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革命根據地第四次反“圍剿”(第四次反“圍剿”)

中央革命根據地第四次反“圍剿”

第四次反“圍剿”一般指本詞條

第四次反“圍剿”指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粉碎國民黨軍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的第四次軍事“圍剿”。一九三二年底,蔣介石調集四五十萬人的兵力,採取分進合擊的作戰方法圍攻中央革命根據地。一九三三年二月至三月,紅一方面軍在周恩來、朱德的指揮下,運用了前三次反“圍剿”的經驗,採取集中兵力在運動戰中各個殲滅敵人的方針,分別在宜黃縣的黃陂、東陂地區兩次伏擊敵人,共殲敵近三個師,取得了這次反“圍剿”的勝利。

基本介紹

  • 名稱:中央革命根據地第四次反“圍剿”
  • 發生時間:1932年
  • 地點:黎川、建寧地區
  • 參戰方:紅一方面軍、國民黨軍隊
  • 結果:工農紅軍獲得勝利
  • 參戰方兵力:國民黨軍隊 近40萬人
    紅一方面軍 約7萬人
  • 主要指揮官:蔣介石、陳誠、周恩來、朱德
歷史背景,戰爭經過,戰爭結果,

歷史背景

國民黨軍在對中央蘇區的三次“圍剿”失敗後,被迫在較長時期內處於守勢。從1932年冬開始,國民黨贛粵閩邊區“剿共”總司令部陸續調集近40萬兵力,組織對中央蘇區的第四次“圍剿”。
其部署是:以第18軍軍長陳誠指揮的蔣介石嫡系部隊12個師為中路軍,擔任“主剿”任務;蔡廷鍇指揮的第19路軍和駐福建省部隊共6個師又1個旅為左路軍;粵軍第1軍軍長余漢謀指揮的廣東省部隊6個師又1個旅為右路軍,分別擔任福建和贛南、粵北地區的“清剿”,並策應中路軍行動;第23師為總預備隊。另有4個師又2個旅分布在南城、南豐、樂安、崇仁、永豐等地擔任守備。第3、第4航空隊以南昌為基地,支援作戰。中路軍約70個團16萬人,編成3個縱隊。第1縱隊指揮第11、第52、第59師,向宜黃、棠陰地區集中;第2縱隊指揮第10、第14、第27(後任守備)、第90師,向臨川(今撫州)、龍骨渡地區集中;第3縱隊指揮第5、第6、第9、第79師向金溪、滸灣地區集中,並以一部出資溪;第43師為預備隊。

