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傳佛教格魯派

青海藏傳佛教格魯派,青海藏傳佛教五 大教派之一,是傳播最廣、寺僧最多的一派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海藏傳佛教格魯派
  • 屬性:宗教教派
  • 隸屬:青海藏傳佛教
  • 主張:以“中觀見”為中心
格魯派主張以“中觀見”為中心,學行並舉,顯密並重,僧眾嚴持戒律,學經遵循次第,組織嚴密。該派從明代前期的初創時即傳人青海,後經三、四、五、七世達賴喇嘛弘傳,遍布全省。清代進人全盛時期,有7大活佛被封為“呼圖克圖”駐京供職。全省現有格魯派寺院343座,住寺僧人萬餘人,居各教派之首。全省各縣、市中,除果洛的瑪多縣外,均有分布,其中海東各縣和西寧市最多,共159寺,其他依次是:海南74座,黃南56座,玉樹23座,海北17座、海西9座、果洛5座。在這些寺院中,湟中縣塔爾寺、互助縣佑寧寺、化隆縣夏瓊寺、同仁縣隆務寺、大通縣廣惠寺並稱為“青海五大格魯派寺院”。塔爾寺又是全國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是宗喀巴大師誕生地;夏瓊寺是宗喀巴大師最早佛學啟蒙寺院,稱之為“格魯派之源”;佑寧寺被譽為“湟北渚寺之母”,是青海湟北地區最大的格魯派寺院;隆務寺是黃南地區最大的格魯派寺院,曾是同仁地區政教統治中心;廣惠寺是敏珠爾活佛的本寺,二世敏珠爾曾被清雍正帝封為“敏珠爾呼圖克圖”,地位僅次於章嘉活佛。其他比較著名的格魯派寺院,如化隆縣的丹斗寺、互助縣的白馬寺等,都是青海最古老的寺院和西藏佛教“後弘期”發祥地,湟源東科爾寺、尖扎拉毛德千寺等在清代均有駐京呼圖克圖。此外,玉樹地區的龍喜、拉布、色航等寺,果洛地區的拉加寺,海南地區的石藏、賽宗、白馬、魯倉等寺,海北地區的仙米、珠固、白佛、剛察和阿力克大寺等,海西地區的都蘭、香日德、阿罕達勒等寺,海東地區的瞿曇、藥草台、羊官、卻藏、扎藏、塘爾垣、文都、古雷、賽支、支扎等寺,西寧地區的大佛、金塔、弘覺、藏經等寺,都是較有名的格魯派寺院。格魯派是在噶當派基礎上最後發展形成的一個大教派,青海現有格魯派寺院的多數是清代新建或由其他教派改宗而成的,青海現存343座格魯派寺院中,由其他教派改宗的,海東和玉樹地區各有1l座寺院,黃南地區5座,海南地區l座。
明末清初格魯派在甘孜藏區的傳播活動
格魯派產生於15世紀初,是藏傳佛教最後興起的一個教派,是發展最迅速,寺廟規模最大,僧侶人數最多,與政治聯繫最緊密的教派。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我國藏區康巴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明末到清初,格魯派在區內有兩次重大影響的傳播活動,一次是公元1580年,由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在甘孜藏區理塘縣創建了甘孜藏區歷史上的首座格魯派寺廟——理塘寺;另一次是由霍爾·曲吉昂翁彭措在甘孜藏區的霍爾地方於公元1654年起到康熙年間,先後創建了十三座格魯派寺廟。
