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嘉教派論,藏傳佛教書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章嘉教派論
- 作者:章嘉·若必多吉
章嘉教派論,藏傳佛教書名。
章嘉教派論,藏傳佛教書名。章嘉·若必多吉著。首先闡述並批判古印度幾種外道的基本觀點。然後從基、道、果三方面概述佛教小乘有部、經部,大乘的唯識宗和中觀宗的理論,著重介紹中觀應成派關於無我、緣起、二諦的論點。最後概述密咒乘的...
章嘉·若白多傑一生著述頗豐,約計有一百七十多種,主要有《教派建立論·佛教須彌妙莊嚴》《正字學·智者之源》《七世達賴噶桑嘉措傳·如意寶穗》《噶丹赤欽·阿齊諾門汗傳》《三十頌與音勢論略解·智者生喜》《噶丹相曲林寺寺規》《入中論註疏·首次發心》《甘珠爾自錄》《白蓮正潔目錄》《五台山詳志》《...
為創古仁波且(噶舉巴)、康智仁波且(寧瑪巴)、達乾仁波且(薩迦巴)、格西達瓦扎巴(格魯巴)、噶乾仁波且(止貢巴)等西藏佛教各教派的三十多位大德上師在美國等地傳法時擔任英、漢雙語翻譯。2003年,籌款資助邀請98歲高齡、德高望重的雍增仁波且,在青海芒拉草原圓滿成功地舉行了時輪金剛大法會,參加人數十五萬之眾...
蒙古神學教派沒有發展對外道教理的解釋。這就是根據拉薩和達賴喇嘛的教諭,蒙古民間宗教以諸說混合的形式被納入喇嘛教的儀軌結構中,最後成了一種純粹的地方性發展。對於蒙古人來說,喇嘛教從十六世紀起越來越可觀的發展,導致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社會和經濟結構的變遷。喇嘛教團形成了經濟單位,它的誕生就意味著蒙古...
該書記敘了古代印度的外道和佛教、西藏的本教和佛教,內地的儒、釋、道以及蒙古、于闐等地佛教的歷史,特別是對藏傳佛教的寧瑪、薩迦、噶當、噶舉、格魯、希解、覺域、覺囊等教派的歷史演變和教理上的差異,都作了系統的說明和介紹。所以《宗派源流》刊印之後,立即受到藏、蒙古族佛教界人士的重視,近代隨著藏學...
藏傳佛教及其教派 古教遺珠光彩奪目——簡論玉樹地區藏傳佛教的特色 高山花迷燈——一種古老獨特的民俗文化現象 根敦群培 十世班禪大師的愛國思想 寧瑪派高僧隆欽然絳大師 佛學泰斗愛國高僧 愛國愛教萬古師表 緬懷班禪大師倡導人間佛教 藏傳佛教信仰及青海的宗教地位 青唐城史話 西寧大佛寺 回憶導師才旦夏茸先生 緬懷...
一世葛根在西藏獲“拉然巴格西”學位,從六世班禪受格隆戒,九世達賴授“班第達”稱號。後來回本旗主持莫力廟遷建事宜。他從西藏回本旗時,途經北京,會見了二世章嘉,並通過二世章嘉朝見了乾隆帝,獲乾隆帝賜封為“額爾德尼斯琴堪布呼圖克圖”,並準其重建莫力廟,且由清朝朝廷撥款。四世葛根獲袁世凱加封“額...
其次是為了保持內容來源的高度真實。同時,我也認為這樣反而使這本奇蹟之書的文本顯得更加獨特。故請讀者能夠理解.。邏輯順序 本書總的順序是按歷史和教派傳承次第為序,但每一卷中又因各寺院和上師、故事主人公不同而在排列時有時間上前後錯置的現象,未再按時間順序作調整,望注意並請諒解。
空色大手印說明了宇宙生命與其本性之間的實相真理。在西藏,傳播和弘揚時輪金剛法門的得力人物和教派為:(黃教)格魯派歷代達賴,班禪兩大法王,章嘉國師(乾隆和現今漢地淨土宗的淨空法師的老師),雍增活佛(97歲圓寂,青海最高級上師);(紅教)寧瑪派吉*米旁大師;以及覺囊派歷輩大師等。香格麗拉 ...
《華夏文庫·持盈守成:明清時期佛教》是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從1368年到1911年,近550年的明清時代,在這數百年里,佛教緩慢地發展著,雖在教派和義理上沒有大的轉折,但從帝王到民間的普及程度大大強化,這一時期儒、釋、道三教合流漸成氣候,世俗化特徵明顯,大量反映三教合一勸善之言的善書、寶卷廣為...