戰爭經過

1933年1月底,蔣介石到南昌親自兼任江西“剿共”總司令,指揮這次“圍剿”,決定採取“分進合擊”的方針,企圖將紅一方面軍主力殲滅於黎川、建寧地區。
中央革命根據地第四次反“圍剿”
中央革命根據地第四次反圍剿示意圖
2月上旬,紅一方面軍約7萬人,在總司令朱德、總政治委員周恩來指揮下,主力活動於黎川地區。當時,中共臨時中央和中共蘇區中央局提出,在國民黨軍“圍剿”部署尚未就緒時,實行進攻作戰,擊潰國民黨軍,並命令紅一方面軍首先圍攻南城和南豐。
2月9日,紅軍開始向南豐地區開進。南豐城為撫河戰線國民黨軍進攻中央蘇區的重要據點,有5個團防守。12日晚,紅軍第3、第5軍團各一部向南豐城外圍陣地發起進攻,戰至次日晨,未能突破防禦。戰鬥中,紅3軍團第3師師長彭鰲犧牲。
陳誠獲悉紅軍圍攻南豐後,令守軍第8師據城固守,同時急令駐南城的第24師馳援,令中路軍各縱隊迅速向南挺進,企圖合圍紅軍於南豐城下。周恩來、朱德發覺南城國民黨軍增援,當即決定改強攻南豐為佯攻,主力轉移至南豐、里塔圩以西地區,準備打援。
22日,紅一方面軍獲悉中路軍第1縱隊準備由宜黃、樂安地區增援南豐,第2縱隊主力集中於南城,企圖在第3縱隊策應下,與紅軍在南豐地區決戰。周恩來、朱德鑒於國民黨軍兵力密集,打援無勝利把握,在南豐地區與之決戰更為不利,遂決定撤圍南豐,誘敵深入蘇區。並以紅11軍偽裝主力,由新豐和里塔圩之間東渡撫河,將中路軍第2、第3縱隊向黎川方向吸引;方面軍主力則秘密轉移到廣昌以西的東韶、洛口、南團、吳村地區隱蔽待機。
陳誠被紅11軍的行動所迷惑,以為紅軍主力撤回黎川地區,遂以第1縱隊於宜黃以南地區集中,然後出廣昌、寧都,堵截紅軍歸路;第2縱隊由南城、南豐出康都,側擊黎川、建寧;第3縱隊由金溪地區南下,從正面向黎川方向進攻,企圖合擊紅軍主力於黎川、建寧地區。據此,第1縱隊第52、第59師準備由樂安地區東進黃陂,同由宜黃南下的第11師會合。
紅一方面軍鑒於中路軍第1縱隊同第2、第3縱隊相距較遠,態勢孤立,且第52、第59師由樂安向黃陂開進所必經的登仙橋以東地區,山高林密,便於紅軍大兵團伏擊,決定集中主力,採取各個擊破的方針,在固崗、登仙橋以東,河口、黃陂以西地區,選擇有利地形,以伏擊戰求殲第52、第59師。
部署是:以紅1、紅3軍團和紅21軍為左翼隊,隱蔽集結於金竹、大坪地區,待第52師進入蛟湖、橋頭一線時,突然發起攻擊;以紅5軍團、紅22軍為右翼隊,隱蔽集結於橫石、侯坊一線,準備占領黃陂、霍源(今霍沅)地區,殲滅由固崗、西源(今西沅)向黃陂前進的第59師,並保障左翼隊翼側安全;以江西軍區獨立第4、第5師分別在永興橋至楊坊之線和河口西北上源、下源地區活動,牽制第11師,並保障右翼隊翼側安全;以紅12軍為預備隊。26日,紅軍各部先後進入預定地域。
26日,第52、第59師由樂安分兩路東進。27日,第52師沿登仙橋、大龍坪、蛟湖、橋頭之線向黃陂前進;第59師沿固崗、西源、霍源向黃陂前進。兩師之間有摩羅嶂大山相隔,聯絡協同均較困難。當時細雨濃霧,能見度差。第52師因受紅軍游擊隊襲擾,行動緩慢,加之誤認紅軍主力遠在南豐、黎川地區,對隱蔽在其行進道路南側高地之紅軍主力毫無察覺。
13時,當第52師前衛第155旅進至橋頭附近,後衛第154旅第309團越過登仙橋時,紅1軍團以一部兵力向蛟湖攻擊,將第52師行軍縱隊攔腰切斷;主力向大龍坪、小龍坪發起猛攻;紅21軍也迅速趕到登仙橋附近地區,截斷了該師退路。經3小時激戰,全殲第52師師部和第154旅第309團,俘師長李明。取道大龍坪、坪口、躍龍坪向黃陂前進之第155旅1個團,也遭到紅軍的殲滅性打擊。
