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章熙
- 別稱:西峰
- 字號:世曜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潮州海陽西塘
- 出生時間:1505年10月11日
- 去世時間:1575年8月24日
- 主要成就:潮州七俊之一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親屬成員,個人作品,詩詞作品,
人物生平
章熙潮州海陽西塘人,生於弘治十八年十月十一日(1505年),卒於萬曆三年(1575年)八月二十四日,享年七十。父野庵,封奉直大夫,嫡母姚氏,生章煥,官桂林同知;生母朱氏,弟章燁、章炳。
少負才氣,稍長,通《詩》、《書》、《三禮》,與兄章煥齊名,先後聯翩科第,潮人譽為“二章先生”。嘉靖十年(1531)舉廣東辛卯科鄉試第四名,《禮》經魁。時逢生母病篤,遂棄會試,居家行孝,及朱氏亡故,又服喪三年,至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科(1544)甲辰科會試第二百六十五名,殿試第三甲第七名賜同進士出身。是歲同郡甲榜七人,六人皆尊規例到地方任職或補缺,獨熙受到朝廷器重,授行人司行人,巡守北方。
熙上任伊始,令嚴政肅,鋤強扶弱,每到一地,王侯權貴視為抵逆分庭抗禮。熙以國家為重,剛正不阿,使政令得伸,朝廷聞其操屨端潔而益加器重。1547年,三年滿任,考課獲上等,倚功擢升,卻因奉召進京時,與儀仗相衝,閃避不當,撞著了乘輿車輻,馬驚人跌,腰上所佩牙牌也折斷了。牙牌是京官出入內府的憑證,也是身份品秩之標誌,相當榮耀,但有規定,不許借失,違者治罪。章熙上書自劾,帶罪等待發落。終於等到了一份奪職的詔書,未到任而先免職,遂與高層銓選失之交臂。
而後改授行人司副,旋又調戶部地官員外,掌管太倉銀庫,即偵查到匠役勾結內監,用假錢蒙蔽國家中飽私囊,章熙將乾犯繩之以法,充軍戍邊。由是不法之徒畏懼公之威嚴,章熙也因此而聲名更著。嘉靖二十九年,北方韃靼俺答部乘翁萬達家居養病,入寇宣府、大同。時嚴氏父子專權,以仇鸞代執兵權。鸞指揮無度,潰不成軍,繼之京師戒嚴,援兵四集,糧餉緊張。章熙時以戶部主事駐京都,以正直賢能兼攝各司,從容調度,見機行事,疏請開倉發粟,隱定軍心。這一年,林大春以新科進士身份,曾探望章熙,見其形容憔悴而情緒激昂,對章熙忠誠護國,克盡職守心存敬佩。
同年,通州守將因兵食緊缺,士卒飢疲事奏報聖上。都督陸炳指責戶部臣工無能,帝怒,責問尚書及諸曹郎。諸曹郎又以章熙兼攝各司機要為名,歸罪章熙。熙不事究駁,遂遭貶黜,由中央官降為山東行省幕賓。隔年天子有事封祥泰山,章熙得與各位政要謁見天子,擢升章熙為南京太學博士,歷南戶曹員外郎。曾修書約後學林大春東遊泰山,大春時剛授行人,奉命出使關西,不能遂願。
滁州屯軍兵變,章熙奉檄往撫,向他們講明利害得失,耐心規勸,騷亂遂息。乘回京述職之機要求歸省,剛好接著乃父奉直大夫噩耗,即日動身。三年終喪畢,朝廷急召回京,復其戶部員外原職,居地官郎署,同時以廉潔能幹再次執掌國家銀庫。時在嘉靖三十六年冬。林大春任戶部同舍郎,彼此往來密切。章熙閱世殊深,對當世之務見解精闢,每次獻言於尚書時,大春會從旁加以贊成,於是得到章熙的厚愛,大春也視熙為恩師。一日,章熙突然發病,甚痛苦,托人報知大春,要求辭職歸田。大春轉告尚書賈應春,賈公惜其才,不忍割捨。大春進言曰:“(公)所以厚愛章員外,因其力能勝任,好比朝廷重視地方官,乃因地方賦稅而國庫充實。今章員外病且不可起,難道要用繩索將人縛來嗎?”。賈公雖然同意,但只許放假,以急假之名批准章熙歸省。然行程未及過夜,病霍然而愈。