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傑祥

符傑祥

符傑祥,1972年生,山西臨猗人。

現為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符傑祥
  • 民族:漢
  • 出生地:山西臨猗
  • 出生日期:1972年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 性別:男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學術成果,研究項目,主要論著,

人物經歷

200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思想文化、性別政治、魯迅研究。

研究方向

中國現代文學與思想文化研究
研究興趣
魯迅與現代中國思想文化。

主要貢獻

學術成果

符傑祥老師在魯迅思想研究方面頗有見解,至情至性,一掃以往大學校園裡魯迅研究的程式化、枯燥無味風氣,令人耳目一新,用“池塘春草謝家春”評價,絕不為過!曾 在《文學評論》、《文藝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五十餘篇,出版專著《知識與道德的糾葛:現代中國文學者的道路選擇與百年命運》等數部。參與教育部、省科研項目多項,獨立完成省社科項目兩項,現獨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各一項。

研究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魯迅思想對於中國現代化問題的資源價值及其內在發生、道路實踐的綜合研究”(07CZW030);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道路裂變體驗與魯迅文學的發生”(20080431078)。

主要論著

1.《知識與道德的糾葛:魯迅與現代中國文學者的選擇》,東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
2.《文章與文事:魯迅辨考》,上海三聯書店2015年版。
3.《國族迷思:現代中國的道德理想與文學命運》,台灣秀威資訊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版
在《文學評論》《新華文摘》《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魯迅研究月刊》《文史哲》《新文學史料》《中國比較文學》《文藝爭鳴》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八十餘篇,其中數篇文章被《新華文摘》《中國人大複印資料》等刊物全文轉載,部分代表作如下:
1. 《女性、犧牲與近現代中國的烈士文章》,《新華文摘》2016/4(《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16/1,《東嶽論叢》2015/11)
2. 《“內書寫”的分身術與“新女性”的自我觀:以丁玲早期小說女性“新青年”的書寫方式為線索》,《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14/2
3. 《“今之中國”與“世界大勢”:魯迅的日本寫作與中國現代性》,《東西比較文學》(韓國),2013/12
4. 《“道”與“路”的千年困結:魯迅對中國士文化傳統的現代性批判》,《福建論壇》2013/1
5. 《李世軍日記中的錢玄同師》,《新文學史料》2013/3
6. 《魯迅與左聯解散譯校附記》,《東嶽論叢》2013/1
7. 《魯迅的紀念文字與“記念”的修辭術》,《文史哲》2013/2
8. 《魯迅“反對”文物南遷考辯》,《魯迅研究月刊》2012/2
9. 《魯迅稿本問題辯考:從〈為了忘卻的記念〉一文說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2/7
10. 《中國士文化的道路困結與悲劇命運:兼論魯迅與新儒家之別》,《東嶽論叢》2012/2
11. 《從“多餘的詩”到“多餘的人”》,《文藝爭鳴》2012/6
12. 《“回到魯迅”的方法論批判》,《河北學刊》2011/3
13. 《魯迅文學的起源與文學魯迅的發生:對“棄醫從文”內部原理的再認知》,《文學評論》2010/2
14. 《“文人不談武”:重識周作人救亡時期的啟蒙“工作”》,《魯迅研究月刊》2010/6
15. 《“道”與“路”的糾葛:魯迅道路論的士文化源流批判》,《魯迅研究月刊》2010/12
16. 《成也氣節,敗也氣節:周作人的氣節思想與失節問題辨正》,《同濟大學學報》2010/5
17. 《“科學”性與“起點”說:“回到魯迅”的啟蒙內涵批判》,《東嶽論叢》2010/10
18. 《一個命題,一種宿命:魯迅啟蒙主體論的詩學原理與理論譜系》,《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10/5
19. 《魯迅所經歷的“流言”事件與當下啟示》,《學術界》2009/2
20. 《“思想革命尚未成功”:周作人的啟蒙理想與“淪陷”悲劇》,《浙江學刊》2009/3
21. 《魯迅留日時期“現代”思想的發生與形成》,《中國比較文學》2009/3
22. 《知識與道德的糾葛:周作人的學術思想及其研究的方法論問題》,《東嶽論叢》2009/5
23. 《魯迅北師大時期的學生李世軍傳略》,《魯迅研究月刊》2009/8
24. 《知識分子、公文複寫與自我批判:從〈大眾文藝叢刊〉看1948年的“文藝運動”》,《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6/5
25. 《“魯迅道路”問題的理論反思》,《文學評論》2004/3(《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4/7)
26. 《道德形而上主義:反思百年文學啟蒙問題的可能與限度》,《河北學刊》2004/4(《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5/2)
27. 《魯迅的“病”與“死”》,《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3 /5
28. 《左翼浪漫文人人格精神之反思》,《齊魯學刊》2002/1
29.《論知識分子與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後期的民主運動》,《人文雜誌》2001/5
30.《賈平凹小說20年研究述評》,《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1/2
31.《“受難的形象”:論穆旦詩歌的人格價值與文化意義》,《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1/6
在110餘年的悠悠歲月中,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科源遠流長,人才輩出。交大歷史上曾湧現出諸如唐文治、蔡元培、李叔同、黃炎培、邵力子、蔣夢麟、馬衡、洪深、朱屺瞻、鄒韜奮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著名學者。
改革開放揭開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科發展新篇章。1985年新建社會科學及工程系和文學藝術系,開啟了重振上海交大人文社會科學的進程;1997年組建上海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為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建設搭建新平台。
進入新世紀上海交通大學著手構建人文學科新布局。2002年起,以原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相關學科為基礎,先後分離出法學院、媒體與設計學院、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2009年6月,以人文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中心為基礎,又分離出馬克思主義學院。新的人文學院,作為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基礎學科和人文素質教育的大本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