格魯派在我國藏區(除西藏外)的東向傳播,始於第三世達賴索南嘉措,具體時間為明神宗萬曆年間。從這個時期開始,一直到整個清代,格魯派的東向傳播,不僅達到今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藏區,甚至到達內、外蒙古及我國內地。從明末到清初,格魯派在我國的甘孜藏區內有兩次重大影響的傳播活動,一次是公元1580年(明神宗萬曆八年),由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在甘孜藏區理塘縣建立了理塘寺(長青春科爾寺);另一次是由霍爾·曲吉昂翁彭措在甘孜藏區的霍爾地區(今甘孜縣、爐霍縣、道孚縣等,史稱霍爾地區)於公元1654年(清順治十一年)起到康熙年間,先後創建了十三座格魯派寺廟(史稱“霍爾十三寺”)。這兩次傳播,不僅為格魯派在甘孜藏區,還在整個四川藏區的後來發展打下了基礎。
一、康南①理塘寺的建立
(一)三世達賴為何來到理塘
公元1576年(明萬曆四年),蒙古吐默特部汗王俺答汗派人到西藏邀請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去青海。次年冬索南嘉措動身前往,1578年在青海湖東面的仰華寺與俺答汗會晤。這一年,索南嘉措在宗喀巴出生地修建了一座寺廟,這就是後來的塔爾寺。索南嘉措隨俺答汗到達土默特後,俺答汗在土默特建立了蒙古地區第一座格魯派大寺廟——大乘法輪洲②。據《達賴喇嘛傳》:“當時索南嘉措在西藏宗教界已有很大的名望,俺答汗乃於一五七六年派譴代表到西藏,邀請索
___________________
① 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在歷史上是我國三大藏區中的“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內部,又常按地理區位分別稱“康北、康南、康東”三區。康北地區含道孚、爐霍、甘孜、色達、新龍、白玉、德格、石渠八縣;康南地區含雅江、理塘、巴塘、鄉城、稻城、得榮六縣,康東地區含康定、瀘定、丹巴、九龍四縣。
② 根據《蒙古源流》記載,大乘法輪洲名為特欽曲科林,地點在青海省察卜齊雅勒,即今海南州的恰卜恰地方。
南嘉措到青海一俺答汗會晤,索南嘉措接受了邀請。於一五七八年五月到達青海,在仰華寺(建於一五七四年)與俺答汗會晤。會見以後,俺達汗贈送索南嘉措‘聖識一切瓦齊爾達賴喇嘛’的尊號。索南嘉措也回贈俺答汗‘咱克瓦爾第徹辰汗’的尊號。”〔1〕又據《一世——四世達賴喇嘛傳》,公元1577年(藏曆火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索南嘉措從哲蚌寺起程至青海,次年(藏曆土虎年五月十五日)索南嘉措到達土默特地與俺答漢會面。“此後,決定在福田施田相會的地點修建寺院。……寺院建成後,索南嘉措為之取名為特欽曲科林(意為大乘法輪洲)寺,又在四方廣做息、增、懷、伏四種燒施法事,出現了與所念誦相一致的吉兆。索南嘉措舉行了盛大的開光儀式。”〔2〕由上可知,三世達賴應俺答汗的邀請,去青海蒙古土默特部傳播格魯派教義與教理是他的主要行程及目的,當時並沒有要去甘孜藏區康南一帶的打算。索南嘉措在土默特部停留期間,接受了雲南麗江納西族木氏土司的邀請後,才增加了去甘孜藏區康南的決定。至於為什麼三世達賴要接受雲南麗江納西族木氏土司的邀請?一方面是雲南麗江納西族木氏家族向雲南迪慶藏區的香格里拉、德欽、維西,西藏昌都芒康,四川甘孜藏區康南巴塘、理塘、得榮、雅江、鄉城、稻城一帶進行擴張。為了鞏固自己在這些地區的統治權利,千方百計尋求西藏宗教勢力的支持。另一方面,格魯派建立後除了在西藏迅速發展外,也十分迫切期盼該教派的影響在其他藏區得到擴展。這種兩廂情願的事,自然一拍即合。