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餘澤鴻
- 別名:余世恩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梅硐場
- 出生日期:1903年2月15日
- 逝世日期:1935年12月
- 畢業院校:上海大學
個人履歷,詳細生平,經歷故事,故居,紀念館,
個人履歷
1922年,經惲代英介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後進成都外語專科學校。
1924年考入上海大學社會系。
1925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任中共上海區委學生運動委員會主任。
1927年任中共湖北省委秘書長。
1928年初調上海,任中央組織部秘書,並主編中央組織部刊物《組織通訊》。
1929年任中共中央秘書處秘書長。
1932年10月,轉任建寧中心縣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
1933年,餘澤鴻被選為中共閩浙贛省委委員及省革委委員。
詳細生平
1921年,餘澤鴻考入瀘州南師範學校,在校期間受到惲代英的教誨,刻苦學習文化,積極參加馬克思主主義研究會的活動,並隨惲代英去瀘州等縣城鄉社會調查,宣傳革命道理。1922年夏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賴心輝部旅長張挺生無理撤銷惲代英校長的職務。餘澤鴻等進步學生髮起“學樣公有”運動,反對當局的決定。張挺生見事不妙,將惲代英拘留。餘澤鴻等6名學生,乃將鋪蓋赴縣府拘留所與惲代英同食共寢。在各方營救和學生堅持鬥爭下,張挺生懾於社會輿論的壓力,釋放了惲代英。
1924年6月,餘澤鴻代表四川同學會去上海參加第六屆全國學生總會代表大會。會後,經中共黨組織推薦考入上海大學社會科學系。1924年底,他與李碩勛、郭伯和等發起組織“平民世界學社”,出版《平民世界》半月刊,創辦平民夜校。 1925年春,餘澤鴻加入中國共產黨。5月,上海爆發“五卅運動”。餘澤鴻以“學聯”主席團委員名義,號召大中學生積極行動起來,同工人、市民並肩戰鬥。6月,上海工商聯合會成立,餘澤鴻被選舉為“聯合會”委員。
1926年北伐戰爭時,因組織“萬縣慘案”後援會,被淞滬警備司令部逮捕。獲釋後,任中共上海區委候補委員兼學生運動委員會主任,是年秋,他遵照中共黨的指示,出任國民黨上海特別市黨部青年秘書,參與指導上海青年運動。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餘澤鴻轉移武漢,任中共湖北省委秘書長。1928年初調上海,任中央組織部秘書,並主編中央組織部刊物《組織通訊》,1929年任中共中央秘書處秘書長。1930年夏去天津任中共北方局宣傳部長,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後中共順直省委宣傳部長。1931年8月到達江西,在瑞金協助鄧小平工作,旋即調任中共寧都中心縣委書記、南(豐)廣(昌)中心縣委書記。1932年10月,轉任建寧中心縣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餘澤鴻在建黎泰地區,深入發動民眾,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使黎川赤衛軍發展到5000多人,並配合紅軍作戰不斷取得勝利。受到中華蘇維埃軍事委員會嘉獎。1933年,餘澤鴻被選為中共閩浙贛省委委員及省革委委員。
1935年2月,中央紅軍長征進入雲南扎西地區。為掩護主力紅軍長征,保護紅軍傷病員,中央決定成立川南特委,任命徐策為書記,餘澤鴻為宣傳部長。以中央保衛局一個連(200人)為骨幹,會合王逸濤領導的當地游擊隊,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川南遊擊隊,王逸濤(後叛變)任司令員,徐策任政委,餘澤鴻任政治部主任。2月,徐策、餘澤鴻等率領游擊隊,在敘永木廠梁子擊潰川軍一個團,在扎西擊潰滇軍兩個營。3月,同川軍激戰於大石磐,有力配合了主力紅軍二渡赤水、重占遵義等作戰行動。
