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命(孟子心性學說中的一個範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人應發揮主觀努力,確立人生奮鬥目標,培養身心,完善自己。孟子心性學說中的一個範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立命
  • 定義:人應發揮主觀努力,確立人生奮鬥目標,培養身心,完善自己
  • 出自:《孟子·盡心上》
在孟子思想體系中,“心”、“性”、“天”、“命”是相關相連的。《孟子·盡心上》云:“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通常言“命”多與“天”相連,所謂“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因此,“天命”實質是指不以人的主觀好惡所左右的外在必然性,而“命”還有作為必然性作用下對人所產生的“機遇”即“命運”的含義。因此,人在“天命”面前可以做的是以“存心”、“養性”來“事天”,用“修身以俟之”的方法來立命。這種立命實際上是等待機遇,如孟子所說:“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孟子·盡心下》)在孟子看來,“莫非命也”,即“命”是無處不在的,對“命”只能“順受其正”。立命也就是為了“正命”,如孟子云:“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牆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孟子·盡心上》)不過,“命”的範疇在孟子那裡有兩種含義:一是純外在必然性的“命”,人對此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同上);另一種“命”則兼有“性”的含義,如孟子云:“仁之於父子也,義之於君臣也,禮之於賓主也,智之於賢者也,聖人之於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孟子·盡心下》)這些德行之所以也稱為“命”,是因為它們也具有“天之與我者”的品格,但它又是“有性焉”。因為“仁義禮智根於心”(《孟子·盡心上》),因而能用“心”去“求”,而且“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同上)。這種命是一種道德選擇論的“命”。由於“命”有兩種含義,孟子的立命之說也具有綜合兩者的色彩。不過,其基本傾向是把立命看做一種道德選擇和認同。後世的“安身立命”之說即沿用孟子的觀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