram Bhavnani
印度
《French Canada : 1534-1848》
Bernard Devlin
加拿大
《Histoire d'un Faucon Royal》
István Homoki-Nagy
匈牙利
《Homme des Oasis》
Georges Régnier
摩洛哥
《Inondations》
Morten Parker、Al Stark
加拿大
《L'Algerie Humaine》
Jean-Charles Carlus
阿爾及利亞
《L'autre Moisson》
勒內·魯克
法國
《L'epeire》
Alberto Ancillotto
義大利
《L'eruption de L'etna》
多梅尼科·保萊拉
義大利
《La Prince Bayaya》
-
比利時
《La Vie Du Riz》
Jinkichi Ohta
日本
《La Voie Est-Ouest》
K. GORDON
波蘭
《Lettonie Soviétique》
F. Kissiliov
-
《吸血蝠》
讓·潘勒維
法國
《Les hommes et les bêtes》
Jacques Kupissonoff
比利時
《Pour Une Vie Joyeuse》
-
-
《Magnetism》
John Durst
英國
《New Pioneers》
Baruch Dienar
以色列
《Notre Dame de Luxembourg》
Florent Antony
盧森堡
《Oton Joupantchitch》
France Kosmac
南斯拉夫
《Private Life of Silk Worm》
Mohan Dayaram Bhavnani
印度
《Rajasthan N° 1》
Mohan Dayaram Bhavnani
印度
《River of Steel》
Peter Sachs
英國
註:坎城國際電影節官網無導演信息。
註:坎城國際電影節官網無國家地區信息。
參考資料來源:

獲獎名單

獎項名稱獲獎名單
長片單元
最佳影片大獎(Grand Prix)
評審團特別獎(Special Jury Prize)
最佳導演獎(Award for Best Director)
最佳劇本獎(Award for Best Screenplay)
最佳男演員獎(Award for Best Actor)
麥可·雷德格瑞夫《白郎寧版本》
最佳女演員獎(Award for Best Actress)
貝蒂·戴維斯《彗星美人》
最佳音樂獎(Prix de la Meilleure Partition Musicale)
約瑟夫·寇斯瑪《朱麗葉或夢的鑰匙
最佳攝影獎(Prix de la Photographie
José María Beltrán《伊莎貝爾的帆船午後到達》
最佳藝術指導獎(Prix Pour le Décor)
Abram VekslerNikolai Suvorov《穆索爾斯基》
傑出獎(Prix Exceptionnel)
短片單元
國際電影節最佳科技電影大獎
(Grand Prix du 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 Pour Le Meilleur Film Scientifique)
《L'eruption de L'etna》
評審團特別獎(Special Jury Prize)
《Azerbaidjan Sovietique》
《Esthonie Soviétique》
《Ukraine en Fleurs》
《La Voie Est-Ouest》
《Lettonie Soviétique》
榮譽獎項
法國電影勝利獎
(Victoire du Cinéma Français Award)
註:該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高獎的名稱為大獎,但為方便表述,該詞條名採用第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作為標準名。
參考資料來源:

獎項幕後

  1. 1951年前舉辦的三屆坎城電影節均在9月舉辦,但從該屆開始,為了在時間上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坎城電影節開始改在每年5月舉辦。
  2. 該屆海報將電影元素和坎城風光相糅合,海報主體為電影膠片圍繞著太陽將陽光灑在法國坎城這片土地的上空,由設計師A.M.Rodicq設計。
  3. 冷戰給該屆金棕櫚的舉辦增加了壓力,蘇聯因不滿瑞士的參賽影片《吉普車上的四個人》對蘇聯的刻畫,表明該片如果獲獎的話,會退出此後的坎城電影節。
從左至右(男):讓·谷克多、讓·馬萊、Lorens Marmstedt從左至右(男):讓·谷克多、讓·馬萊、Lorens Marmstedt

