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49年設第四區,1956年設童坊區,1958年改紅星公社,1960年更名童坊公社,1984年改鄉,1993年建鎮。1997年,面積248.4平方千米,人口2.8萬。
行政區劃
轄童坊、胡嶺、紅星、賴屋、長壩、新畲、林田、橫坑、拔哩、舉林、舉河、雙橋、下坑、肖嶺、馬羅、大埔、彭坊、紅明、龍坊、葛坪、長春、黃坊、禾生、劉坑24個村委會。
自然資源
童坊有耕地面積27278畝,有山地面積31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28.2萬畝,竹林面積1.8萬畝,森林履蓋率79.9%,林木蓄積量85.5萬立方米,屬全縣重點林區之一。全鎮有果樹面積1.2萬畝,主要以板栗、油奈、水蜜桃、紅柿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烤菸、小米椒、反季節蔬菜、茶葉等;農副產品主要有土紙、香菇、筍乾、松脂、松杉、雜木等;礦產資源有磷礦、黃鐵礦、銀鋅礦、輝綠岩、紫砂岩、石英石、白雲石、石灰石、稀土等,礦產資源儲量居全縣之首;工業產品主要有水泥、電力、竹木製品、鑄造件、石灰、迷信紙等,其中:汀龍牌425﹟水泥年產20萬噸,並且經國家質量認證為免檢產品,有較高的聲譽;土特產品中,蘑菇、香菇間接出口創匯,粉乾、玉粉遠近聞名,遠銷沿海大中城市。
氣候環境
童坊為丘陵地形,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9℃,最低氣溫-4.5℃,最高氣溫37.7℃,雨量充沛,水量充足,年降雨量1737毫米,童坊河流入閩江,平均每秒流量為6立方米,已建成中、小型電站7座,裝機容量1312千瓦,擁有3.5萬伏變電站1座,已和閩北電網連網。
經濟概況
童坊發展前景喜人,山上森林、礦產資源豐富,山下糧食,經濟作物豐產豐收,經濟結構日趨合理,鄉鎮企業蒸蒸日上,經濟總量迅速膨大,文化教育事業日益繁榮,集鎮建設初具規模,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程控電話、移動通迅覆蓋全鎮,交通網路四通八達,“仙水塘”上能覽奇觀秀色,“廣福院”里瞻南唐古蹟,龍床寨處女風景的“白魚頭”、“仙人洞”、“石燕湖”、“一線天”、“摯天柱”等自然景光更是讓人留連忘返。還有,童坊人民淳樸好客,這裡孕育著古老的客家文化,民間剪紙藝術源遠流長,曾被中央、省電視台報導。民間主要文藝項目有龍燈、船燈、台閣、古事、古番等。另外秀麗的山水孕育了許多仁人志士。原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
童小鵬的故鄉就在童坊。
人口數據
(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22719
|
男
| 11369
|
女
| 11350
|
家庭戶戶數
| 5745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2462
|
家庭戶男
| 11188
|
家庭戶女
| 11274
|
0-14歲(總)
| 6934
|
0-14歲男
| 3710
|
0-14歲女
| 3224
|
15-64歲(總)
| 13945
|
15-64歲男
| 6885
|
15-64歲女
| 7060
|
65歲及以上(總)
| 1840
|
65歲及以上男
| 774
|
65歲及以上女
| 1066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2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