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病室

第四病室

《第四病室》是一部?>日記體小說。1944年5月、6月間巴金住進貴陽中央醫院三等病房,他便以此為背景,虛構了一個姓陸的青年因病,住進了國民黨政府開辦的醫院的第四病室,陸姓青年見到工人、農民、城市貧民在病室中一個接一個地死去了。巴金在《後記》中說,第四病室“可以說是當時中國社會的縮影”。

基本介紹

  • 書名:第四病室
  • 作者巴金
  • 類別:中篇小說
  • 出版社:良友圖書公司
  • 出版時間:1946年
內容梗概,創作歷程,點評鑑賞,作者簡介,個人履歷,人物生平,

內容梗概

這是一個年輕病人在當時一家公立醫院中寫的‘病中日記’,也就是作者根據一部分真實的材料寫成的小說。‘第四病室’,一間容納二十四張病床的外科病房,可以說是當時中國社會的縮影。在病室里病人怎樣受苦,怎樣死亡,在社會裡人們也同樣地受苦,同樣地死亡。
在《第四病室》中,巴金則直接為讀者展開了一幅社會底層的眾生病苦圖。在這個空氣污濁的三等病室里,各種病員雜處,有人不斷地死去,有人又不斷地進來,他們缺錢少助,在這裡受著百般難忍的煎熬。他們的飲食便溺,都需要人照料,但工人老鄭卻因有人沒錢打點他便變得極為冷漠。他的表現,與其說是國民性的頑疾,倒不如說是金錢鏽蝕了心靈更為準確。這篇小說用金錢正在支配人間關係的酷烈現實,張揚著對於人間情懷和人道主義的呼喚。小說中的楊大夫實為人道主義的化身,她用女性特有的溫柔和對病人一視同仁的關愛,慰藉著所有的病員的心靈。小說開頭巴金給日記作者陸懷民的覆信中對楊大夫下落的種種猜想,正是在喻示著對人道主義情懷依然活著或“再生”的渴望。

創作歷程

巴金可以說是三部曲的專家,他寫過“《愛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革命三部曲》;而那部巨作《火》,因書分三冊,又被稱為《抗戰三部曲》。現在他的《憩園》、《第四病室》、《寒夜》合稱為 《人間三部曲》。 《第四病室》比《憩園》篇幅略長,約十五萬字,題材很別致,蕭紅的《呼蘭河傳》,寫一座小城;老舍的《四世同堂》寫一條胡同;巴金這部小說則寫戰時一間醫院;以一個病人的十八天日記,體現了戰時大後方的眾生相。談到黑暗慘苦,俗云:“十八層地獄”,而《第四病室》年寫的可說是第十九層地獄。住院病人要自己買特效藥、膠布、手紙;許多病人買不起特效藥,在床上哀號著死去;有些病人付不出小費,工友不清理便器,以致被大小便憋得呼天喊地。可是在漆黑苦難之中,竟有溫情和愛的螢火閃閃流光;那濃髮大眼、柔情似海的楊木華醫生,那為病人義務清理便器的飯館夥計老許,遂成為枯冬里的春訊,地獄裡的天使了。
1945年5月到7月,巴金在重慶寫下小說《第四病室》,其藝術風格在他的小說創作中是很特殊的。他嘗試用紀實形式,真實樸素地把生活寫出來。用日記體的手法寫了醫院的一個個生活片斷,寫了一些醫務人員的麻木和冷漠,也寫了病人之間、病人和親屬的種種不幸和痛苦,自私和虛偽,為那些卑微的小人物的生存狀況所作的不平的呼喊。他說,寫這本小說,是在做“發掘人心”的工作。