公元1579年(藏曆土兔年)第三世達賴在接到麗江木氏土司的邀請後,便有了“打算在理塘建一座寺廟”〔3〕的念想,同年8月後“達賴喇嘛拔帳起程,向多康的理塘進發。在路上,他受到阿拜諾延的頂禮。然後,他任命曲傑尊追桑布為彭措南傑林寺的堪布。此後,行至林域,該地一座石山摩崖上出現了吉祥天女主僕三尊的天然身像。達賴喇嘛功德赫然,聲譽大振,這使繼承日增欽布桑傑林巴的教法傳統的噶托巴師徒很不服氣。他們認為達賴喇嘛像噶舉派的噶爾巴喇嘛那樣只有世間的力量,沒有神奇法力,遂差譴山妖七兄弟,顯示神變。達賴喇嘛派遣怙主作法,將其驅返。噶托巴們方才折服,前來拜謁達賴喇嘛。此後繼續前行,祈禱本尊神為(理塘大寺)的地基加持護佑。”〔4〕
(二)理塘寺的建立
關於理塘寺的準確建寺時間,在《一世——四世達賴喇嘛傳》、《達賴喇嘛傳》、《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志》、《理塘縣誌》等書中都有大致相同的記載,即公元1580(明神宗萬曆八年)。其中《一世——四世達賴喇嘛傳》一書中時間記載更為詳盡,並對該寺的初建規模也作了記錄:“鐵龍年(公元1580年)達賴喇嘛隆重歡度新年。麗江薩達木王(即麗江木氏土司)徵調烏拉,召集工匠,於五月二十日開始興建理塘大寺。……達賴喇嘛為理塘寺賜名為‘圖丹絳欽檀傑協南貝嘉維德’(意為佛教大慈各方殊勝寺),剃度百餘人出家受比丘戒。薩達木王派來兩名使者瓜巴什和夏巴,邀請達賴喇嘛去他的住地。這次,由於已經接受了果窩溫布的殷切迎請,他沒有答應薩達木王的請求。達賴喇嘛委派活佛索南益希旺布主持理塘寺後期工程。”〔5〕在《理塘縣誌》中,對該寺的創建初期的介紹:“長青春科爾寺(即理塘寺,筆者加)由達賴喇嘛索南嘉措創建於明朝萬曆八年(1580),距今已有410年的歷史(一說為:長青春科爾寺是在原幫根寺[苯教]的基礎上改建而來的)。……隨著寺廟的日益興盛和發展,信教民眾逐漸增多,上給寺廟的布施也隨之增多,西所從原來的2個增加到6個,經濟機構日益健全,經濟力量也隨之壯大。在阿扎活佛任堪布時,又修建了頂上大殿,長青春科爾寺才初具規模。”〔6〕
明萬曆年間,理塘寺的創建是格魯派東漸過程中,在甘孜藏區建立的第一座格魯派寺廟。這座寺廟的建立之初,雖然規模較小,而且是在苯教寺廟“邦根寺”的基礎上創建的,這充分顯現出甘孜藏區當時的宗教格局。該寺廟之所以後來成為甘孜藏區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藏傳佛教寺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不作贅述。
二、康北“霍爾十三寺”的建立
(一)明末清初甘孜藏區康北的歷史背景
康北霍爾十三寺的建立,與甘孜藏區歷史上統稱為霍爾地區的甘孜、爐霍、道孚等地的社會和宗教有關,與明代青海蒙古和碩特部固始汗在康區的活動和“霍爾十三寺”的創建者霍爾·曲吉昂翁彭措有關。
甘孜藏區的道孚、爐霍、甘孜三縣在歷史上統稱為霍爾地區,在這三縣境內,共有六個土司,即孔薩安撫司、麻書安撫司、朱倭安撫司、章谷安撫司、東谷長官司、白利長官司,除白利長官司外其餘五個土司合稱為霍爾五土司。由於這五個土司的先祖有蒙古人的血統,世代相襲,由此出現每個土司的頭銜上都冠有“霍爾”的稱謂。康北霍爾十三世的創建人霍爾·曲吉昂翁彭措的姓名前之所以貫以“霍爾”二字,就已經說明了他的出生地在甘孜藏區的霍爾地方。霍爾·曲吉昂翁彭措又常簡稱為昂翁彭措。
