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鑒(南宋宰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章鑒(1214年—1294年),字公秉,漢族,修水(今屬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號杭山,別號萬叟,南宋宰相,修水八賢之一。

淳祐四年(1244年)及第,鹹淳十年(1274年)拜相,歷樞密院御史、中書台人、左侍郎等。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去世,著有《杭山集》。

基本介紹

  • 本名:章鑒
  • 別稱:萬叟
  • 字號:公秉
    杭山
  • 出生時間:1214年
  • 去世時間:1294年
  • 主要作品:《杭山集》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晚年生活,著作,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鑒以別院省試及第,累官樞密院御史、中書台人、左侍郎,參知政事。宋度宗鹹淳十年(1274)拜右丞相兼樞密院使。時值元兵入侵,他積極主戰,支持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主張。後因韓震殿帥之死,鑒與曾淵之子明震同,遭奸黨左丞相王輪的迫害,被罷相歸田。又被誣告家藏寶璽,經突然搜查,除有一玉杯外,別無他物,方知其本色清正。
鑒為官清廉,政事嚴謹,寬厚為人,一生憂國憂民。其“一生事業居民計,千里山河救國心"之名句,傳誦甚廣。文天祥的《上章鑒杭山書》、《謝章鑒杭山書》,給予他很高讚譽。在鑒返鄉隱居時,文天祥還作詩讚其為官為人,心性品質:“國之遺老,時之清臣,政教區畫,風俗維新。富貴不淫,患難奚恤,神明其心,始終厥德。”草廬吳氏贊曰:鑒清謹,雖為宰相輔,猶如布衣。
章鑒的家鄉人對章鑒是尊崇的,把他列為地方八賢,敬奉在八賢祠內。同時,章鑒也受到社會上許多賢達名士的褒獎。民國二十六年(1937),《八賢祠志》修成,在以後擔任過國民黨代總統的李宗仁為章鑒題寫了《章杭山贊》:“出欲匡時,而遭時之不可為;退止潔身,而未以身同天下之安危。蓋其目擊朝綱之敗,國勢之衰,徒分亡國之咎,難為大廈之支。敝屣榮利,而徑去跡,匡怯而心可悲。”

晚年生活

章鑒在政治上沒有突出的成績,但是,他卻以清廉為官,寬厚為人受到朝廷上下的一致讚譽。有史載,章鑒隱居山中時,曾與樵夫爭席,這令與他爭席的樵夫也不知道這個老人竟然是退下來的右丞相。另據《宋右丞相章公杭山先生壙志》載,章鑒“官正議大夫,爵南昌郡開國公,食邑三千二百戶,食實封九百戶。”可見章鑒受朝廷奉祿並不薄,而家中卻並無資財積蓄,其清廉節儉可見一斑。
章鑒在朝時,不事歌妓,不講玩好,生活淡然,且不修邊幅。 章鑒在朝時為人寬厚,凡事無所不可,器局寬宏,百忤不慍,尤不記人之過錯,待人處事,以禮為先,友愛群從,因而被稱為“滿朝歡”。
在家裡,章鑒和睦姻族,恩寵子弟,深得親友的愛戴。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去世,章鑒死後,所葬之山原名為相公山(因章鑒原為右丞相),後元朝欲派人挖掘其墳墓,章鑒後裔和鄉人隱匿不報章鑒墳墓所在之處,故相公山後改名為公山。

著作

章鑒著有《杭山集》,因兵火而不存。修水《八賢祠志》留有章鑒少量詩文,從所存《杭山》、《過毛竹山》、《杭山八景》等詩作中,既可以看出章鑒因熱愛家鄉而對家鄉自然景色的讚美,“一邦佳景萃峰頭”,“縱使丹青施妙手,難將寫入畫圖中”;也可以讀出章鑒的觸景生情,這情就是憂患之情,“夜來風雨秋聲早,一段新愁雪滿顛”;還有他站在黃庭堅題刻的釣魚台前,寫景抒情言志:
內史名題古釣台,高風凜凜勢崔嵬。
晚煙楊柳垂青縷,春雨桃花點綠苔。
百尺絲綸波蕩漾,一宗詩派水瀠洄。
何時來借閒燈覽,滌盡塵襟萬斛埃。
鹹淳十年(1274),誥賜“宰相第”碑(此碑現存杭口章氏宗祠)。同年孟夏,鑒為家鄉杭口捐資建造廣濟橋,歷時3年,後被洪水沖塌。
鑒晚年隱居於杭口杭山叢林中。卒於元朝至元三十一年(1294)九月。著有《杭山集》傳世。其墓在杭口一奇山群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