川南遊擊隊的活動,使國民黨十分震驚,1935年3月,開始調兵“圍剿”。為粉碎敵人的進攻,特委決定由張宏光等領導的黔北游擊隊和川南遊擊隊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邊游擊縱隊。劉乾臣任司令員,徐策任政委、張宏光任副政委,餘澤鴻任政治部主任。7月中旬,游擊隊轉移到扎西的長官司時,遭到滇、川軍3 個團的包圍襲擊。餘澤鴻等身先士卒,帶領部隊英勇作戰,打退了敵人的多次衝鋒。但因眾寡懸殊,幹部戰士傷亡慘重,危急時刻徐策、張宏光等犧牲。劉乾臣,餘澤鴻沉著堅定,率部突出重圍。8月,餘澤鴻任特委書記兼游擊縱隊政委。帶領部隊轉戰川南,先後攻占了筠連縣,安寧橋、紅橋等地。9月上旬,與劉復初等領導的川南遊擊隊會合,部隊擴展到近千人。川南特委也改稱川滇黔邊區特委,餘澤鴻任書記。
同年9月,蔣介石調集川、黔軍數萬人,對游擊隊實行三省“會剿”。餘澤鴻等率領部隊,穿山越嶺,艱苦轉戰,仍不能擺脫敵人的追堵,部隊傷亡很大。後特委緊急會議,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余澤鴻率領,向川南的長寧、江安等地轉移;另一路由龍厚生率領挺進雲南扎西、鎮雄等地。12月中旬,由於叛徒告密,川軍及李品山保全大隊將餘澤鴻部包圍在江安的泥基潮。經過一天激戰,游擊隊員只剩20多人。15日,餘澤鴻率領他們突圍未果,最後壯烈犧牲。
經歷故事
餘澤鴻在中央蘇區首先擔任中央局秘書長。年底,周恩來也轉移到中央蘇區,擔任了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作為中央和軍委核心領導人之一的周恩來,對曾與自已在上海中央風雨同舟4年之久的餘澤鴻倍加“愛護”,力薦其擔任重要職務:
擔任南廣中心縣委書記
1932年8月,在第四次反“圍剿”戰鬥中,周恩來向中央局、江西省委提議:速將南豐、廣昌、黎川三縣組建中心縣委,鞏固和發展大片蘇區,並令餘澤鴻負責組建中心縣委工作。月底,中共南廣中心縣委成立(轄南豐、廣昌、黎川三縣),餘澤鴻任書記。時任餘澤鴻警衛員的王敬群回憶到:“在廣昌我親眼見到朱德總司令、周恩來總政委帶數十名背駁殼槍的機關警衛人員來南廣中心縣委找澤鴻同志了解情況並指示工作”。周恩來在廣昌見到餘澤鴻時,特別囑咐餘澤鴻:“南廣中心縣委要加強對建寧工作的領導……以鞏固和發展新蘇區”。
9月14日深夜,周恩來又親筆致信南廣中心縣委書記餘澤鴻,對南廣中心縣委的工作作了具體詳細的指示,周恩來在信中指出:“我們要武裝宣傳隊,宣傳蘇維埃的政策和民眾得到的好處,與他們的痛苦對照;我們要有武裝割禾隊、分谷隊,要去割這些區域土豪的禾,分這些區域土豪的穀子,散給就地的貧苦民眾,而自己絕不帶走一點。即使這些被欺騙的民眾不敢接受,我們放到他門口,絕不要拿走一點,給他們以最後的影響。這種影響擴大了,我們便可請他們到已分了田的蘇區來參觀,給他們以實際的影響。有了這些初步工作,我們再進一步以武裝隊伍去驅逐與消滅一部分靖衛團,去占領那些未被赤化的區域,實行沒收地主土地與分田的發動民眾的工作,必能得到這些地域的民眾的擁護,必能爭取這些民眾到蘇維埃方面來。”
此時,正是反抗國民黨軍隊第四次“圍剿”的關鍵時候。蔣介石在外是大軍壓境,在內指示暗藏的特務混入革命隊伍,煽動民眾鬧事,動搖民心、軍心。日理萬機的周恩來,為何深夜寫信給餘澤鴻,對南廣工作作如此細緻的安排,這是有其深刻原因的:首先,組建南廣中心縣委,由余澤鴻擔任中心縣委書記都是周恩來提出的。餘澤鴻剛從寧都中心縣委書記崗位上調來南廣不足一月,對當地的情況並不完全熟悉,對下面一些幹部的錯誤作法不了解,造成了“這次甘竹等地赤衛軍到南豐瑤湖的教訓”。因此,周恩來對南廣工作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從信中可看出周恩來對民眾的深厚感情和對做好民眾工作的極端重視,工作安排細緻而深刻,體現了黨的第一代偉人的高尚風範和品德;其次,周恩來深知南廣地處戰鬥前沿,是中央蘇區北面的門戶,面臨的困難很大。南廣地區能否守住,對於反“圍剿”取得勝利極為重要。因此,周恩來對餘澤鴻領導的南廣工作給予了極大的關注。
擔任建寧中心縣委書記