霍爾·曲吉昂翁彭措生於公元1608年,7歲時隨叔父南卡威色赴拉薩哲蚌寺,在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座前出家為僧,成為很有名望的大學者。由於他的先祖也是蒙古人,他與固始汗關係密切,很受器重。
康北霍爾地區在明代以前,苯波教在這一地區一直是一個重要的宏傳地。尤其在白利土司轄區內,是整個康北苯波教的核心,白利土司本身也是一個虔誠的苯教徒。據《班禪額爾德尼傳》載:“當時藏巴汗的統治地區,大體上只限於前藏、後藏和阿里地區。西康地區(主要是今之四川鄧柯地區與西藏三十九族地區)基本上是在白利土司統治之下。白利土司敦悅多吉是苯教(也叫黑教)信徒,他不但反對格魯派,也反對噶舉派和薩迦派,但對格魯派特別仇恨,格魯派的許多喇嘛或遭到他的殺害,或關在監獄裡面,其迫害格魯派的殘酷程度,比藏巴汗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達賴、班禪要求固始汗消滅卻圖汗之後,先消滅白利土司,後消滅藏巴汗……卻圖汗被消滅以後,引起了白利土司敦悅多吉的恐懼,也對格魯派更增加了仇恨。明思宗崇禎十二年(公元一六三九年),白利土司寫信給藏巴汗,約他於次年共同出兵,進攻固始汗。這封信卻在半路上被格魯派的喇嘛截獲,送給了固始汗。於是固始汗就決定必須迅速消滅白利土司。明思宗崇禎十二年(公元一六三九年)五月,固始汗率蒙古騎兵向康區進兵,白利土司也動員了他的全部軍事力量進行抵抗,戰爭持續了一年時間。明思宗崇禎十三年(公元一六四零年),固始汗才占領了白利土司統治下的全部地區,並俘虜了白利土司敦悅多吉,將其處死。釋放了被白利土司關在監獄裡的格魯派、薩迦派、噶舉派、寧瑪派的所有喇嘛,因而固始汗得到西藏各教派(除了苯教)的全體喇嘛的欽佩和感激。”〔7〕固始汗剿滅了甘孜白利土司,沉重打擊了當地的苯波教勢力,為後來霍爾·曲吉昂翁彭措在霍爾地區創建格魯派“霍爾十三寺”掃除了宗教的、社會的障礙。
關於霍爾·曲吉昂翁彭措之所以要在霍爾地區建立“霍爾十三寺”,其原因在學術界的說法其說不一。有的認為,五世達賴在世之時曾經用晉京帶回來的金銀,在前後藏興建了十三座格魯派寺廟。霍爾·曲吉昂翁彭措作為五世達賴的弟子,為了效仿上師的作法,霍爾·曲吉昂翁彭措在五世達賴的座前發誓,要回到自己的家鄉甘孜藏區的霍爾地方,修建13座格魯派寺院。還有一種看法是,霍爾·曲吉昂翁彭措的先祖是蒙古人,所以他和固始汗的關係十分密切,很受固始汗的賞識和器重。固始汗後來十分懺悔他率軍入康,鎮壓白利土司鄧悅多吉時,給康北人民帶來的殺戮、毀房、毀寺等災難,想在康北各地建立13座佛寺,以為贖罪,就將此事託付給了昂翁彭措。
(二)康北“霍爾十三寺”的建立
霍爾·曲吉昂翁彭措從西藏拉薩輾轉來到甘孜藏區後,他並沒有直接到達霍爾地方,而是先到達德格,試圖得到德格土司各方面的支持,在那裡倡建首座格魯派寺廟,據《德格縣誌》載:“清順治十一年(1654),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譴弟子曲吉昂翁彭措到康區建寺傳法。次年,昂翁彭措到達德格,徵得德格土司根嘎彭措的同意和支持,在德格中扎柯同鳩村建起第一座格魯派寺廟——更沙寺並擔任寺廟第一任曲吉活佛。”〔8〕德格更薩寺成為康北“霍爾十三寺”中的首座寺廟。之後的幾年間,霍爾·曲吉昂翁彭措以更薩寺為根據地,繼續到康北各地講經說法,積極為創建其餘的十二座寺廟,作好各方面的前期準備。
