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端午祭(端午祭)

江陵端午祭

端午祭一般指本詞條

江陵端午祭,是韓國江原道江陵市在端午時間段特有的一種巫俗祭祀活動,並不是特指一個節日。1967 年被指定為韓國第13號重要無形文化遺產和重要無形文物,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人類口頭和無形遺產。江陵端午祭以大關嶺祭神為始拉開帷幕,為期二十天至一個月。活動期間將會舉行各種巫法和祭祀典禮,並會舉行跳繩、假面製作等傳統遊戲和體驗活動以及精彩的巫俗表演、假面舞、農樂表演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陵端午祭
  • 外文名:Gangneung Danoje Festival
  • 類型:人類口頭和無形遺產
  • 世界遺產日期:2005年11月25日
  • 日期:農曆四月十五至五月初七
  • 地區:東亞
基本介紹,人民網闢謠,中韓區別,保存完好的傳統,相關爭議,起因,專家闢謠,活動內容,

基本介紹

人民網闢謠

中國端午節已於2009年成功申遺,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近年網路上流傳的“韓國搶注了中國端午節,導致中國無法申遺”為錯誤訛傳。
人民網2004年的報導《韓國的端午祭—不吃粽子,不賽龍舟,也不紀念屈原》,文中明確指出中國端午節的許多習俗如吃粽子、戴荷包、划龍舟、紀念屈原等習俗,在韓國的端午習俗中並不存在。
2005年11月28日,人民網再次刊登了《江陵端午祭何以勝出》,文中明確指出:“除了時間上接近外,中國端午節和韓國端午祭已是兩回事。中國端午節的許多習俗,在江陵端午祭中找不到影子。而端午祭中的祭祀、演戲、遊藝等,都有著濃厚的韓國民俗特色。

中韓區別

中國端午節的許多習俗如吃粽子、菖蒲、飲雄黃酒、戴荷包、五毒兜兜,拴五彩縷,划龍舟、紀念屈原等習俗,在韓國的端午習俗中根本不存在。
韓國江陵地區的端午祭,同樣包含了豐富的內容,祭祀、演戲、遊藝是其主要內容。其中的祭祀儀式保存了完整的形式和內容,可以說是韓國江陵端午祭的核心。這也是韓國江陵端午祭1967年被指定為韓國第13號無形文化財產的主要原因。
江陵端午祭期間的祭祀儀式主要來自神話傳說,他們所祭祀的神靈是“大關嶺山神”、洞(村落)城隍,被神化的人物有十二位之多,如金庾信、國師城隍“梵日國師”、大關嶺國師女城隍鄭家女等。
最重要的區別是江陵端午祭並不是特指某個時間一個節日。這跟我們傳統端午節有很大的區別。 江陵端午祭只發生韓國江陵地區端午節氣這個時間段的一種祭祀活動,整個祭祀活動 時長可達20多天,長則一個多月。

保存完好的傳統

江陵端午祭是如今韓國保存比較完整的傳統節日習俗之一。原來在韓國許多地區都有端午習俗,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漸漸消失了,唯獨江陵地區完整地保存著。在江陵地區,端午祭有著繁瑣的祭祀儀式。如果從迎神的“前夜祭”算起,一般要舉行五個晝夜;如果從“山神祭”算起到送神止,時間長達20多天;如果從“謹釀神酒”算起,則長達一個月的時間。
江陵端午祭
江陵端午祭的程式是從釀製神酒開始的。農曆四月五日,人們用江陵舊官府“七事堂”發放的大米和米曲子釀製神酒,準備端午祭時敬神和飲用;四月十五日舉行“大關嶺山神祭”和“國師城隍祭”,祭祀結束後,鋸一段神木,人們將青紅禮緞掛在上面,然後在神木的引導下,組成迎神行列,農曆五月初三傍晚時分,回到江陵國師女城隍祠(鄭家女)接受“奉安祭”,也就是端午祭的“前夜祭”。祭祀結束後,將大關嶺山神和國師城隍牌位送往南大川露天祭場。從初四到初七,每天的早晨舉行“朝奠祭”。江陵端午祭的祭祀儀式分“儒教式祭儀”和“巫俗祭儀”兩種。儒教式祭儀以奉讀漢文祝禱詞的形式進行,祝祭的內容涉及除禍招福、健康安寧、治癒疾病、農漁豐收、禽畜繁盛等。儒祭之後,開始伴隨歌舞戲劇表演進行的“巫俗祭儀”,直至深夜。