點評鑑賞

《第四病室》所記述的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抗戰勝利前一年,他在貴陽一家醫院的三等病房住了十幾天,後來便用日記體裁把我的見聞如實地寫了出來。病人、醫生和護士們全是真人真事,事情也全是真的。
巴金大可以把這些真人真事用散文形式予以發表,為什麼要給它小說的形式,並且大費周章利用前面的“小引”創造出一段青年陸懷民與作家巴金的書信來往,把作者的真實身份隱藏在複雜的煙霧後頭?
一個理由可以在“內容說明”里找到。巴金再次利用這個特殊的形式指導閱讀方向:“一間容納二十四張病床的外科病房,可以說是當時中國社會的縮影。在病室里人們怎樣受苦、怎樣死亡,在社會裡人們也同樣地受苦、同樣地死亡。”這告訴了我們,巴金希望讀者將這些零碎的生活描述提升到寓言的地位,它們不再是巴金個己的特殊經驗,而成了反映民族國家普遍遭遇的省思。
“內容說明”接著又給了我們另一個理由。巴金說:“在這種黑暗、痛苦、悲慘的生活中閃爍一線亮光,那就是一個善良的、熱情的年輕女醫生。值得注意的,巴金後來承認,在這些真人真事中,只有那位代表光明的女醫生是他的創作。在現實經驗里,事實上根本連這樣的光明都不存在,巴金必須藉小說形式給予的自由,才能把這道光明擠進無窮的悲慘里。
回到《第四病室》作品本身,無法不訝異於即使是創造出來的光明象徵,其所能照亮的也如此有限。作為一個醫生,楊大夫其實沒有辦法在實質的醫療層次上提供病人多少幫助。她最大的力量只是“要別人變得善良些、純潔些、對人有用些。”即使是這樣,在日記記載的十多天內,楊大夫這種看似積極、英雄的生活態度似乎只感動、改造了敘述者
“我”一個人。醫院裡進進出出的其它員工、病人,依然故我地以荒謬劇般的誇張上演?或悲涼、或陰黯的情事。好像嫌這樣還不夠似的,巴金更早在文章開頭的“小引”里給了楊大夫一個想必是死亡的結局了。她的光明甚至沒有能夠救她自己、她的親人。

作者簡介

巴金原名李堯棠,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議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館。巴金晚年患有帕金森氏症、慢性氣管炎、高血壓、惡性間皮細胞瘤等多種疾病,曾表示要求安樂死。

個人履歷

巴金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
1931年在《時報》上連載著名的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之一《》。
愛情三部曲”:《》《》《》。
散文集《隨想錄》(包括《隨想錄》、《探索集》、《真話集》、《病中集》、《無題集》)。
現代文學家,現代翻譯家,現代出版家,“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中國現代文壇的巨匠,曾任中國作協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務。
巴金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1929年在《小說月報》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陽》《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1931年在《時報》上連載著名的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
1982年獲“國際但丁文學獎”。
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巴金被人們稱為“世紀老人”。一位詩人王火在《敬壽巴老百歲》中寫道:時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愛,深意深情。大志大悟,舉重若輕。大作大家,淡泊寧靜。曲奏南薰,霞煥椿庭。 人歌上壽,仁者遐齡。 立言立德,益世益民。 如鶴如松,長壽常青。 百歲翩臨,華夏集慶。 海上人瑞,天際有星。

人物生平

他於1938年和1940年分別出版了長篇小說《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寫作了“抗戰三部曲”《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馮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抗戰後期創作了中篇小說《憩園》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長篇小說《寒夜》。短篇小說以《神·鬼·人》為著名。
出於對客死他鄉的巴恩波同學的紀念,寫了一個“巴”字,作為筆名的第一個字。1958年3月,巴金在《談〈滅亡〉》一文中說:我的筆名中的“巴”字,就是因他而聯想起來的,從他那裡,我才知道百家姓中有個“巴”字。 筆名應有兩個字組成,得再加一個字,用什麼字好呢?正頗費躊躇時,詹劍峰走了進來,見李堯棠似在思考什麼,便詢問原因。李堯棠如實相告,並說要找個容易記住的字。詹劍峰是個熱心人,見桌子上攤著李堯棠正在翻譯的克魯泡特金的《倫理學》一書,指指說:“就用克魯泡特金的‘金’吧。”李堯棠爽快一點頭:“好,就叫‘巴金’,讀起來順口又好記。”隨之在“巴”字後邊寫了個“金”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