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概念,內容,類型,
概念
窒息劑是指侵犯呼吸系統,使肺部發生水腫,或凝結心臟的血液,增高血壓而使組織細胞缺氧窒息,嚴重的可使人致死的化學藥劑;它實際上兼有侵肺及敗血兩種性質。例如氯、溴、光氣、雙光氣、氯甲酸氯甲酯、氯化苦劑、二氯二甲醚等。
內容
窒息劑是被機體吸人後,可使氧的供給、攝取、運輸和利用發生障礙,導致組織細胞缺氧窒息的化學藥劑。它是第一類被投入戰爭使用的化學戰劑,氯氣是被第一次世界大戰採用的第一種窒息劑,雖已淘汰,但仍然是許多化學武庫的候選毒劑。
窒息劑可以通過多種路徑進入人體。當人吸入氣體時,氣體、蒸氣和霧狀物都有可能被呼吸道的部位吸收。鼻腔和嘴巴內黏膜以及肺泡這些部位都可能吸收它們。液滴和固體小顆粒可通過皮膚、眼睛和黏膜吸收。隱藏在食物或者飲料中的化學藥劑會被胃腸道吸收。傷口或者磨損的地方比完好的皮膚更易吸收。
儘管窒息劑可以作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使用,它們能夠產生大規模傷亡,但破壞能力卻沒有核物質或生物機體那么強大。恰恰相反,這種論調並不是故意要忽略化學藥劑在無辜民眾身上的使用。化學藥劑的使用不僅會造成大規模傷害,也會在傷害者中造成痛苦。
化學藥劑在20世紀迅猛發展,主要用於戰爭、種族殺戮和恐怖主義,使用率遠遠高過核物質和生物機體。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第一次使用了化學藥劑。為了打破溝槽戰爭的僵局,德國第一個使用了氯氣。英國緊接著生產了自己的化學藥劑,並開發了新的物質,如光氣和芥末(糜爛性毒劑)氣。這次戰爭結束後,人們廣泛研究和開發更致命的藥劑。這促使人們在20世紀20年代發現了神經性毒劑,它實際上就是高度提純的殺蟲劑。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並未使用神經性毒劑和糜爛性毒劑,但戰後發現德國存有大量此類藥劑。化學藥劑持續發展和生產,直至1993年3月,130多個國家一起簽署了化學武器公約。事實上,該公約制止了一些包括美國和俄羅斯在內的大國生產和存儲有毒的化學藥劑。美國和俄羅斯正在逐步銷毀他們的庫存。然而一些國家還沒有簽署這項公約,並且還在研製化學武器。
類型
簡單的窒息劑
化學性窒息劑中以一氧化碳最常見。在英國歷史上的工廠氣體中毒事件中約占1/3~1/2。在許多工業中都可有一氧化碳的中毒,尤其是在製造煤氣或鼓風爐工作者或暴露於煤氣或馬達排出的廢氣中等更易發生。一氧化碳為無色無味氣體,經肺很快就被吸收,是非常危險的物質。濃度高時可使人立刻失去意識。
氰化物
氰化物用在許多化學工業上,如染料、塑膠、蒸汽消毒或金屬硬化等。氫氰酸毒性極大,無色、易揮發、有苦杏仁氣味,且濃度大時可以不被人察覺到。氧氰酸可能是直接作用到身體的細胞而影響了它的正常氧化作用。呼吸中樞對其尤為敏感,因而很容易發生呼吸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