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事件,做法,調查,社會反應,專家意見,思考,
事件
網友ELLA84在杭州一家本地論壇上發帖:在東陽,每到開春這個季節,農村里都會煮童子蛋。老人說吃了這個蛋春天不會犯困沒力氣、夏天不會中暑。一般東陽人都吃過的,從小就吃。所以每到這個時候幼稚園里都是排隊接童子尿的,一定要5歲以下小男孩的尿,小女孩的不可以,超過5歲的也不可以喔!
做法
一般都是好多戶人家一起煮的,大家都在自己家的雞蛋上用碳做上記號,再用大鍋煮兩天一夜,而且雞蛋還不能煮破,剛煮好的蛋還是不好吃的,最好等放冷了第2天放到火里烤熱再吃,那是最香的,外焦里嫩,說起來很奇怪,蛋都沒有煮破,可是蛋卻很鹹,連蛋黃都很鹹了。
現在的做法是先煮一段時間。然後敲破一點,繼續煮,入味。
調查
郭瑤是東陽郭宅人,在杭州上大學。郭媽媽是地道的東陽人,蛋是她親自煮的。“在東陽,吃童子蛋的時節就是這段時間,清明前一兩個星期左右。如果清明後吃,就沒有用了。”郭媽媽說,她這次一共煮了100多個,要分給市區親戚一些。
百來個蛋,在郭媽媽眼裡是寶。她一堆堆分好,這個給東家、那個給西家,讓親戚都能吃到童子蛋。自己家當然剩下最多啦,她就放進冰櫃里。第二天要吃的時候,拿出幾個放到炭灰里烤一下,特香,味道特好。
每到這個時候,村里大大小小幼稚園、國小都是排隊接尿的大伯大媽們。他們拿著塑膠桶排隊,一聽到下課鈴聲,就衝到男廁所門口,把塑膠桶放好。“大家像搶寶貝一樣。今年我就接不到幼稚園的尿,後來到國小的低年級去接來的。”郭媽媽說。據當地人說小孩子超過10歲尿就不能用了。
接了足夠的尿後,大家就各自回家開始煮雞蛋。這個過程也有講究,一般不在自家灶里燒,而是在院子裡用石頭搭個臨時的小灶台燒。灶上放一個大鐵鍋,把童子尿和雞蛋一起放進去,慢慢燒。鍋里的尿煮幹了,就再加上一些。這樣煮上一天一夜,差不多就入味了。
燒起來這氣味可不好聞。郭媽媽說,整個村子裡都是難聞的尿騷味,因為大家都在院子裡燒,走到哪裡都是這個味道。
“剛煮好的蛋最好吃,鹹鹹的、香香的,連蛋黃都是鹹的。”郭瑤說,每次煮好,媽媽都要他們多吃幾個。
小時候,郭瑤想多吃幾個,媽媽說,幾歲就吃幾個。現在長大了,媽媽不再這么說,但還是每年都會送童子蛋給她吃。媽媽說,吃了這個蛋,夏天就不會中暑了。記者問郭瑤,效果怎樣啊?她告訴我:“好像有的,我每年都吃的,夏天是不大會中暑的。”
社會反應
童子蛋還入選了浙江東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專家意見
安徽醫科大學祖述憲教授,是一位資深流行病學專家。近年來,他致力於反對偽科學的社會活動,並為動物和環境保護奔走吶喊。非典流行期間,他多次接受媒體採訪,回答公眾提問。2003年5月25日,記者採訪了祖教授,就科學和理性問題進行了交談。
祖教授說,浙江東陽盛傳“童子尿”煮雞蛋有大補功能,一時間,“東陽尿貴”。2003年3月8日,《北京晚報》對這一現象作了報導。不久,北京一家科普刊物編輯給祖教授發來電子郵件,請他對此事發表意見。他給該刊寫了篇評論《從童子尿煮雞蛋流行談起》。祖教授說:尿煮蛋當然要否定。但這樣荒誕的事為什麼能在民間流行,我以為是群體心理機制使然。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勒龐說,“人像動物一樣有著模仿的天性,才使時尚的力量如此強大。”社會大眾一度對氣功的痴迷,就是典型的群體非理性心理表現。非典流行初期的搶購白醋、板藍根事件也是一樣的道理。
思考
對於童子尿滋補養身之說,目前尚無有關權威的病理根據。單從尿的成分分析,是根本不可能起到治病健體的作用。而且就從生理學角度講,尿作為人體新陳代謝後的排泄物,反覆飲用,顯然違背了大自然的規律。另外,人們在接“童子尿”時,要站在左邊接,據說這符合男左女右的傳統。從這些情況分析,如此盛行吃童尿蛋,這顯然只是沿襲了一種傳統的風俗習慣。這裡就顯示其科學知識和文明精神的缺失。
從該地出現的這種盛行用童子尿煮雞蛋的現象來看,其危害是不小的。這種缺乏科學依據的落後的庸俗的習俗,不利於廣大人民民眾衛生科學知識的傳播,對提高人民民眾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有著強大的阻礙作用。在危害人們身心健康的同時,對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產生巨大的消極作用。
特別令人遺憾的是,學校作為傳承文明的單位,非但未能發揮其教育的職能,反而起到了一定的負面作用。報導中稱,每逢春季開學,學校教師都會自覺地安排接尿。有些老師近水樓台先得月,煮得許多尿蛋送人。這種充當舊的落後的習俗傳播者的教師,對學生的體力智力都會起著重大的負面影響。這種情形不但直接影響了學生正常的受教育權利,還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這是不利於我們從整體上最佳化民族素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