第155旅得知大龍坪和黃陂方向發生戰鬥後,即就地轉入防禦。18時,紅3軍團主力趕到,將第155旅主力合圍於橋頭,28日上午將其殲滅。與此同時,紅3、紅1軍團各一部協同作戰,全殲第154旅主力於蛟湖。紅軍右翼隊先頭部隊於27日11時進到黃陂、秀源一線,發現第59師正從霍源一帶向黃陂前進。右翼隊即以紅22軍第64師向霍源方向急進,先機占領黃陂西北一帶高地,紅15軍在霍源以南占領陣地,求殲第59師於黃陂、霍源地區。13時,紅15軍同第59師前衛部隊接戰,將其擊潰。第59師第175旅第351團主力和獨立團在西源地區就地轉入防禦,第175旅主力向前增援,戰至黃昏,雙方形成對峙。
28日上午,紅軍右翼隊向第59師發起全線進攻,經整日戰鬥,將該師主力大部殲滅,師長率殘部數百人向蛟湖方向突圍,企圖同第52師會合,當其發現第52師已被紅軍殲滅後,又轉向樂安方向逃竄。
3月1日上午,該部被紅1軍團殲滅於登仙橋附近,師長陳時驥被俘。至此,第59師除在西源地區1個多團逃脫外全部被殲。在戰鬥中,紅5軍團第39師師長王樹亞犧牲。
第59師主力被殲後,第1縱隊第11師主力已到達河口、南源地區。紅軍準備乘勝繼續圍殲該部,但因第2、第3縱隊兼程來援,再戰於紅軍不利,紅一方面軍當即決定將紅軍主力轉移到小布、洛口、東韶地區休整待機。黃陂戰鬥後,國民黨軍中路軍集中在黃陂、蛟湖地區搜尋紅軍主力。由於蘇區軍民嚴密封鎖訊息,國民黨軍仍不知紅軍去向。3月中旬,陳誠將其分進合擊的作戰方針改為中間突破,並調整部署:以第2縱隊為前縱隊,第1縱隊餘部和第3縱隊第5、第9師為後縱隊,由黃陂、東陂地區向廣昌方向前進,尋求紅軍主力決戰;以第3縱隊第6師守備撫州,第79師在宜黃地區為預備隊。
周恩來、朱德獲悉中路軍向廣昌進攻的企圖後,為分散敵人,創造戰機,以紅11軍進至廣昌西北地區,在地方武裝配合下積極開展活動,擺出要保衛廣昌的姿態,吸引中路軍前縱隊加快南進,以拉大其前後兩個縱隊的距離;同時率方面軍主力秘密北移,準備側擊力量較弱的中路軍後縱隊。陳誠誤認為紅11軍是紅軍主力,意在保衛廣昌,即令前縱隊加速向廣昌推進,並將後縱隊第5師配屬前縱隊指揮。
20日,中路軍前縱隊進至甘竹、羅坊、洽村一帶,後縱隊第11師進至草台崗、徐莊一線,第59師殘部相繼跟進,第9師進至東陂附近,兩縱隊相距已近50千米。紅一方面軍總部抓住這一極為有利的戰機,決定集中優勢兵力,首先殲滅第11師於草台崗、徐莊地區,爾後相機各個殲滅其他進攻之敵。部署是:紅5軍團、紅12軍和宜黃2個獨立團為右翼隊,以主力由東向西進攻侯坊、徐莊、雷公嵊一帶國民黨軍,以一部兵力牽制東陂第9師,並向新豐市方向警戒,阻止中路軍前縱隊回援;紅1、紅3軍團、紅21軍和獨立第5師為左翼隊,以主力由西向東進攻草台崗、徐莊地區國民黨軍,以一部兵力切斷第9師與第11師的聯繫;紅22軍為預備隊。
20日黃昏,第11師相繼由徐莊地區南進,其前衛部隊遭到紅軍襲擊後,該師就地轉入防禦,第32旅占領霹靂山、龍咀寨、黃柏山(今黃柏嶺)陣地,第31旅2個團占領龍咀寨以北及黃柏山、草台崗南北之線,師部和預備隊1個團駐徐莊。20日夜,紅軍各部隊先後進入攻擊位置。
21日拂曉,總攻開始,左翼隊紅3軍團向霹靂山、黃柏山進攻;紅1軍團向草台崗、黃柏山、徐莊進攻;紅21軍向大公田、西嶺進攻,牽制東陂第9師,並切斷該部與第11師的聯繫。右翼隊紅5軍團向龍咀寨、雷公嵊進攻;紅12軍進至東陂至侯坊大道東側山地,阻止東陂第9師由侯坊大道南援。
10時,紅3軍團突破霹靂山陣地,並迅速包圍了徐家_第11師一部。12時,紅1軍團將第11師師部和預備隊分割包圍於徐莊。經激戰,於13時攻占徐莊、徐家_,殲第11師師部及1個團。黃柏山守軍兩個團在突圍中大部被殲。右翼隊攻占了龍咀寨陣地,殲守軍約兩個團。至此,第11師大部被殲。第9師一部和第59師殘部企圖增援第11師,在雷公嵊以南遭到紅軍的嚴重打擊。第11師被殲滅後,中路軍其他縱隊紛紛後撤。至此,國民黨軍第四次“圍剿”基本被打破。

戰爭結果

此役,紅一方面軍共殲國民黨軍近3個師,俘1萬餘人,繳獲各種槍1萬餘支,創造了紅軍戰爭史上以大兵團伏擊殲敵的範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