公元1662年,曲吉·昂翁彭措在甘孜絨壩岔建立了大金寺,後經歷世達賴和西藏地方政府的扶持,規模不斷擴大,至清中葉以後的極盛時期,寺廟僧侶曾達3700人之多,教區勢力達甘孜阿邦、昔色、卡公仁果、綱林沖、貢隆、扎科等地,成為康北格魯派一大寺廟。“大金寺全名扎西大金寺,即霍爾十三大寺之一。為五世達賴派弟子昂翁彭措初建於甘孜縣達格洛山溝中,1662年(清康熙元年)昂翁彭措假託神意,說寺廟與山神互有牴觸,故將寺址遷至現甘孜縣卡公鄉境內雅礱江之南,川藏公路之北側。距舊址約七十餘里。”〔9〕同年,曲吉·昂翁彭措在甘孜麻書、孔薩兩土司的支持下,在甘孜縣城附近建立了康北“霍爾十三寺”之一的格魯派大寺――甘孜寺。甘孜寺坐落在甘孜縣城邊的山坡上,“甘孜”,意為潔白美麗,甘孜寺全稱為“甘孜扎西羅卜林”,意為“潔白美麗吉祥珍珠洲”,取潔白美麗寺之意,是因寺址有白色石頭而得名。
關於“霍爾十三寺”究竟是哪十三座寺廟?目前,宗教界的說法也不統一,一種說法認為,“霍爾十三寺”分別為德格中扎科鄉的更薩寺,甘孜縣卡攻鄉的大金寺、甘孜鎮的甘孜寺、甘孜昔色鄉的扎覺寺、甘孜拖壩鄉的孔瑪寺、之蘇寺、甘孜扎科鄉的桑珠寺、甘孜東谷鄉的東谷寺,爐霍縣新都鎮的壽靈寺和西科寺、爐霍卡娘鄉的卡娘寺、爐霍朱倭鄉覺日寺,道孚縣鮮水鎮的靈雀寺。另一種說法認為,爐霍的新都鎮的西科寺,卡娘鄉的卡娘寺,不屬於“霍爾十三寺”,而應為甘孜縣生康鄉的白利寺和色俄鄉的則色寺。
據傳,康北“霍爾十三寺”中最後一座建成的寺廟為甘孜縣扎科鄉的桑珠寺,意為霍爾·曲吉昂翁彭措發誓要建的“霍爾十三寺”已如願圓滿完成。
康北“霍爾十三寺”建成後,霍爾·曲吉昂翁彭措遂返回西藏拉薩,並於公元1685年在哲蚌寺圓寂,享年77歲。
康南的理塘寺和康北的“霍爾十三寺”的建立,是格魯派創立初期的東漸過程中有重大影響的兩次傳播活動,這一南一北的傳播,從而奠定了該教派在甘孜藏區後來發展的基本格局。如果說康南的理塘寺是甘孜藏區藏傳佛教史上的第一座格魯派寺廟;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又成為甘孜藏區最有影響的格魯派寺廟。那么,康北“霍爾十三寺”的建立則又是一個格魯派的寺廟群的面目出現在康北,這個寺廟群在甘孜藏區藏傳佛教中,所產生的影響決不亞於理塘寺。
【參考文獻】
〔1〕 牙含章著.達賴喇嘛傳[M].華文出版社,1999.26.
〔2〕〔3〕〔4〕〔5〕 五世達賴喇嘛阿旺洛桑嘉措著,陳慶英,馬連龍等譯.一世——四世達賴喇嘛傳[M].中國藏學初版社,2005.236-237,241,241-242,242.
〔6〕 四川省理塘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理塘縣誌[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515.
〔7〕 牙含章編著.班禪額爾德尼傳[M].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36-37.
〔8〕 四川省德格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德格縣誌[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479.
〔9〕 四川省編輯組.四川省甘孜州藏族社會歷史調查[M].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5.30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