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空間新技術試驗衛星
- 總重量:640公斤
- 研發單位:中國科學院
- 發射時間:2022年7月27日12時12分
空間新技術試驗衛星是搭載力箭一號六顆衛星中的主星,由中國科學院研發製作。台北時間2022年7月27日12時12分,力箭一號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並順利將空間新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
人造衛星發射數量約占太空飛行器發射總數的90%以上。人造衛星它可分為三大類: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套用衛星。科學衛星是用於科學探測和研究的衛星,主要包括空間物理探測衛星和天文衛星,用來研究某星球的大氣、輻射帶、磁層、宇宙線、太陽...
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採取“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新技術試驗衛星G星、H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主要用途 新技術試驗衛星G星、H星主要用於在軌開展新型對地觀測技術試驗。
實踐一號衛星的空間技術試驗任務是對衛星的基本技術和系統進行長期空間考驗,主要包括矽太陽電池和鎘鎳蓄電池組成的電池系統、無源主動式溫控系統、16路遙測系統等。實踐一號衛星在軌運行期間,我國利用其上的G-M計數器測到中國上空1300~...
“試驗三號”衛星是我國“十一五”期間開展的技術試驗衛星系列的首顆衛星,主要任務目標是空間大氣環境探測等新技術體制驗證和國產元器件、部組件及多種新型載荷的在軌試驗與評估。“試驗三號”衛星基於“試驗一號”衛星平台基礎上進行系統...
“空間試驗計畫衛星”(STPSat)是美同國防部“空間試驗計畫” (STP)下發展的技術試驗衛星STPSat衛星承擔兩類主要任務,一是對標準化衛星平台、火箭第二載荷適配器進行技術驗證,降低STP計畫的技術風險、節約研製成本;二是作為試驗平台支持...
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試驗十號02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458次飛行 。功能套用 該衛星主要用於空間環境監測等新技術在軌驗證試驗。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天行一號試驗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功能套用 該衛星主要用於開展空間環境探測等試驗。衛星發射 此次任務是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第15次飛行。
空間技術-5(Space Techology-5,ST-5)衛星是美國新盛世計畫的一顆技術試驗衛星,又稱“納衛星星座開拓者”,旨在演示驗證研製日地關係科學探測器所需的新技術。減小由智慧型微小衛星構成大星座的研製、生產、部署與運營風險。ST-5的研製...
為了對航天任務急需的新技術進行先期試驗,同時開展空間環境探測與空間科學研究,中國在剛開始研製衛星時,就開始發展了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從20世紀70年代,中國先後研製和發射了實踐一號、實踐二號衛星群、實踐四號以及實踐五號衛星...
航天技術中的新原理、新技術、新方案、新儀器和新材料往往需要這類衛星進行空間飛行試驗,成功後才能投入實際套用。技術試驗衛星數量較少,但試驗內容廣泛,如重力梯度穩定試驗,電火箭試驗,生物對空間環境的適應性試驗,載人飛船生命保障...
該設備是愛因斯坦探針(EP)衛星寬視場X射線望遠鏡(WXT)的一個實驗模組,於台北時間2022年7月27日搭載空間新技術試驗衛星發射升空。2022年12月報導,在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的支持下,國家天文台成功研製出龍蝦眼聚焦鏡,並由中科院上海技...
由於當時人類還未掌握衛星回收技術,可憐的萊伊卡孤獨地在天上轉了6天后死去了。此後,前蘇聯自1966年開始執行專門研究空間生命科學的生物衛星計畫,基本上每隔1—2年發射一顆生物衛星。到1987年一共發射了10顆,這些衛星都編在“宇宙”號...
試驗九號衛星主要用於空間環境監測等新技術在軌驗證試驗。2021年3月12日1時51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完成長征七號改遙二運載火箭發射,搭載發射試驗九號衛星。衛星介紹 試驗九號衛星主要用於空間環境監測等新技術在軌驗證試驗。成功...
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七號衛星和搭載的試驗二十二號A/B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衛星功能 試驗二十二號A星主要用於空間環境監測等新技術在軌驗證試驗。
衛星入軌後中國衛通集團有限公司將開展地球同步軌道通信廣播業務,並擇機開展空間碎片觀測、新型電源、電推進等多項新技術驗證工作。發射 2016年11月3日,由實踐十七號衛星和遠征二號上面級組成的載荷組合體在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托舉下成功...
試驗六號衛星主要用於開展空間環境探測及相關技術試驗。2018年11月2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發射經過 2018年11月20日7時4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試驗六號衛星及天平一號A...
2、空間環境效應在軌飛行實驗監測技術比較落後,特別是用於在軌運行的空間環境及其效應監測的專用衛星研製工作幾乎為空白。3、空間環境試驗新技術、新方法研究不夠,基礎儲備少。主要體現在:(1)對試驗技術、測試分析技術的研究不夠重視;...
試驗六號03星是中國研發的衛星,主要用於開展空間環境探測及相關技術試驗。2021年4月9日7時0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試驗六號03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成功發射 2021年4月9日7時01分,...
“空間技術和研究飛行器”(Space Technology Research Vehicle,STRV)衛星是科學研究和技術驗證小衛星,由英國國防評估與研究局負責研製,用於試驗在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環境下的新技術以及測量大氣環境等。STRV衛星系列包括4顆小衛星,STRV - ...
微厘空間一號試驗衛星是北京未來導航科技有限公司正在開發的低軌導航增強系統第1顆先導技術試驗衛星,由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製。2018年9月29日12時13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成功將微厘空間一號試驗...
“返回式衛星中有許多關鍵技術到目前仍然是訣竅,例如再入防熱技術、姿態控制、回收軟著陸技術等,中國的載人航天技術也是在返回式衛星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唐伯昶說。趙會光說,返回式衛星作為空間科學實驗平台具有獨特的優勢,主要...
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脈衝星導航衛星科學任務系統總設計師帥平研究員介紹:脈衝星導航系統並非直接對地面進行導航,而是對近地軌道衛星、深空探測及星際飛行器進行導航。“其實就是利用脈衝星發射的X射線信號作為天然信標,引導太空飛行器在宇宙...
“實踐八號”衛星是我國首顆專門用於航天育種研究的返回式科學技術試驗衛星,於2006年9月9日發射成功。實踐八號育種衛星由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五院) 抓總研製。衛星由返回艙和儀器艙組成, 返回艙由回收艙和制動艙...
第五組 台北時間2021年12月10日8時11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遙四十七運載火箭,成功將實踐六號05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衛星主要用於開展空間環境探測及新技術試驗驗證。
我國的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 為了對航天任務急需的新技術進行先期試驗,同時開展空間環境探測與空間科學研究,中國在剛開始研製衛星時,就開始發展了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從20世紀70年代,中國先後研製和發射了實踐一號、實踐二號...
衛星作用 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成功發射後,將實現國際首次全日面Hα波段光譜成像觀測。同時該衛星將首次在軌套用磁浮技術,實現平台艙、載荷艙可分離式構型設計,可實現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穩定度,對我國衛星空間科學探測及衛星技術發展...
2022年1月28日,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SMILE)有效載荷磁強計伸桿展開試驗在歐洲航天技術中心(ESTEC)順利實施。台北時間2022年10月9日7時43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
衛星功能 "天都一號"配置了雷射角反、一體化通信機、空間路由器等載荷,主要負責開展地月雷射測距、星間測量與高速測控等技術試驗。"天都一號"和"天都二號"為鵲橋通導遙綜合星座系統的先導星,先行驗證環月軌道高精度定軌、高速測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