大春聞訊急忙前往挽留,並一起拜見賈公。賈公感慨曰:“歷來為官少有可與你師長相比的人”。於是官復原職。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章熙改任廣西按察司僉事,分管蒼梧。梧州府是漢族和南方少數民族雜居之處,又是邊防要隘,土民歷來強悍難治。前兵部尚書翁萬達曾守梧州多年,勵精圖治,過短暫太平。熙履任之後,整飭軍備,請示督撫,行文各縣,以剿撫兼施為主要策略,統兵深入蠻谷,指揮軍士“伐其林,赭其土,”使蠻逆無處藏身,然後派兵駐守,一時趨於安定。幾年後,大春抵蒼梧繼任僉事,經常聽到署中長者講述章熙的事跡。諸如擒蠻將,端賊營,歷歷在目,有大將之風。這些都是務實的工作,不是靠做空頭文章的庸吏所能。林大春在章熙身後為其所作的《墓誌》中以梧州士民對章熙印象,更能體現章熙的實幹才能。章熙雖在廣西按察司僉事上的所作所為,以及選將練兵,皆未失誤,也不辱朝廷,卻因身正而見忌於同官,法司以執法過嚴之名彈劾章熙,朝廷將章熙削職為民,熙也毅然拂袖而歸。歸田之後,仍不失匹夫之志,目睹倭寇侵害,朝廷獎佞黜直,憂憤難息。林大春回家服母喪時,躬身前往拜訪,見章熙每日以講學、教子、郊遊吟唱及翰墨自娛,深為扼腕。不久大春也歸隱林泉,大有看破世道之意,兩人關係更加密切。嘉靖四十五年,章熙與大春倡修潮陽“大忠祠廟”,作《重建大忠廟記》:“大忠祠者何?祀宋丞相信國文公也。祀公於潮陽東山者何?以公當宋末,間關海上,經潮陽謁東山張、許廟,感慨作沁園春詞以見志。忠義激發,凜凜有生氣。故祠亦在雙忠廟之左也。”同年,又與大春閒雲等友人共游西湖,作《游湖山記》,有“不知大塊功名富貴為之何物”句。可見章熙既重自己之為官,視富貴如浮雲.其豪放性格,在當時朋友中很出名的。
章熙居鄉下十多年,清貧度日,於萬曆三年(1575年)八月二十四日棄世,從前的同事皆噤若寒蟬,當道更無封贈。只有同郡林大春一紙墓誌概其一生,其中且有諸多隱諱。這樣一位憂國憂民,俱有濟世之才的人,活著的時候食不甘味,至死又得不到朝廷的追謚,命運對於賢者實在不公,實也因奸臣當道,賢能不為所用之見證。其身世之淹蹇,升沉離合不濟若是,早已為同時代者所扼腕,希望不再受埋沒。
主要成就
七俊坊:在潮州城區太平路牌坊街的東門街,有一座七俊坊,是為紀念嘉靖甲辰科(1544)進士成子學、蘇志仁、章熙、林光祖、黃國卿、郭維藩、陳昌言所建。
親屬成員
曾祖:章蕃;
祖父:章凱;
父親:章廷琇;
母親:前母姚氏;朱氏;
妻子:傅氏;
兒子:章慎,字汝淑,隆慶元年恩貢,授雲南曲靖通判。唐伯元創修西湖南岩,辟青牛洞,於峰頂修讀易山房,有《青牛洞題詩六首》、《南岩湖山詩刻》、《讀易山房題記》等,均泐於石。
註:《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科進士登科錄》
個人作品
章熙存著:《重建大忠廟記》、《游湖山記》、《翠微亭記》、《送榕塘林先生之任德化序》、《與彭西川》等。他又是一位造詣頗高的書法家,今韓祠中立於萬曆三年(1575)由劉子興撰寫的《重修韓文公廟碑記》,碑額篆書大字及西湖南岩中《游湖山記》楷書均為其手筆。
詩詞作品
送陳六溪之江右皋(明·章熙)
粉署含雞舌,新恩易豸衣。風花春正好,樽俎重相違。
岐路蒼煙漠,江乾碧草菲。知君滕閣上,北斗指皇畿。
註:明·張邦翼《嶺南文獻》·卷二七
柬林間雲處士(明·章熙)
白雲深處寄蹤孤,一灶秋煙煮石蒲。
門掩月明花自落,野亭樽酒憶林逋。
名宦吳隱之新祠(明·章熙)
孤村修竹藹芳陰,古岸新祠傍水濱。
過客莫煩沽酒奠,使君原是飲泉人。
註: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