青海藏傳佛教格魯派,青海藏傳佛教五 大教派之一,是傳播最廣、寺僧最多的一派 。格魯派主張以“中觀見”為中心,學行並舉,顯密並重,僧眾嚴持戒律,學經遵循次第,組織嚴密。該派從明代前期的初創時即傳人青海,後經三、四、五、七世達賴喇嘛弘傳,遍布全省。清代進人全盛時期,有7大活佛被封為“呼圖克圖”...
先後進行了我國藏區社會歷史、宗教和藏傳佛教教派、我省農牧區民間信仰與兩個文明建設、1996年全省宗教大調研、1999年全省民族問題大調研、2003年中國少數民族現狀與發展調查、三江源區生態保護與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以及回族教育問題等大型調研工作。至2010年共出版專著、譯著44部,發表學術論文和調查報告330多篇,資料及其他...
哈日扎日格廟,賜名保善寺,蒙古名“賽音泰伊波格其蘇莫”,藏語名“熱希卻早德令”,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錫尼鎮扎日格嘎查,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簡介 創建 哈日扎日格廟始建於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經章嘉呼圖克圖稟報理藩院,清廷賜名“保善寺”,並頒發度牒...
《藏傳佛教中的活佛轉世》是2013年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志純、黃顥。書本簡介 簡介: 《藏傳佛教中的活佛轉世》系統、扼要而又通俗易懂地揭示了令人感到神秘的活佛轉世全貌。目錄 再版序言 前言 第一章 活佛轉世的由來 第一節 西藏各教派的傳承 第二節 活佛轉世的佛教理論 第三節 活佛轉世的社會歷史背景 ...
坐床典禮也就是繼位典禮,藏傳佛教所特有的儀式。坐床禮儀主要內容是恭敬藏傳佛教歷代教派祖師以及松贊乾布、唐朝文成公主、蓮花生、白郎木女神。過程 喇嘛教是西藏佛教的一支流派,有紅教、黃教之分。紅教已趨於沒落,黃教盛行西藏、蒙古。教主宗喀巴出生於塔爾寺,其弟子達賴喇嘛主持前藏宗教與政治,首府在拉薩;弟子...
藏傳佛教五大教派中,注重戒律的格魯派後來居上,一統天下,居於統治地位。他的最大特點是它有一套嚴格的戒律管理僧侶隊伍。這支職業宗教隊伍在形式上與外界俗世隔離,而且他有著眾多的、堅實的弘揚佛教的基地--大大小小的寺院。寺院的住持活佛,在相當一部分地區是政教合一的最高領袖。尤其是五世達賴在蒙古汗王固世...
其他教派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於1949年隨著國民政府遷台而傳入,學者將其在台傳播依1982年卡盧仁波切或1980年創古仁波切首次來台弘法為界,分為前弘期與後弘期。前弘期受政治影響,只有少數蒙古的章嘉呼圖克圖、甘珠爾瓦呼圖克圖及康區的格賴達吉仁波切、明珠仁波切,而主要以漢籍居士或喇嘛為主導,其代表人物有:君庇...
瑪拉蓋廟的主殿,供奉著二世章嘉羅華多爾吉的像。他出生於甘肅涼州,8歲奉詔駐北京旃檀寺,後來移駐嵩祝寺。雍正十二年(1734年)獲封大國師,同年入西藏隨七世達賴學習佛典,隨五世班禪受大戒,次年返回北京。乾隆元年(1736年),接受“管理京師寺廟喇嘛札薩克達喇嘛印”。乾隆14年,篡修《欽定國文韻統》8卷...
鮑爾派歌曲由被稱為“鮑爾”的撒哈奇亞教派的游吟歌手所創作。他們精通自己教派的神秘哲學,根據靈感隨時創作歌曲。表演時一邊歌唱一邊舞蹈,完全達到渾然忘我的境地。歌曲的旋律非常簡單,只使用基本的音階,同時節奏輕快流暢。巴提阿里派歌曲是河邊和曠野居民所唱之歌,它的節奏舒緩,曲調憂鬱,通常用來表達對心上人默默...
