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賴心輝
- 別名:賴大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四川省三台縣
- 出生日期:1886
- 逝世日期:1942
- 職業:雲南陸軍講武堂
- 畢業院校:雲南陸軍講武堂
- 主要成就:一度擔任四川省長
- 字:德祥
大炮揚名,自立門戶,劉賴同盟,空頭省長,貧病而亡,瀘順起義,民國15年,民國16年,
大炮揚名
賴心輝(1886—1942),字德祥,清代光緒10年(1886)生於四川省三台縣魯班鄉,父親是小商人,幼年在家鄉讀私塾,後在他岳父引薦,在曾伯和(曾秉中,曾德治,字伯和,今中江石筍鄉人,雲南候補道台,槐軒學派再傳弟子,從學李思棟(字松山))門下學習。曾伯和見他大可培養,1907年出任雲南省老鴉灘百貨厘金局長的時候,帶他隨同前往。到雲南後,讀書更為勤奮,1909年被曾伯和保送入雲南講武堂學習。1911年畢業後分配到陸軍十九鎮見習。結識了任管帶的同鄉劉存厚。並參與了十九鎮下級軍官的秘密結社活動,參加了同盟會,武昌起義後,10月30日,以蔡鍔、李根源為正副司令的 雲南革命軍在昆明發動重九起義,賴在唐繼堯、劉存厚領導下參加了攻打雲南總督署的戰鬥。
11月1日雲南軍政府成立,蔡鍔派劉存厚、韓建鐸率兩個梯團入川支援四川起義軍,賴心輝隨劉存厚入川,1912年,劉存厚在四川招募新兵成立四川陸軍第四鎮,賴在第四鎮任炮兵標統,4月,四川陸軍改鎮為師,劉存厚任第二師師長,他在第二師炮兵第二團任炮兵營長。1916年1月在四川省納溪縣起義反袁世凱,參加護國戰爭,因功升任炮兵第二團團長。
護國戰爭結束後,入川護國滇軍總司令羅佩金和黔軍總司令戴戡分別就任四川督軍和省長,因而與以劉存厚為首的地方勢力發生衝突。遂發展為劉羅成都巷戰,不久羅佩金敗走,又發生劉戴成都巷戰,1917年7月,黔軍退守皇城,劉存厚屢攻不下。賴心輝指揮40多門大炮,從四城門上向皇城內的黔軍轟擊,他親自上炮,精心測量,第一發炮彈就擊中皇城大門,第二發就命中彈藥庫,軍火爆炸之聲震動數十里,守城黔軍大為慌亂,戴戡彈盡糧絕,撤離成都。賴心輝從此被人呼為“賴大炮”。當時成都有人戲作《竹枝詞》一首:錦城大炮響聲聲,只落民家不落營。此炮只應城外放,城中能得幾回聽。
自立門戶
賴心輝在這場混戰中立了大功,劉存厚補充了他一批漢陽造和大炮。1917年11月21日被北洋政府授予三等文虎章,1918年1月授陸軍少將銜。不久又被劉存厚委任為川北邊防軍總司令,賴乘機擴大部隊,占據了綿陽、梓潼、羅江和北川等縣作為防地。
劉賴同盟
1922年7月,四川爆發了以熊克武,但懋辛為一方,劉湘、楊森為另一方的一、二軍之戰,賴心輝占在熊克武一方,任副總指揮, 率部向第二軍進攻,8月上旬第二軍潰敗。這時賴心輝野心不小,想染指四川省長一職,但他也知道自己資望太淺,就推第三軍軍長劉成勛為省長兼總司令,劉成勛上台後,為答謝他的支持,任命他為四川邊防軍總司令,駐防富饒的瀘州一帶。兩人還結為兒女親家。
