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哩村

拔哩村

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童坊鎮拔哩村,位於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童坊鎮和南山鎮交界處,距童坊鎮政府所在地17公里,距南山鎮政府所在地20公里,離縣城50多公里,東與南山鎮廖坊村交界,南與南山鎮朱坊村交界,西與本村天子地自然村,北與童坊鎮橫坑村交界,海拔600多米,現有住戶128戶人口,655多人,分6個村民小組,主要住在拔哩、天子地、香坪、獅子口等地。現有耕地面積486畝,山林面積1.3萬畝,其中竹林面積2450畝,經濟收入主要靠經營毛竹收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拔哩村
  • 外文名:ba li village
  • 人    口:600餘人
  • 耕地:486畝
  • 氣候:亞熱帶季風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
  • 郵編:366308
  • 電話區號:0597
  • 下轄:6個村民小組
  • 地貌:低山丘陵
  • 海拔:600
  • 土壤:紅壤
  • 方言:客家
歷史沿革,基礎經濟,扶貧成果,重點產業,觀光風景,革命老區,特色文化,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拔哩村原名別哩村。
拔哩、別哩,雖曾筆誤,鄉音如一。古代英雄(力拔山兮,氣蓋世)之精神,拔哩之名更為拔哩人崇尚也。所屬拔哩、香坪、獅子口、曹坑、天子地自然村,(如五子登科)甚是天然造化。明朝天順七年(公園一四六三年),劉氏廷年、廷學兄弟,偕母舅馬侃舉家避難,從上杭藍家渡遷徙至此,分別於本村朱地屋場崗(廷本)、橫屋崗(廷學)、香坪(馬侃)結廬而住彼此唇齒相依,發展至今,艱苦創業,繁衍生息,薪火相傳。除遷徙至浙江、將樂、順昌、清流、永安立業的宗族外、拔哩人居一百二十三戶,六百二十四人。

基礎經濟

拔哩先民種藍為業、精工造紙,勤於農耕。拔哩村擁有竹林面積2450畝,人均竹山面積4畝多。過去曾因有效利用毛竹製造土紙。拔哩土紙,堪稱上品,遠銷潮汕、香港,享譽東南亞。為此(金拔哩)美稱曾讓周邊鄉村羨慕稱道。
改革開放後,祖國經濟一日千里,各地發展日新月盛,拔哩村經濟滯後於他人他村。雖然千辛萬苦以林換路,開通至朱坊簡易公路(一九八八——一九九四年間),但是坑坑窪窪,逢雨路段,拔哩曾淪為不通電話、不通公路、不通自來水、不通電、不通廣播電視、人均收入僅幾百元的貧困行政村。
2002年前村里與鄉鎮不通公路,沒有廣播電視,沒有電話,村人均年純收入不足1000。

扶貧成果

拔哩不愚,渴望脫貧致富,嚮往小康,公元二零零四年七月,省委省政府下派省財政廳農稅征管處幹部劉春榮同志駐村任第一書記,一時間,領導有方,一呼百應,脫貧攻堅,氣象萬千,各級黨政,關懷備至,有關部門鼎力支持,上下齊心。頑強拼搏,歷經四年,拔哩巨變,於是,今日拔哩村煥發新額,水泥大
路接鎮通城;電話開通,程控移動,農電網改,山村耀明;閉路電視,數字傳輸,教學樓改建,華屋簇新;自來水清。基礎設施徹底改變,在“精耕毛竹山,重振金拔哩”的經濟發展戰略指導下,拔哩人民正狠抓機遇,齊心協力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金拔哩”又向我們走來了!為建設社會新農村,全面實現“奔小康”而努力奮鬥。這個客家小村保留著完好的客家建築,由於地處偏遠空氣清新,植被種類繁多且豐盛。客家人熱情好客的講究宗族孝道。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氣節深入骨髓代代相傳。
2007年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拔哩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很好成效:一是開通了行動電話和程控電話,目前已有近90%的家庭擁有手機,80%的農戶開通了程控電話。通訊的開通改過去的“傳話”通訊為現在的電了通訊,村民形象地比喻為從此有了“順風耳”。二是開通了南山鎮朱坊村至拔哩村至童坊鎮橫坑村的13公里水泥路面,使過去偏僻閉塞的拔哩村現在成為童坊鎮與南山鎮交通往來的必經之地,成為交通樞紐,也成為拔哩村脫貧致富的“高速路”。三是通自來水,目前家家戶戶都能用上清潔的自來水。四是通電視,目前村民都能收到清晰的12套廣播電視節目。五是通電,目前民眾都能用上安全的電。

重點產業

除了發展毛竹這一重點產業之外,村兩委還鼓勵村民利用竹山養雞,養羊。

觀光風景

拔哩村座落在叢山峻岭之中·山青水秀·過去曾享譽‘金拔哩“稱號。羅城緊密·左獅右象·的水口山遠近聞名;,高聳入雲的紫雲岩古蹟深幽;垂簾而下的寨窩哩瀑布白浪濤天;岩子前清泉若喝光會出金雞子的美好傳說扣人心弦;水口背羅星拔地而起;蜿蜒曲折的山徑勾勒出七星八卦般美妙畫圖
此外童坊“仙水塘”上能覽奇觀秀色,“廣福院”里瞻南唐古蹟,龍床寨處女風景的“白魚頭”、“仙人洞”、“石燕湖”、“一線天”、“摯天柱”等自然景光更是讓人留戀忘返。

革命老區

國內革命期間,拔哩村烈士名單:
劉康宗 劉七子 劉生金福 劉如宗 劉林章 劉盛銀

特色文化

踏春泥活動每年都從正月十二開始到正月十五結束,童坊鎮舉林、舉和、拔哩等村都會在此期間先後舉行。村民們輪流抬著“穀神”,在當年收成最好的農田中,瘋狂地轉著圈子,推拉挪搡,捲起陣陣泥漿。然後放下“穀神”,每個抬轎、護轎者互相往對方身上狠摔泥巴,縱情狂鬧,直至個個成為泥人。盡興之後,他們才將“穀神”抬到清水中,連同“穀神”和自己在水中清洗乾淨,然後再輪到下一個姓氏宗親。此活動寓示著:春天已來臨,春播將開始。

地圖信息

地址:龍巖市長汀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