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市民

第一代市民是指父母是農村籍的在城市工作的那一群族,大部分都是從農村考上大學,然後留在城市工作的人。童年在農村少年和青年在學校,大學畢業了,成年了,來到城市掙扎、生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一代市民
  • 定義:父母是農村籍的在城市工作的群族
  • 狀況:給孩子娶媳婦是他們責無旁貸義務
  • 代表:顧小琴
摘要,簡介,狀況,代表,感慨,專家分析,

摘要

第一代市民是指父母是農村籍的在城市工作的那一群族,大部分都是從農村考上大學,然後留在城市工作的人。
第一代市民
第一代市民

簡介

第一代市民是的童年在農村,少年和青年在學校,大學畢業了,成年了,來到城市掙扎、生存。他們沒有足夠的社會經驗、沒有一定的人際關係、沒有些許的經濟基礎,不用說發展,在眼下,生存都是很重要的問題。可就是這樣,被上學掏空了的家卻對她們寄予了莫大的期望——終於畢業了,做家長的負擔終於可以稍微減輕一點了吧,孩子掙錢了,也可以補貼一點作家用了。
生活在鄉下,為了第一代市民辛苦了大半輩子的父母們對大學畢業的孩子寄予這樣的期望,毫不奇怪,甚至一點兒也不過分。 民家庭收入低、底子薄,因此白手起家甚至負債起家的“第一代市民”較多。部分農村籍大學畢業生認為,有份安穩工作的生存狀態都是如此,對無固定工作的農村籍大學畢業生而言,又如何在城市紮根。

狀況

不用說不給家裡補貼家用,有時候甚至還得家裡給與資助。比如,找了一份不稱心的工作剛能維持自己的生活,可是有一天老闆說你可以走人了,這是你一個人在城市裡舉目無親,這樣只能向家裡尋求幫助。
就算,在城裡找了一個收入還算不錯的工作,如果是單身,如果還能保持勤儉節約的作風,那么還可以月月給家裡寄一些錢。但是,如果開始考慮買房子、結婚,那么不僅不能給家裡寄錢,連自己都得勒緊褲帶過。這時,如果家人還有一定的勞動能力,如果除了保障家裡的最低生活,家人還會拚命節省,為了攢錢。到現在為止,第一代市民的家長大多數仍認為,給孩子結婚娶媳婦是他們責無旁貸的義務。

代表

28歲的顧小琴老家在江蘇省南通市的農村,2004年從中國海洋大學畢業後,與男朋友一起留在了青島工作。去年8月,在各自父母的支持下,她與男友“集資”,在相對偏遠的四方區買了套93平方米的住房。
每月600元租了一間房住,生活倒能湊合,但一下班屋裡除了人就是牆,確實很不方便。由於離青島市主城區遠,所買的房子周邊環境不太好,但每平方米價格依舊高達5800多元。如果在主城區,每平方米售價8000元以下的房子基本沒有。 為了買房和裝修,小兩口花光了10多萬元積蓄,顧小琴的父母與婆婆家也分別資助了2萬元和5萬元,其餘全是銀行貸款。
第一代市民
農村籍大學生
29歲的張志軍頗為感慨,出生於內蒙古包頭市城郊農村的張志軍,於2007年研究生畢業,目前在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據張志軍介紹,他和女朋友每月的收入合計在5000元左右,但在青島市最偏遠的李滄區,房價也已漲到每平方米5000元以上。為此,他計畫在李滄區買套60平方米左右的二手房。新房哪敢想,買二手房也得貸款20萬元以上,最低得還10年,想想心都慌。

感慨

我們需要經驗、機會,我們的家需要經濟上的幫助,我們還得考慮房子。但我們並沒有什麼基礎,除了一張學歷證明。
我們需要一切從零開始。我們就是這樣的“第一代市民!”
“第一代市民”的境遇,也許讓人同情。
“第一代市民”是各個祖祖輩輩在鄉下的家庭(或家族)的開拓者,雖然我們遇到很多困難,但我們為這個“開拓者”的身份感到自豪。
作為“開拓者”的“第一代市民”任重道遠。所以,需要相互之間那聲溫暖的鼓勵。這聲鼓勵來自老闆、來自其他人都沒有意義,只有來自屬於“第一代市民”群體中的“開拓者”才有力量,因為局外人沒有我們更了解自己。

專家分析

青島大學社會學系主任趙新彥等專家分析說,與農民工不同,農村籍大學生承載著眾多農民家庭的希望。他們的發展狀況,相當程度上支撐著9億農民的發展信心,也檢驗著一個社會的公平、開放、和諧程度。高房價對“第一代市民”的擠壓效應,不僅會打擊農民進城的積極性,對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社會發育也非常不利。
專家們認為,安居是中國人的傳統老觀念,短期難以改變。如果有關部門出於經濟成長、財政收入等因素,忽視包括農村籍大學畢業生在內的群體對高房價的感受與呼聲,長期下去,會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與威信。
此外,長遠看,地方政府也很難成為房價博弈的贏家。雖然維持高房價,短期內地方政府能獲取土地收益、拉動GDP增長,但是房價持續攀升也會引發諸多社會問題,未來付出的社會和諧成本會很高。
針對“第一代市民”尷尬的處境,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經濟學所所長於光軍建議,國家可以擴大一些救濟性措施的覆蓋面。例如,除了低保戶等城市困難群體外,國家可以將新進城的農村籍大學生全面納入住房保障範圍,從而緩解他們在住房問題上的壓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