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白瓷

福建德化窯是明代頗負盛名的地方窯,它生產出的優質而風格獨特的白瓷,可與永樂時景德鎮創燒的甜白釉瓷相婉美。景德鎮的甜白釉白中微微泛青,德化窯則是一種純白釉器,瓷釉非常純淨,釉色白如凝脂,在光照下隱現出肉紅或乳白的色調,故德化窯白瓷也稱之為“象牙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窯白瓷
  • 別稱:象牙白
  • 年代:宋、金時代
  • 特點:瓷釉非常純淨,釉色白如凝脂
德化窯白瓷,定窯白瓷的辨別,

德化窯白瓷

窯白瓷
定窯是我國宋、金時代的五大名窯之一。它是繼唐代邢窯白瓷之後興起的一大瓷窯體系。主要產地在河北曲陽澗磁村一帶。考古資料顯示,山西平定、陽城、介休等地也燒制定窯風格白瓷,產品質量不遜於河北曲陽。定窯盛行於北宋中後期,由於瓷質精良、色澤淡雅,紋飾秀美,被宋朝政府選為宮廷用瓷,使其身價大增,產品風靡一時。據《歸潛志》記載,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可見,定窯器在當時不僅深受人們喜愛,而且產量較大。金王朝統治中國北方地區後,定窯瓷業很快得到了恢復,有些產品的製作水平不亞於北宋時期。從有龍鳳紋飾的一些器物上看,定窯產品也是金代統治者喜愛的瓷器品種。
定窯白釉瓷器的裝飾技法主要有劃花、刻花、印花三種。
劃花是宋代定窯瓷器的主要裝飾方法之一,通常以篦狀工具劃出簡單花紋,線條鋼勁流暢、富於動感。蓮瓣紋是定窯器上最常見的劃花紋飾。有一花獨放、雙花並開、蓮花荷葉交錯而出、有的還配有鴨紋,紋飾簡潔富於變化。立件器物的紋飾大都採用劃花裝飾,(圖1),刻花的比較少見。早期定窯器物中,有的劃花紋飾在蓮瓣紋外又加上纏枝菊紋,總體布局顯得不很諧調,這應看成是當時尚處於初級階段的一種新裝飾手法,也給定窯器斷代提供了一個依據。
刻花是在劃花裝飾工藝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時與劃花工藝一起運用。如在盤、碗中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纏枝花卉輪廓線,然後在花葉輪廓線內以篦狀工具劃刻複線紋。紋飾中較常見的有雙花圖案,通常是對稱的。定窯刻花器還常常在花果、蓮、鴨、雲龍等紋飾輪廓線一側劃以細線相襯,以增強紋飾立體感。
定窯紋飾中最富表現力的是印花紋飾。這一工藝始於北宋中期,成熟於北宋晚期。最精美的定窯器物紋飾在盤、碗等器物中心,這類器型內外都有紋飾的較少。定窯器物紋飾的特點是層次分明,最外圈或中間,常用回紋把圖案隔開。紋飾總體布局線條清晰,繁而不亂,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定窯印花題材以花卉紋最為常見,其次是動物紋飾。動物紋飾中主要有牛、鹿、麒麟和飛龍等。定窯飛龍紋一般裝飾在盤、碟、碗等臥件上。(圖2)飛龍紋位於器物中心,祥雲圍繞,獨龍為多,尚未見有對稱的雙龍紋飾。飛龍身形矯健,昂首騰飛於祥雲之間,龍尾與後腿纏繞,龍嘴露齒,欲吞火球,背有鰭,身刻魚鱗紋,龍鬚飄動,龍肘有毛,三爪尖利,栩栩如生。而定窯立件上只裝飾有變形龍紋,其裝飾水平與盤、碟上的龍紋相去甚遠。禽鳥紋飾中主要有鳳凰、孔雀、鷺鷥、鴛鴦、雁、鴨等,做工精美的飛鳳比較少見。花卉紋以牡丹、蓮花最常見,菊花次之。花卉紋布局多採用纏枝、折枝等方法,講求對稱。定窯瓷器最精美的紋飾大都集中在盤、碟上,紋飾多者可達四層。每層紋飾富於變化,外圈紋飾多為幾何紋或變形蓮瓣紋,中心為動物、花卉結合紋飾,充滿浮雕感,藝術氣息濃郁。而這件宋代定窯孩兒枕更是該窯名品,其造型神態及紋飾的裝飾工藝等皆為上乘之作。
宋代定窯瓷器的主要特徵一是胎體輕薄,胎質潔白。二是釉面多為乳白色,白中閃淺米黃色。積釉處常有淚痕狀流釉,呈黃綠色。器物外壁釉薄處可見胎上旋坯痕。三是北宋早期定窯產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口沿則多不施釉,俗稱芒口”,芒口處常常鑲金、銀、銅質邊圈以掩飾芒口缺陷,此為定窯一大特色。四是官府所用瓷器底部有官”、尚食局”等。五是定窯器物釉面通常有氣泡。用放大鏡觀察,一般可見大小不等的氣泡,一些較大氣泡疏散排布於密集小氣泡區域的周圍,這種現象類似宋影青瓷器特徵。金代定窯器的上乘之作與北宋定窯器沒有什麼差別。而金代中低檔次的定窯器在裝飾技法上明顯劣於北宋定窯器。部分產品採用砂圈疊燒法,器物內底有一圈露胎。這是金定與北宋定窯器的明顯區別。