1932年10月,朱德、毛澤東和中革軍委、紅一方面軍進駐建寧縣。中央決定加強對這一地區的防務,組建建寧中心縣委(轄建、黎、泰三縣)。12月12曰,周恩來、王稼祥致電江西省委書記李富春:“建黎泰可先派工作團及建寧縣委書記來”。江西省委按照周恩來的意見,派餘澤鴻帶領一批地方幹部於1933年1月中旬到達建寧,餘澤鴻擔任建寧中心縣委書記,併兼任建黎泰獨立師政治委員,餘澤鴻愛人吳靜燾擔任宣傳部長兼婦委書記。餘澤鴻與周恩來、楊尚昆同住在縣衙白樓的第二樓。由於建寧是紅軍總司令部和中革軍委的所在地,1933年2月5日,周恩來、朱德專門致電蕭勁光、餘澤鴻等人,徵求成立閩贛邊省的意見。可見周恩來對餘澤鴻的了解和信任。
擔任建黎泰軍區政治委員
1933年2月,上海臨時中央因處境日益惡劣而遷來蘇區,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等隨之而來,“左”傾錯誤開始在中央蘇區泛濫。
此時的餘澤鴻處境十分艱難,精神上受到了多方的壓力:一是愛人吳靜燾4月28日在戰鬥中犧牲。當時,餘澤鴻正在建寧召開的軍地幹部會議上傳達共產國際代表大會決議和中央關於建立閩贛省等決議,一名戰士將吳靜燾犧牲的訊息用紙條遞給台上的餘澤鴻,他看後若無其事的將紙條放在衣服的包里,強忍著悲痛將會議開完。會後,他眼含淚水,親自為妻子擦洗傷口,為其穿上軍裝,親筆提寫墓碑碑文“吳靜燾烈士之墓”;二是受到“左”傾路線的打擊,面臨被撤職的困境;三是反“圍剿”戰鬥正進行得非常激烈,工作繁重。周恩來了解到餘澤鴻的處境後,設法給予保護。5月7日,周恩來致電中央局:“餘澤鴻以專任分區政委為好,因目前閩贛邊情形緊張,余巳有相當經驗,李德勝一人實主持不下,望立復。”周恩來對餘澤鴻的肯定,迫使閩贛省委保留了餘澤鴻建黎泰軍分區政治委員的職務。
保留軍區政治部的職務
在中央蘇區,省級以上的幹部很多人都知道餘澤鴻在上海中央擔任過秘書長,和周恩來有著深厚的感情;另一方面,1929年中央在上海舉辦了幾期秘密的幹部訓練班。周恩來安排“由當時已從中宣部調回中組部的惲代英任幹部訓練班主任,黨中央秘書長餘澤鴻任副主任……訓練班每期一二十人,都是省委級以上的幹部”,蘇區很多高級幹部還是餘澤鴻的學生,餘澤鴻自身的影響力也比較大。因此,對餘澤鴻的處理仍留有餘地。5月23日,閩贛省委再次致電中央局徵詢對餘澤鴻的任職意見:“(一),澤鴻同志承認錯誤,我們擬委他作省委宣傳部幹事或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長,待審查其申明書後,再正式決定……”在蘇區政治鬥爭的漩窩裡,餘澤鴻雖然受到“左”傾路線的打擊,但以後仍然擔任著紅軍大學副校長等重要職務。
1934年10月,餘澤鴻參加了長征,任軍委幹部團政治科長、上級幹部隊政委等重要職務。1935年12月15日,餘澤鴻在率領紅軍川南遊擊縱隊轉移中犧牲,年僅32歲。長徵結束後,周恩來才得悉餘澤鴻犧牲的訊息,十分悲痛。1938年1月,餘澤鴻的愛人、女紅軍李桂英(在紅軍縱隊時結為夫妻)被周恩來接到武漢。“宴會間,周恩來把一位身材苗條、留著齊耳短髮的女同志介紹給大家:這就是李桂英(紅)同志,長征中她沒有走到延安,但她走得比我們還要艱難啊!”隨後,周恩來將李桂英送到延安。
故居
餘澤鴻故居是一幢同字形的院子。大門由8根原木撐起雙坡屋頂,大門左右均有耳牆,是整石壘成的,砌上黃土層。進入院門,便是一個充滿川南民居特色的四合院。院子正面、左、右三面是廂房。正面有1道大門,3扇小門,均有高高的木門檻。所有的窗戶都是具有晚清風格的雕花木格,屋檐的橫樑上的挑木上有精製的花形鏤空雕。
紀念館
烈士紀念館館址在長寧縣城西長寧縣烈士陵園內。1978年建成。原名長寧縣革命烈士資料陳列室,1983年11月更今名。占地面積214平方米,建築面積171平方米。館成“品”字型布局,館名系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題寫。館內陳列有餘澤鴻烈士及中共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革命鬥爭史料。198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為革命烈士重點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