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空間重力生物學
- 外文名:space gravitational biology
- 屬於:空間醫學與生物學領域
- 分支歸類:是空間生物學的分支
- 別稱:微重力生物學
空間重力生物學概念敘述
![](/img/d/9bc/df26e71f2f6874c6cc0479aa21ae.jpg)
空間重力生物學研究
研究對象
研究內容
空間重力對生物的影響
外形和生存率的變化
![空間重力生物學 空間重力生物學](/img/8/821/nBnauMmM5M2MkJjZ5QmM2EDZzATMiJGNhFWYlJ2NhBTN5QWM2ATZ2gDMkR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遺傳物質的變化
![空間重力生物學 空間重力生物學](/img/f/a23/nBnauYDZ3I2Y1czYhJTNzATNwUmMjFGMlNDOxADM2IWOzUDZzQmNzU2Y0E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代謝的變化
![空間重力生物學 空間重力生物學](/img/0/b22/nBnauYjY1I2M0MTN4MDMxMWNmNmZ2QDMkdTYjdDOhNzMmF2MwAjNilzM0Q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空間重力生物學(又稱微重力生物學)是研究生物進入宇宙空間後,重力因素(主要是失重)對生物影響的學科。嚴格地說:生物是處於微重力狀態,即在零到千分之幾G的範圍內...
空間生命科學是研究宇宙空間特殊環境因素(如真空、高溫、低溫、失重和宇宙輻射等)作用下的生命現象及其規律的學科。廣義地說,它包括空間生物學、空間生理學、空間醫學...
研究宇宙空間環境中各種因素影響生物體功能的一般規律性的學科。重力生物學和等已從空間環境生物學中分化出去,成為獨立的分支學科。空間環境生物學的主要內容包括宇宙...
空間神經生物學是研究宇宙空間環境條件下,神經功能及其演化的學科,是的一個分支。20多年來,研究者們對空間神經適應這一重大課題認識不足。他們從空間運動病現象出發...
空間輻射生物學是空間輻射作用於生物體所引起的各種生物學變化。它根據輻射防護的目的可分為確定性效應和隨機性效應兩類。確定性效應是基於大量細胞受照後被殺死,...
空間微重力試驗是指利用太空飛行器內部的微重力環境條件進行的各類試驗。空間微重力試驗所涉及的學科主要是微重力材料科學,空間生物學和空間人體生命科學。...
空間輻射生物學效應是指空間輻射作用於生物體所引起的各種生物學變化。空間輻射生物學效應根據輻射防護的目的可分為確定性效應和隨機性效應兩類。...
空間生物技術是指利用空間特殊環境條件研究並改進現代生物工程的一些重要技術。空間的微重力環境對流體系統的對流、擴散、沉降等過程有明顯影響。...
空間細胞培養,用於研究具有製藥前景的動、植物細胞的空間培養。研究空間細胞培養方法和微重力條件對細胞生長、代謝、合成及分泌物活性的影響。在神舟3號上使用我國...
早年稱為宇宙生物學(Cosmobiology),近年改稱空間生物學(Space Biology)或空間生命科學(Space Life Science)。是在宇宙進化的框架下研究生命起源進化及分布的新興學科...
微重力促進生命進程研究及對微重力環境如何影響地球上生物機體的形成、功能與行為研究的重量生物學研究,對暴露在空間高能環境中的生物體損傷與防護研究的輻射生物學...
此外,國際微重力流體物理科學界經過長期的探索和發展,形成了明確的長期研究目標:利用空間微重力環境在物理、化學和生物科學等自然現象的研究上獲得新的認識;另一方面...
空間醫學試驗是指在太空環境下,研究生物體相關醫學問題的學科試驗。試驗內容具體包括空間生物學、空間生理學、空間醫學和空間生物工程學等多學科試驗,是空間科學領域內...
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構想一種巨型旋轉空間站,能夠產生人造重力。不過,這一...美國宇航局生物學家沙爾米拉-布哈塔查爾婭表示:“零重力將對太空人的健康產生一...
《空間營養學》是2011年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振宇。該書重點介紹了空間輻射和微重力對機體的傷害以及營養防禦與修復對策。...
空間生物學、醫學和生保系統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關於地外生命也在進一步...這包括:微重力條件、宇宙輻射環境以及生活節律的改變給人和生物帶來的影響。相應...
微重力科學主要包括微重力流體物理(自然對流、多相流、複雜流體)、微重力燃燒、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生物技術和空間基礎物理等領域。在微重力環境中,由地球重力產生的...
這種理論和實際套用上的優勢,使得地球重力場模型在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動力學、地質學、海洋學、生物學、空間和軍事等學科和領域具有十分廣闊的套用前景。 ...
空間蛋白質晶體生長是指以國際空間站、人造衛星等為依託,在太空微重力環境條件下,進行蛋白質晶體生長試驗的一種空間生物試驗技術。空間的微重力環境可以有效地改善...
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構想一種巨型旋轉空間站,能夠產生人造重力。不過,這一夢想一直未能成為現實。由於零重力狀態對太空人的健康產生的不利影響以及未來將要實施的...
這種理論和實際套用上的優勢,使得地球重力場模型在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動力學、地質學、海洋學、生物學、空間和軍事等學科和領域具有十分廣闊的套用前景。...
1975年以後,美國的空間生命科學研究依靠蘇聯的“宇宙”號生物衛星完成。...火星重力生物衛星計畫(MGBP)是為人類登入火星而發展太空生物學和生理學的研究計畫...
空間細胞生長和組織培養、連續流電泳、微管吸吮、雷射顯微光鑷、原子力顯微等實驗系統;以及開展納米生物技術研究的光學橢偏成像系統等,共同組成了國家微重力實驗室的...
《”十一五“空間科學發展規則》是中國政府未來空間科學發展藍圖。《規劃》以滿足...以及其它生命現象的影響,包括空間醫學和生理學、輻射生物學、重力生物學以及空間...
從1980年開始,空間研究委員會每兩年召開一次全體會議,並召開各種科學討論會、專題...小組委員會F1重力生物學 小組委員會F2輻射環境生物學和健康 小組委員會F3行星...
失重動物模型的方法模擬失重動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simulated micro—gravity)是指利用科學和有效的辦法模擬空間微重力環境(通常也稱失重環境)生物學效應的動物模型...
孫野青,女,1959年5月5日出生,1983年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醫療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生物物理學領域的研究,重點研究空間輻射和微重力引起生物學效應機制和套用...
現主持國家載人航天空間實驗項目“微重力條件下植物細胞骨架作用的分子生物學基礎”,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子課題“植物細胞對(微)重力的感知、傳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