在這次戰後的分贓會議上,由於矛盾重重,又爆發了鄧錫侯、陳國棟、田頌堯和熊克武、劉成勛、賴心輝之間的戰爭,1923年2月13日,劉成勛任命賴心輝為前敵總指揮,又電請川東邊防督辦但懋辛出兵相助,兩軍混戰到20日,鄧、陳兩師已經打到川西平原,開始圍攻成都,劉成勛困守城內,正在恐慌之際,21日賴心輝到了簡陽,24日前哨部隊抵達成都,開始夾擊鄧、陳兩部,解了成都之圍。他乘勝北上,將鄧錫侯等部圍困在川北,不料鄧錫侯突出奇兵,繞開他奇襲成都,3月30日劉成勛通電辭職,他也退兵內江,資中、隆昌一線。
這時,聞聽四川內戰,楊森在吳佩孚支持下重新殺回四川,重占重慶。5月,熊克武和劉成勛、賴心輝聯合,再次收復成都,賴部又是第一個進入城中的部隊。6月,孫中山以大元帥府的命令任命熊克武為四川討賊軍司令,劉成勛為川軍總司令,賴心輝為討賊軍前敵總指揮。這時,他所轄6個旅1個炮兵團,勢力達1萬餘人。賴令其部從瀘州、樂山、宜賓攻重慶側背,自率部隊主攻資中,內江一線。攻占內江後,6月14下達總攻令,雙方激戰一天,賴部傷亡慘重,連預備隊都用盡,晚上賴心輝召開軍事會議,眾人議論紛紛,莫衷一是,賴心輝指出,敵人同樣也是傷亡慘重,敵軍也可能後撤,結果,在第二天他後撤的同時,對方也撤退了。他立即下令終止撤軍,一直追擊到重慶城下,10月16日,賴心輝在滇軍胡若愚部支援下,突破佛圖關,打下重慶。由於熊克武顧慮賴心輝戰功太大,將來不好駕馭,不肯保舉他為四川省長,又用但懋辛代替賴心輝為前敵總指揮,造成臨陣換帥的兵家大忌,加之川滇軍互相猜忌,竟然一個多月沒有追擊退到萬縣的敵軍。等到袁祖銘、楊森反攻的時候,討賊軍毫無鬥志,一鬨而散。賴心輝一路敗退到內江,資中,眼開大勢已去,便和劉成勛一起宣布中立,退出了戰場。導致熊克武軍最終瓦解。
空頭省長
當時的四川軍閥雖然全都換了招牌,成了“國民革命軍”,但卻照樣搶權、搶錢、搶地盤,1926年冬,劉伯承發動瀘順起義,他丟了三個旅的武裝,大傷元氣。1927年冬,他的親家劉成勛和他先後遭到劉文輝的突然襲擊,丟失大片防地。他的“省長公署”的牌子卻只能掛在江津,號令不出縣城。1929年楊森、羅澤洲結盟進攻劉湘,拉他一起組成八部同盟發起下川東之戰,他出兵攻擊劉湘的後輩,豈料劉文輝再次出兵襲擊,這次他連內江、江津等防地和四川省主席的位置一起輸給了劉文輝。
貧病而亡
他退兵到合江、赤水之間後,他向早年受過他恩惠的貴州省主席周西成商量,他駐防遵義,由周協助他打回四川。但5月,周西成在滇黔混戰中陣亡,他無法再去貴州,只好退守秀山縣城,為了重建武力,他大肆招收彭水、秀山、酉陽一帶的土匪,號稱擁有6師之眾。
不料,劉湘派王陵基以剿匪之名,再次向他發動進攻,他餉、彈兩缺,招來的土匪又是烏合之眾,一觸即潰。被迫再退到貴州邊境,向南京國民政府求助。蔣介石回電要他到漢口集中,但又遭王陵基截擊,不得已折回貴州,經過龍里、貴定,八面大山到湖南,其部被改編新編第11師,本人降任師長。1930年,賴心輝率部轉移到江西等剿共,但在江西永豐又被陳誠武裝收編,老弱遣散回川,賴部徹底瓦解。 賴光桿一人跑到漢口,途中又被劉湘軟禁於宜昌。獲釋後直飛南京找蔣介石,經國民政府參軍長呂超保薦,賞了國民政府上將參軍的冷板凳,每月領800元的乾薪,去上海法租界當了寓公,靠抽鴉片煙打發日子,入不敷出,久之借貸無門,家具當賣俱盡。直到1933年才落魄返回成都定居。抗戰中貧病交加,1942年4月病逝於成都廟前街寓所。死時身上僅有一元法幣,不足當一飯之餐。