1247年,薩迦派高僧薩班攜侄兒八思巴等赴涼州,代表西藏各地、各教派勢力,與蒙古王闊端舉行了歷史上著名的涼州會談,西藏地方正式歸順蒙古汗國。薩班圓寂後,八思巴繼承為薩迦派教主,並與奪得蒙古汗國大汗、後成為元朝開國皇帝的忽必烈政治結緣,被封為帝師。與此同時,歷史上的北京隨著元朝統一全國事業的發展而地位不...
健全僧侶學經制度,建立和完備諸學院;二次赴藏,廣集諸寺之珍貴書籍達萬餘部,致使拉卜楞寺以藏書之富著稱。五十六年(1791),從夏瓊寺返拉卜楞寺途中,於甘都圓寂,靈骨被迎回拉卜楞寺,建塔供奉。人物著作 著有嘉木樣謝貝多吉傳、章嘉瑞貝多吉傳及六世班禪傳。另有甘丹教史及教派大寶鬘史等。
除了政治史以外,歷輩達賴喇嘛的藏文傳記還記載了許多藏傳佛教各教派之間交往和鬥爭的情況,寺廟的興建和維修,法事活動的舉行,乃至藏醫藥的製造和使用的情況等,對於研究當時西藏的宗教史和文化史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鑒於藏文的歷輩達賴喇嘛傳記的重要的史料價值,我國許多學者在進行學術研究時都將其作為重要的參考書籍...
教派紛爭 在清朝康熙至乾隆時期,西藏各教派紛爭激烈。遊牧於青海的蒙古汗王和西藏的地方勢力,用各種辦法控制西藏的大活佛,以便擴張自己的勢力,並鞏固所獲得的特權。當時,蒙藏地區大活佛圓寂之後,轉世靈童主要是由最有名望的跳神巫師“吹沖”來認定。雍正五年,清政府正式在西藏設立駐藏大臣衙門,內閣學士僧格和副...
一、五世達賴喇嘛進京朝拜與章嘉呼圖克圖 二、六世達賴喇嘛的立與廢 三、頗羅鼐的文治武功 四、六世班禪東行與三世章嘉活佛效力朝廷 五、拉卜楞寺與清朝中央政府的關係 第三節 清中央政府對藏傳佛教的政策 一、尊崇利用格魯派——清初既定政策 (一)“興黃教,即所以安眾蒙古”(二)扶植、尊崇格魯教派 ...
大、小和卓的祖先是中亞納格什班迪教派的領袖瑪赫杜米·阿札木。瑪赫杜米·阿札木據稱是先知穆罕默德女兒的後裔,其子孫號稱“和卓”,主要分為黑山派和白山派兩個敵對的支系。明代中期,黑山派和卓得到葉爾羌汗國王室的支持,成為西域天山南麓的穆斯林宗教領袖。明末清初,白山派領袖瑪木特·玉素布從中亞來到喀什噶爾...
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禮、勢均力敵的情況下修建的。各教派和平共處於一寺,是該寺的獨特之處,白居寺一寺容三派,和平共處,相安無事。它原來屬於薩迦寺,後來噶當派和格魯派的勢力相繼進入,各派一度互相排斥,最後,還是互諒互讓。於是,白居寺便兼容格魯、薩迦、噶當三個教派。因而寺內供奉及建築風格也兼...
原青海省玉樹二十五族之政教領主 “加寶”意為王。據《拔絨金鬟》、《日岡法嗣海螺蔓》等史書記載,約在12世紀初,有哲俄氏從哲然卡(今四川省甘孜州境內)地方到玉樹地區拔絨噶舉教派根蚌寺,在魯米多傑處學習教法,在京俄桑秋堅贊處授出家戒,取法名秋吉堅贊。此後到西藏薩迦寺拜謁元國師八思巴,並學習...
十七世紀中葉,西藏與不丹發生衝突,達爾吉應西藏地方政府請求,調征康地蒙藏軍隊援藏,因建有戰功,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特封其為“噶爾丹俄爾德尼博碩克圖濟囊”然而就在出征之際,他不顧屬部合理建議,強行調征,“結果因轄地過大,有些地區的動亂沒有及時安定,並且各地信奉教派不同,加之戰爭負擔加重,以及戰後...
16世紀時,青藏高原上教派之爭錯綜複雜,藏族僧俗封建主想利用蒙古勢力來壯大和增強自己的力量,而蒙古王公貴族又希望利用宗教影響作為精神力量,鞏固和發展自己的統治地位。於是手握重兵的蒙古人和藏族宗教首領走到了一起。1637年,成吉思汗之弟哈薩爾的第十九代孫、蒙古和碩特部首領顧實汗(固始汗),應青海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