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建築格局,歷史記載,
建築格局
瑪拉蓋廟位於錫林郭勒盟南端的貢寶拉格草原,207國道距北京350公里處。該廟始建於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竣工於雍正二年(1724年),獲清廷賜名“鹹安寺”,當地蒙古人稱“瑪拉蓋廟”(漢語意為“帽子廟”)。瑪拉蓋廟註冊喇嘛428名。[2]瑪拉蓋廟是原太僕寺左翼牧群最輝煌的寺廟,太僕寺左翼牧群東部有駱駝山子廟,西部有敦達廟與小廟子。
瑪拉蓋廟初建時,主要建築有朝克欽殿(兩層樓)、神殿、鼓樓、廟倉大院。後來,又陸續建成曼巴殿、密宗教殿、時輪金鋼殿等四個大殿以及小廟倉。此後,五旗的喇嘛自籌資金興建了喇嘛住所,以及鑲黃院、正白院、鑲白院、正藍院、騸馬院等五處大院。據史書記載,瑪拉蓋廟是一組磚結構建築,占地面積大約10畝,門前有旗桿一對,高約6距丈;共有八個大院,有60根大紅柱子,有130多間房屋;南北大院兩側有四座鼓樓;有兩尊青銅獅子;主殿五間,主殿兩側有廂廟,供奉二十餘尊佛像,主殿前有兩通刻有蒙古文的石碑;廟院內種植有兩棵石樹;常駐僧人350多名;每年陰曆六月十四日,遠近喇嘛聚集在該廟舉行法事。
歷史記載
1930年《察哈爾通志》載:瑪拉蓋廟有喇嘛428名,香火地60頃;敦達廟有喇嘛62名,香火地30頃;以上兩廟共有喇嘛490名,香火地90頃。當時,瑪拉蓋廟擁有不少沙畢納爾(意為“眾僧徒”),鼎盛時期沙畢納爾人數曾超500名。瑪拉蓋廟的60頃香火地由遷入察布淖爾地區的農民耕種。瑪拉蓋廟擁有不少牛、馬、羊,故該廟專門僱傭幾戶牧民牧養。瑪拉蓋廟在寶昌鎮有40餘間房屋,對外出租以收取房租。
瑪拉蓋廟建築宏偉。該廟跳神面具極其精美。該廟曾藏有全套《甘珠爾》、《丹珠爾》等珍貴經書。該廟喇嘛中有的曾赴拉薩、塔爾寺、拉卜楞寺、五當召等寺廟修習,分別獲轉世活佛、大喇嘛、堪布、噶加、格西、固始等職位。該廟的曼巴殿建成後,喇嘛開始學習藏醫學,通過採集並辨認藥材接受培訓,出過許多藏醫醫生。許多散落民間的佛像、經書、史料被收集到該廟,故該廟收藏的經書、史料豐富。
瑪拉蓋廟的主殿,供奉著二世章嘉羅華多爾吉的像。他出生於甘肅涼州,8歲奉詔駐北京旃檀寺,後來移駐嵩祝寺。雍正十二年(1734年)獲封大國師,同年入西藏隨七世達賴學習佛典,隨五世班禪受大戒,次年返回北京。乾隆元年(1736年),接受“管理京師寺廟喇嘛札薩克達喇嘛印”。乾隆14年,篡修《欽定國文韻統》8卷,乾隆23年至38年,監修《滿、漢、蒙古、西番合璧大藏全咒》88卷。乾隆16年,乾隆帝賜其“振興黃教大慈大國師印”。二世章嘉研習佛理頗深。歷史上,雍正9年曾給一世章嘉在多倫匯宗寺西南一公里處建善因寺住所(新廟)。二世章嘉雖繼續負責管理內蒙古藏傳佛教格魯派事務,但不再居住新廟。二世章嘉活佛、多倫匯宗寺甘珠爾瓦活佛往返多倫、北京時,常駐瑪拉蓋廟,故瑪拉蓋廟留存的經書及文檔豐富。
1947年6月12日,察北軍分區騎兵師與中共寶源縣大隊、商化康聯合縣支隊、內蒙古人民自衛軍騎兵11、16師配合,在瑪拉蓋廟圍殲了布里亞特匪徒300多人。當時,匪徒大部分在瑪拉蓋廟前的草灘內,指揮部在廟內,由200多人警衛;有三輛汽車、六挺輕機關槍、許多旱板車。中共的部隊於1947年6月15日舉行領導幹部會議,部署任務,派三團主攻大廟、一團進攻草灘里之敵、縣大隊進攻淖爾南面之敵,武工隊和警衛排保衛司令部,拂曉戰鬥打響,最終擊潰布里亞特匪徒,繳獲許多武器彈藥、牛羊馬、汽車等等。
文化大革命中,瑪拉蓋廟受到嚴重損失,經書及文檔失散,二世章嘉的像也被砸碎。
瑪拉蓋廟第一期工程大召殿及配殿一共投資150萬元人民幣,於2006年11月8日竣工。開光誦經舉辦佛事活動。工程資金主要是民間籌得。瑪拉蓋廟(鹹安寺)的第二期工程,主要修建大雄寶殿(兩層),預算資金300至500萬元。
寺廟信息 | |
---|---|
位置 | |
類型 | |
教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