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江蘇:惠山泥人(口袋本)》內容簡介:惠山泥人,是江蘇無錫三大著名特產之一,也是中國民間泥塑藝術的傑出代表,被譽為“最具東方色調的民間彩塑藝術”。惠山泥人是由無錫當地藝人取惠山東北坡山腳下離地面約一公尺以下黑泥所制,其泥質細膩柔軟,搓而不紋,彎而不斷,乾而不裂,可塑性佳,適合“捏塑”之用。惠山泥人以其造型飽滿,線條流暢,色彩鮮艷,形態簡練而蜚聲中外。《符號江蘇:惠山泥人(口袋本)》從惠山泥人的傳說和歷史發展、神奇的泥土與當地風情民俗、神態各異的手捏泥人,以及泥人巨匠等幾個方面對惠山泥人做了全面介紹。
基本介紹
- 書名:符號江蘇:惠山泥人
-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 頁數:178頁
- 開本:32
- 品牌:江蘇人民出版
- 作者:張文珺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1411860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編輯推薦,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符滲嚷晚號江蘇:惠山泥人(口袋本)》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張文珺,女,1981年生於江蘇省南京市,博士生,現任教於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2006年畢業於東南大學藝術學系藝術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10年博士就讀於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沒汁藝術學專業民間藝術研究方向,師從著名工藝美術理論家、藝術教育家張道一教授。多年來專注於民藝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教學與研究。在各類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多篇。2009年獲《藝術百家》年度論文青年優秀獎。
圖書目錄
引言
花開四百年
1.惠山泥人和它的傳說
2.惠山泥人的歷史發展
江南泥土情
1.神奇的黑泥
求捆 2.泥人為伴看祠堂
3.民間大狂歡
4.“船過梁溪莫唱曲”
美寓妙趣的兒童耍貨
1.降幅人間的沙孩兒
2.蠶寶寶的保護神
3.五色春牛喜迎春
4.金榜題熱嚷全汗名車狀元
指尖上的梨園百態
1.文雅清麗的崑曲手捏戲文
2.富麗鬧猛的京劇手捏戲文
3.多姿多彩的地方戲劇泥塑
珠聯璧合的巨匠
聞明世界的民族藝術
花開四百年
1.惠山泥人和它的傳說
2.惠山泥人的歷史發展
江南泥土情
1.神奇的黑泥
求捆 2.泥人為伴看祠堂
3.民間大狂歡
4.“船過梁溪莫唱曲”
美寓妙趣的兒童耍貨
1.降幅人間的沙孩兒
2.蠶寶寶的保護神
3.五色春牛喜迎春
4.金榜題熱嚷全汗名車狀元
指尖上的梨園百態
1.文雅清麗的崑曲手捏戲文
2.富麗鬧猛的京劇手捏戲文
3.多姿多彩的地方戲劇泥塑
珠聯璧合的巨匠
聞明世界的民族藝術
編輯推薦
“符號江蘇”項目精選最具代表性、最具符號意義的江蘇特色文化資源,通過圖文並茂、深入淺出的中英版圖危戶才敬書,剖析其歷促重承史與現實內涵,凸現江蘇的人文底蘊。這套旨在成為江蘇“文化名片”的精品圖書,目標讀者是希望了解江疊海雅蘇特色及傳統文化的國內讀者,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外國人,以及國內和海外華語圈廣大青少年。
《惠山泥人》是“符號江蘇”叢書第二輯中的一種,細膩地為讀者展現了無錫惠山泥人的文化畫卷。本書採用大量精美圖片,介紹了惠山泥人藝術的多種面相,並重點介紹了傳統戲劇表演藝術與民間泥塑藝術融合的結晶——“手捏戲文”,帶領大家感受戲文泥塑那獨特的審美意趣。
《惠山泥人》是“符號江蘇”叢書第二輯中的一種,細膩地為讀者展現了無錫惠山泥人的文化畫卷。本書採用大量精美圖片,介紹了惠山泥人藝術的多種面相,並重點介紹了傳統戲劇表演藝術與民間泥塑藝術融合的結晶——“手捏戲文”,帶領大家感受戲文泥塑那獨特的審美意趣。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黃土情
第一節 古老的神話希旬台
第二節 土的世界
第三節 泥的情懷
第二章 江南明珠
第一節 古國興起
第二節 富甲一方
第三節 多彩民風
第四節 “爛泥嬤嬤”
第三章 五彩泥人樣巧纖
第一節 降福人間的沙孩兒
第二節 蠶寶寶的保護神
第三節 五色春牛喜迎春
第四節 金榜題名車狀元
第四章 技藝精湛似天工
第一節 生活在戲中,戲在生活中
第二節 泥坯涅塑生靈現
第三節 彩繪裝鑾神態來
第四節 裝點陳設品餘味
第五章 方寸梨園情韻長
第一節 文雅清麗的崑曲戲文
第二節 富麗“鬧猛”的京劇戲文
第三節 多彩多姿的地方戲劇
第六章 文明世界的民族藝術
第一節 珠聯璧合的巨匠
第二節 傳承與發展
結語
第一章 黃土情
第一節 古老的神話希旬台
第二節 土的世界
第三節 泥的情懷
第二章 江南明珠
第一節 古國興起
第二節 富甲一方
第三節 多彩民風
第四節 “爛泥嬤嬤”
第三章 五彩泥人樣巧纖
第一節 降福人間的沙孩兒
第二節 蠶寶寶的保護神
第三節 五色春牛喜迎春
第四節 金榜題名車狀元
第四章 技藝精湛似天工
第一節 生活在戲中,戲在生活中
第二節 泥坯涅塑生靈現
第三節 彩繪裝鑾神態來
第四節 裝點陳設品餘味
第五章 方寸梨園情韻長
第一節 文雅清麗的崑曲戲文
第二節 富麗“鬧猛”的京劇戲文
第三節 多彩多姿的地方戲劇
第六章 文明世界的民族藝術
第一節 珠聯璧合的巨匠
第二節 傳承與發展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