相關爭議

起因

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時間2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民間開始出現:中韓端午“申遺”之爭以韓國的勝利而告終的說法。

專家闢謠

對此,中國民俗學會秘書長、北大教授高丙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韓國江陵端午祭與我們的端午節不是一回事。韓國的端午祭實際上是由舞蹈、薩滿祭祀、民間藝術展示等內容構成,這與中國人吃粽子、划龍舟、紀念屈原是兩回事。惟一的相同點是時間框架,都是在中國的端午節期間舉行,而具體日期也不相同。
“搶注”這種說法一是誤解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的目的,二是把“申遺”和註冊商標混為一談,“‘申遺’是把文化的代表作品提出來,讓全世界都能知道和分享。這與商標註冊是兩碼事,不是說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以後中國人再過端午節就要交費了。”
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的宋俊華博士表示,韓國江陵端午祭與我國端午節不是一回事,韓國“申遺”成功後,我國的端午節仍可“申遺”。因此,不存在兩國的“申遺”之爭,以及韓國“勝出”的概念。“媒體似乎是在有意炒作這個話題,以此吸引眼球。”2005年11月27日《廣州日報》(同時由人民網轉載刊登)

活動內容

江陵端午祭的活動豐富多彩。除指定的祭禮(謹釀神酒――送神儀式)、迎神遊行、巫祭、官奴假面戲、農樂競賽、兒童農樂競賽、鶴山奧道戴歌謠(這些都是地區或國家指定的無形文化遺產)外,還有眾多的民俗活動,如漢詩創作比賽、鄉土民謠競唱大賽、全國時調競唱大賽、拔河、摔跤、盪鞦韆、射箭、投壺等;慶祝活動,如煙火遊戲、端午放燈等;夜間活動,如國樂表演、伽琴並唱等;藝術活動更是豐富多彩。此外還有被稱為“亂場”的商品交易。
表演
如今,在江陵端午祭時還邀請國外民間藝術團體到場表演,增進各國的藝術交流和友誼,2010年參加江陵端午祭演出的就有中國吉林省的吉劇團和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中國的崑劇。
韓國江陵端午祭是一項大型的慶祝活動,它以端午節為契機,緊密結合了韓國民眾信仰和農時活動。不同於中國端午節的是,它以韓民族自己的方式,結合韓國民眾的需要和審美觀,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它的祭儀,無論是“儒教祭儀”還是“巫祭”,都保持了原生形態。這種原生形態正是端午祭歷史價值、文化史價值和美學價值之所在,是被列為韓國國家指定的無形文化遺產的根本所在。
江陵端午祭江陵端午祭
民俗文化是不斷變化的,隨著時代的前進,有許多新的內容自然會補充進來,這一點在江陵端午祭中也表現得十分明顯。江陵端午祭的組織者十分明確“人為明天而活著,熱切的渴望與理想是人類生命的源泉。”作為民俗活動,每年的端午祭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上,儘可能安排增加新的活動項目。
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
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的第七次學術大會就是在江陵端午祭期間召開的。作為端午祭的一項主要內容,來自中國、日本、韓國、越南、俄羅斯、瑞士等9個國家和地區的70多位學者,就端午習俗和無形文化遺產的保護展開學術研討和交流;歐洲、亞洲、非洲、拉丁美洲許多國家的民間藝術團被邀請進行表演,表現出韓國江陵以端午祭為載體的文化活動,向世界敞開她寬廣的胸懷。
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正如江陵市長所說的“如同人有家鄉,文化來源於民俗;正如家鄉有情,民俗這一多樣性的根源,必須受到尊重”,他們相信“最地區性的才是最全球性的”,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生活的需要。
江陵端午祭江陵端午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