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鬼日

窮鬼日,中國傳統年俗。這種趕五窮(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時至今日,“初三窮鬼日”已經與貧困無關,但其打掃衛生的習俗被保留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窮鬼日
  • 分類:民俗節日
  • 地區:中國
  • 族別:中華民族
新年習俗歌,各地風俗,晉西北地區,晉北地區,晉東南地區,晉南地區,窮鬼日和送鬼,相關記載,唐朝,宋朝,明清,

新年習俗歌

“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窮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尋春去,初八八不歸,初九九頭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火明,十五祈完燈,采青走百病。”這是一首流傳於廣州民間的農曆新年習俗歌,當中提到一個特別的日子:窮鬼日。

各地風俗

晉西北地區

太陽未出山,要掀起炕席,打掃一些炕土,送到野外;鳴炮、燒香、敬紙,稱為“送窮”。

晉北地區

民間習慣用彩色紙剪成人的圖像,小孩子拿到街頭,互相交換。把自己的紙人送給別人,稱為“送走窮媳婦”;把 別人的紙人換回來,稱為“得到有福人”。

晉東南地區

民間習慣將爛衣服扔到牆外。傳說上古高陽氏之子正月里穿一身破衣爛褲,生活上吊兒郎當,後來慘死在巷外。民間扔衣以祭,稱為“送窮鬼”。

晉南地區

傳說是古代顓頊時期,宮中生下一個男孩,穿上新衣服就哭。如果硬將新衣服給他,不是撕爛,就是故意在屎尿堆中打滾,人皆呼為“窮子”。送窮節,民間習慣掏廁所,將糞堆在門外,稱為“送窮子”。已經演化成鼓勵抓緊時間,勤勞致富的習俗了。晉南地區翼城等縣的傳統,在正月初五日送祖宗。傍晚,將祖先供桌上陳列的祭品撤掉,放鞭炮,焚香禮拜,移神於原龕內。來年春節,再行供奉。浮山等縣的風俗,又是在門外焚香、敬紙,意喻將祖宗鬼魂送到宅外。雁北地區民間習慣在定更後,婦女皆出大門外,燒紙祭奠亡靈,放聲大哭,俗稱哭節。
保德縣正月初六,習慣炒豆子吃,傳說是為了夏天不惹蠅子。晉南一些地方,初六日習慣將鬥神一雙眼挖掉,恐其作祟。
送窮節,也有的地方傳說是仿石崇送窮船之意。還有的地方,習慣在初五日早上,取爐灰少許於筐,並剪五個紙人,送到門外,焚香、放花炮而還。稱之為“掃五鬼”。
舊日晉北地區流傳著一副送窮時的聯語:上聯是:“爆竹三聲,嘣出一夥窮鬼。呸!賊狗日的,害的老子七死八活”;下聯是:“焚香九炷,迎來五路財神。呀!好老人家,保佑小人六合四喜”。活靈活現地刻畫出舊時人們“送窮”的心理,也反映出歷史上人們對窮困生活的恐懼與憎惡,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送窮節,山西大部分地區的人家要打掃院落。這一天,民間講究“喜入厭出”,特別忌諱到別人家借東西。壽陽等縣講究早晨從外面擔水,稱為填窮。全省習慣,飲食多吃麵條。晉南地區講究用刀切面,煮而食之,名為:“切五鬼”。晉北地區傳有民謠:“破五吃頓面,一畝打一石。”婦女在這一天內普遍不動針黹。
廣東人以年初三是“送窮日”,客家語則根據“送窮”二字的諧音稱此日為“三重日”或“生蟲日”,福建人也有相同的說法,以為這一天是“窮鬼日”(或稱為“赤鬼日”)。 俗傳進入元旦後,人們至少要到了初三才能掃地。在此日把家中的垃圾向外清理或倒入河溝里,帶有把“窮鬼”清理出門的好意頭;又傳說:這一天晚上,是家家戶戶家中老鼠嫁女的大日子

窮鬼日和送鬼

揭西縣客家舊俗以農曆正月初三為“窮鬼日”,這一天不走親戚。凡村民家中有不如意事,“疑心生暗鬼”,認為鬼在作祟,便備祭品去拜,又恐陰間眾鬼去爭食,家鬼在陰間爭不到食物,或被異鬼欺侮,這便產生了“送鬼”之風俗。
送鬼時間,在晚十時左右,地點三叉路口。送祭品如糖果、豆乾、面線、雞蛋都可以。祭品放下,燒三炷香後致祝祈告,燒銀紙祭品,棄地不收回。
舊日廣州人認為年初三是“赤口”,是不能去拜年的。他們在家打掃房屋和灶頭,將垃圾、灰塵送出家門。更有甚者會把廢舊的家具以及大件的器物燒掉,再把灰燼倒入珠江河。這些,被舊日廣州人視為“送走窮鬼”。時至今日,窮鬼日已經漸漸淡出廣州人的生活了,相信不會再有人在那天把焚燒過的東西倒入珠江,但年初三打掃衛生的習俗還是被繼續保留下來。

相關記載

唐朝

關於窮鬼日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唐朝
唐代文學家李邕在《金谷園記》中寫道:“高陽氏 (又稱顓頊或帝顓頊,黃帝以後又一個傑出首領)子瘦約(瘦約,人名,也就是最早的“窮鬼”),好衣敝食糜。人作新衣與之,即裂破,以火燒穿著之,宮中號曰窮子。正月晦日巷死。今人作糜,棄破衣,是日祀於巷,曰送窮鬼。”交代了窮鬼日的來由。時人韓鄂所撰的《歲華紀麗》一書中又寫道:“孟春晦日(即農曆每月最後一日),甫聚行樂,送窮。”可見,窮鬼日在初時還沒有固定的日期。後來,窮鬼日最終被確定在正月廿九,時有《圖經》載:“池陽風俗,以正月二十九日為窮鬼日,掃除屋室塵穢,投之水中,謂之送窮。”那時候,過窮鬼日已經成為相當普遍的習俗。韓愈送窮文》中,還提到“結柳作車,引帆上牆”的送窮方式。

宋朝

到了宋代,窮鬼日仍然很流行。宋朝 巴淡的一首《送窮鬼》就曾提到:“正月月盡夕,芭蕉船一隻,燈盞兩隻明輝輝,內里更有筵席。奉勸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窮鬼,空去送窮鬼。”當時,送窮的時間又出現了變化,把這日定在正月初六(今天北京仍保留有正月初六送窮鬼的風俗)。宋代呂希哲《歲時雜記》謂宋“人日(年初七)前一日,掃聚糞帚,人未行時,以蒸餅七枚覆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中“人日前一日”一句足以證之。

明清

明清時期也有關於窮鬼日的記載。明人陳耀文《天中記·晦日·送窮鬼》也有關記載。清學者林祖燾《閩中歲時雜詠》詩:“相傳拗九屆芳辰,各煮飴糜雜棗榛。掃盡塵封投盡穢,送他窮鬼迓錢神。”但此時流傳於各地的送窮風俗已有了很大差別,集中表現在送窮的時間和方式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