定窯白瓷的辨別

宋金時期定窯白瓷質量高、銷路好,引來很多窯場仿燒,諸窯仿品各有特點,有些足以亂真。
井陘窯窯址在今河北井陘天長鎮等地,宋金時期井陘窯白瓷質量比較高,產品外觀特徵與定窯很相似,特別是印花裝飾與定窯幾無二致。可以肯定,以往斷定為定窯的產品,有些應該是出自井陘窯。
磁州窯窯址在今河北磁縣觀台鎮、東西艾口村、冶子村、彭城鎮等處,該窯仿定白瓷從造型、裝飾到仰、覆支圈燒的裝燒方法皆仿定窯,胎釉都比較細,不施化妝土。二者主要區別在於:定瓷胎體細白而密度大,磁州仿定瓷胎體白而泛黃,瓷胎髮糠,細度白度皆不及定瓷;釉比定瓷略黃,有些顯粗,光潔度不及定瓷,有些釉質細潤者有宋金定瓷所少見的開片,但無垂釉(淚痕)現象。
山下窯窯址在河北臨城城南山下村,屬於廣義的邢窯窯址之一。與定窯產品相比,山下窯白瓷製作稍嫌粗糙,劃花、印花均不如定窯同類器物精美,圖案亦不如定器清晰,胎釉的顏色明顯泛青灰,胎的石質感較強。該窯的裝飾技法和燒造方法明顯受到定窯的影響,特別是燒造方法與定窯幾乎是同步發展的。
龍泉務窯窯址在北京市門頭溝區,這是一處遼金窯址,產品以白瓷為主。胎色純白,釉色白中泛黃,與定器相似,但胎的硬度高於定器,石質感較強,有些瓷胎呈灰白色,刻劃花刀法不如定窯熟練,有的花紋粗糙,釉的亮度較大。
介休窯窯址在山西介休縣洪山鎮。介休窯白瓷以碗、盤最多見,宋初器物胎壁較厚,晚期受定窯影響生產印花白瓷,胎、釉均較細,比較典型的圖案有嬰戲牡丹、嬰孩蕩舟等。
霍窯霍窯與彭窯實為一窯,一以窯主姓命名,一以地名命名,為元代窯場。明初曹昭《格古要淪》云:“霍器出山西平陽府霍州。”“元朝戧金匠彭均寶效古定器,制折腰樣者甚整齊,故名曰彭窯。土脈細白者與定器相似,比青口欠滋潤,極脆不甚值錢,賣骨董者稱為新定器。”彭窯窯址在山西霍縣陳村發現,產品胎土細白,薄胎,釉色潔白,有素麵,亦有一些印花器,胎質比較鬆脆,極易碎。燒造方法有與定窯相同的澀圈疊燒,還有定窯所不見的支釘疊燒,支釘胎質很細,碗盤一類器內底多留有支釘痕跡,甚至有支釘粘連,一般是4至6個支釘,以5個最為多見。
繁昌窯窯址在安徽繁昌柯家沖和城西駱沖,繁昌窯是宋元青白瓷系中的一個重要窯場,其產品主要是青白瓷。但駱沖窯產品在外觀上很容易與定器相混淆,粗看幾乎沒有差別。這類器物胎色純白,但比定瓷稍粗,釉的質感與定器相仿,白中泛青,有些積釉處近乎水綠色。碗類多為圈足,口沿作成仿定式唇口,有些器物外壁雕刻蓮花瓣。這類東西應當是仿定產品,不宜名之曰青白瓷。
景德鎮窯該窯兩宋時期以燒造青白瓷著稱,窯址在今江西景德鎮市郊,五代時期景德鎮窯白瓷白色純正,釉白中透青,胎透光,胎質較軟,常有變型器物;採用支釘燒法,碗底留有支釘痕跡。南宋景德鎮窯有一種近乎於白釉的器物,從裝飾手法到燒造工藝都模仿定窯,這類器物不應該再屬於青白瓷,很可能就是文獻{己載中的“南定”。它們的胎色白於真定,但色澤柔和,而且透光性好,胎質細;釉的玻璃質較強,多為白中透青,也有些略呈黃白色,除芒口或底足外施滿釉,工藝精細,無淚痕。支圈覆燒器胎壁較薄,支圈很細。盤、碗多見劃花裝飾,南宋至元也有一些印花。
吉州窯窯址在今江西吉安永和鎮,印花白瓷胎質與定瓷相似,但胎呈灰白色,釉質稍粗,比定瓷略顯稀薄,呈乳白色,比定瓷顯青灰,無淚痕。印花圖案多見鳳凰牡丹,圖案部位凸起較薄,施釉後紋飾略有含混,不如定器圖案層次清晰。印花白瓷的燒造方法有兩種,一是仿定瓷覆燒,再一種是摞燒,摞燒器外底處理較粗,施釉不到底,無釉處刀痕、氣孔、雜質清晰可見。內底無澀圈,但有一周以細砂間隔的疊燒痕跡,這類器物的時代可能已屬於元初。
彭州窯窯址在四川彭州市磁峰,產品精者釉色潔白,粗者釉色白中泛灰。裝飾有刻花、劃花和印花,刻花多見雙魚紋,也有花葉、折枝蓮、蓮花瓣、纏枝牡丹、萱草等,在技法上往往是刻、劃並用。印花圖案多見花鳥,有飛鳥銜草、鳳穿牡丹、蓮池魚鵝、孔雀、鷹和各種折枝花卉等。裝飾題材和圖案布局都模擬定窯。彭州窯的製作工藝是先拉坯成型,坯件半乾時刻劃或模印紋飾全乾後再施釉,製作工藝頗有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