死前曾自撰輓聯一副:百戰徒勞,愧對鄉國。一事無成,負罪人民。以此概括他一生的所為和臨終的感慨。此聯對仗雖欠工整,內容倒很符合他幾十年的軍閥生涯。綜觀賴心輝一生,雖然能征慣戰,但總是為人火中取栗。今天幫四川打雲南,明天又幫成都打重慶;忽兒投靠吳佩孚,忽兒投靠蔣介石,到頭來無兵無權無地無盤,成了真正的光桿司令。死後葬於成都光華村,到新中國成立之時,那裡已經荒草沒膝了。
瀘順起義
民國15年
民國15年(1926年)7月,值國共合作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中共重慶地委根據中共中央指示,以國民黨蓮花池省黨部(左派)名義在重慶召開軍事會議,密定伺機舉行"瀘順起義",即組織順慶(今南充市)、瀘州及合川部分的川軍起義,配合北伐戰爭。11月中旬,中共重慶地委軍事委員會成立,地委書記、國民黨蓮花池省黨部負責人楊闇公兼書記,劉伯承、朱德為委員。軍委會決定:瀘順起義於12月5日舉行,順慶、合川首先發動,瀘州隨即回響,並以劉伯承為國民革命軍四川各路總指揮,黃慕顏為副總指揮兼第1路司令,秦漢三、杜伯乾、陳蘭亭、袁品文分任第2、3、4、5路司令;起義後,瀘、合軍隊開赴順慶,集中整編,再揮師入豫,配合北伐軍主力會殲北洋軍。為作好起義準備,夏秋之際先後派童庸生、鄧作楷、陳毅等分兩批到瀘作調查、策反工作。軍委會利用四川省長、四川邊防軍總司令賴心輝部駐瀘第2、4、10三個混成旅之間的矛盾,決定以傾向進步的袁品文第4旅為基本隊伍,聯合陳蘭亭第10旅,消滅賴心輝心腹李章甫第2旅。11月下旬,賴心輝知悉袁、陳與李不睦,袁思想左傾,陳素忌李,令袁移防江津,以圖分而取之。袁即與陳密定於12月1日提前起義。當日駐藍田壩的袁品文以邀請軍政長官參加其軍士訓練學校畢業典禮為名,將李誘捕。16時許,袁、陳兩部宣布起義,所部連夜分頭號占領全城,李部各團被擊潰繳械,其第2團團長張陶齋斃命,旅參謀長黎劍侯逃走。12月2日,袁、陳通電全國,宣布就任國民革命軍川軍第4路、第5路司令,成立聯合辦事處。各地陸續發來賀電,一些川軍將領通電脫離北洋軍閥。7日上午,瀘城各機關團體120多個單位及各界人士6萬多人,在小較場集會慶祝起義勝利。 12月3日,順慶隨即起義,軍委會急派劉伯承趕赴順慶指揮,陳毅趕往瀘州督促起義軍北上會師。但陳蘭亭貪戀瀘州巨額鹽稅,不願離開,袁部團長皮光澤亦不願北上,經陳毅及川軍元老陳達三等先後督促俱無效。順慶起義軍因遭軍閥重兵圍攻,不幸失敗,餘部撤往川東。
民國16年
民國16年1月中旬,軍委會在萬縣開會,決定劉伯承赴瀘指揮起義軍。劉星夜抵瀘,於24日發出總指揮部布告,隨即著手整頓軍政、民政;設立國民革命軍川軍各路總指揮部,總攬軍、政、財、文大權;整編隊伍,增設第6路,升皮光澤為司令;並在各路設政治部,團設政治指導員,營、連設黨代表,實行官兵平等,廢除體罰;在部隊中進行反帝、反封建軍閥教育;加強軍訓,整肅軍紀;開辦"瀘、納軍團聯合軍事政治學校",培訓骨幹;整頓地方財政,廢除苛捐雜稅,懲辦貪官污吏,發展農商;組織學生深入街道鄉村廣泛宣傳國民革命,爭取、團結各界人民支持起義軍。劉還親自到各團和學校演講,宣傳十月革命和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民國16年2月,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暗地策動四川軍閥反共,密令二十一軍軍長劉湘"消滅川境之(革命)力量"。