獎項評析

由於1950年因為資金原因未舉辦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因此1951年的第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的參賽影片數量迎來了新高,甚至有多位導演帶著好幾部作品來參加比賽。該屆金棕櫚獎展現了1950年至1951年世界電影產業的成果,出席頒獎典禮的瑪麗亞·毛班、米歇爾·奧克萊爾等藝人代表著年輕的力量,而獲得該屆法國電影勝利獎的米歇爾·摩根、讓·馬萊和讓·谷克多則代表著影壇的中堅力量。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往年(第1屆至第3屆)的訪客主要來自於歐洲和盎格魯美洲,值得高興的是,該屆金棕櫚上,來自拉丁美洲的訪客也在不斷地增加。然而可惜的是,像來自如《紐約時報》這樣報紙的記者人數,依然同往年(第1屆至第3屆)一樣少。(《Volute productions》、法國國家視聽學院於1951年評)

獲獎名單

獎項名稱獲獎名單
長片單元
最佳影片大獎(Grand Prix)
評審團特別獎(Special Jury Prize)
最佳導演獎(Award for Best Director)
最佳劇本獎(Award for Best Screenplay)
最佳男演員獎(Award for Best Actor)
麥可·雷德格瑞夫《白郎寧版本》
最佳女演員獎(Award for Best Actress)
貝蒂·戴維斯《彗星美人》
最佳音樂獎(Prix de la Meilleure Partition Musicale)
約瑟夫·寇斯瑪《朱麗葉或夢的鑰匙
最佳攝影獎(Prix de la Photographie
José María Beltrán《伊莎貝爾的帆船午後到達》
最佳藝術指導獎(Prix Pour le Décor)
Abram VekslerNikolai Suvorov《穆索爾斯基》
傑出獎(Prix Exceptionnel)
短片單元
國際電影節最佳科技電影大獎
(Grand Prix du 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 Pour Le Meilleur Film Scientifique)
《L'eruption de L'etna》
評審團特別獎(Special Jury Prize)
《Azerbaidjan Sovietique》
《Esthonie Soviétique》
《Ukraine en Fleurs》
《La Voie Est-Ouest》
《Lettonie Soviétique》
榮譽獎項
法國電影勝利獎
(Victoire du Cinéma Français Award)
註:該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高獎的名稱為大獎,但為方便表述,該詞條名採用第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作為標準名。
參考資料來源:

獎項幕後

  1. 1951年前舉辦的三屆坎城電影節均在9月舉辦,但從該屆開始,為了在時間上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坎城電影節開始改在每年5月舉辦。
  2. 該屆海報將電影元素和坎城風光相糅合,海報主體為電影膠片圍繞著太陽將陽光灑在法國坎城這片土地的上空,由設計師A.M.Rodicq設計。
  3. 冷戰給該屆金棕櫚的舉辦增加了壓力,蘇聯因不滿瑞士的參賽影片《吉普車上的四個人》對蘇聯的刻畫,表明該片如果獲獎的話,會退出此後的坎城電影節。
從左至右(男):讓·谷克多、讓·馬萊、Lorens Marmstedt從左至右(男):讓·谷克多、讓·馬萊、Lorens Marmstedt

獎項評析

由於1950年因為資金原因未舉辦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因此1951年的第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的參賽影片數量迎來了新高,甚至有多位導演帶著好幾部作品來參加比賽。該屆金棕櫚獎展現了1950年至1951年世界電影產業的成果,出席頒獎典禮的瑪麗亞·毛班、米歇爾·奧克萊爾等藝人代表著年輕的力量,而獲得該屆法國電影勝利獎的米歇爾·摩根、讓·馬萊和讓·谷克多則代表著影壇的中堅力量。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往年(第1屆至第3屆)的訪客主要來自於歐洲和盎格魯美洲,值得高興的是,該屆金棕櫚上,來自拉丁美洲的訪客也在不斷地增加。然而可惜的是,像來自如《紐約時報》這樣報紙的記者人數,依然同往年(第1屆至第3屆)一樣少。(《Volute productions》、法國國家視聽學院於1951年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