3月31日,劉湘在重慶製造"三·三一慘案",殺害楊闇公等中共黨員和進步人士400多人,中共重慶地委和國民黨蓮花池省黨部遭到徹底破壞。4月5日,劉湘組織"川黔聯軍",令賴心輝為總指揮,率部圍攻瀘州。7日,起義軍總指揮部發布戒嚴令,著手反圍攻準備。9日,劉果斷決定將駐納溪、小市、藍田部隊撤入瀘州城內,集中兵力守城,以陳部守東南面,袁部守西北面,皮部守陸路要隘龍透關;在長、沱江臨城一岸水中置浮木、暗樁、魚網,岸上挖陷阱,內插竹籤;在忠山設炮兵陣地,四周城牆上置機槍、迫擊炮;夜間以電影放機改裝的探照燈不時照射江面。劉精心部署,嚴密設防。12日蔣介石在上海製造"四·一二"反革命事變,公開叛變革命。13日起義軍指揮部在澄溪口河坎召開萬人大會聲討蔣介石和劉湘的反革命罪行,動員軍民反擊軍閥圍攻,通電全國,表示起義軍"官兵士卒,萬眾一心,城存則存,城亡則亡,正義所趨,毫無反顧"的戰鬥決定。此時,聯軍16個團約4萬人詐稱10萬,四面包圍瀘州。賴心輝(二十二軍軍長)的兩個旅布陣於小市、關門坎、連雲洞;劉湘的李雅才師進駐立石,鮮英師進駐胡市;黔軍周西成(二十五軍軍長)的毛光翔師和瀘縣肖鎮南民團數千人駐沙灣一帶。初由於武漢國民政府和輿論的譴責,劉文輝二十四軍按兵不動,劉湘部擔心楊森二十軍襲重慶,聯軍未敢攻城。4月下旬,劉湘與楊森、劉文輝、賴心輝等聯名通電擁蔣,劉文輝且調派冷寅東3個旅駐況場至龍透關間,劉湘遂調整兵力,下令攻城。賴心輝指揮聯軍多次從水路進攻均被擊退,乃組織"敢死隊"從陸路輪番攻擊。劉伯承親臨龍透關指揮,將賴軍擊退。時中共瀘縣特支組織川師、瀘中等校師生救護和慰問傷員,民眾為守關將士送水、送飯,贈送書有"革命軍隊、偉大力量、以一當十,其氣自壯"的布傘,鼓勵官兵奮勇殺敵。4月30日晚,風雨交加,聯軍由水路發起全線進攻,炮兵向城內猛烈轟擊,步兵從小關門、館驛嘴、碗廠、小市等處渡江攻城。起義軍頑強抵抗。激戰至晨,聯軍慘敗,船筏多被毀傷,士兵被俘70餘人,死傷甚眾,士氣大挫。5月初,武漢國民政府在吳玉章力爭下正式宣布瀘州、順慶起義軍為"國民革命軍暫編第十五軍",任命劉伯承為軍長、黃慕顏為副軍長。川軍將領李家鈺、黃隱、陳鼎等致電武漢國民政府,譴責軍閥"重兵圍攻瀘州武裝同志,企圖消滅吾川之革命勢力 "。賴心輝進退失據,求救於劉湘,劉乘機迫其交指揮權。5月4日,蔣介石任命劉湘為國民革命軍第5路總指揮,繼又任命楊森為前敵總指揮。12日劉湘通電"討伐"起義軍,增派王陵基、張華封等師旅趕赴瀘州,周西成亦增派黔軍1個旅至瀘。在"三·三一"慘案中肆虐逞凶的(江)津、巴(縣)民團亦鼓譟而至,欲圖大規模圍攻。但因懾於起義軍軍威,劉、賴、周又各懷異心,因而遲遲未行攻擊。但起義軍長期被圍困,幾至彈盡糧絕,官兵、市民食不果腹,陳蘭亭、皮光澤悲觀動搖。陳並暗中勾結聯軍,陰謀劫持劉伯承交聯軍邀賞,因遭袁品文等反對未遂。中共瀘縣特支和袁品文等力主劉伯承撤走,劉遂於5月12日拂曉偕韓伯誠、周國淦秘密離瀘,輾轉赴武漢。17日,陳蘭亭、袁品文、皮光澤宣布接受劉湘改編,復因疑懼劉湘,於5月23日夜率部撤離瀘城,乘船經合江入黔,後被周西成、楊森分別收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