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實踐七號衛星
- 外文名:Practice No.7 satellite
- 時間:2005年7月6日
- 國家:中國
- 運載火箭:“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
- 發射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 作用:空間環境監測、空間科學技術試驗
- 性質:科學試驗衛星
成功發射,在軌測試,總設計師侯建文,作用,空間環境監測,空間科學技術試驗,
成功發射
台北時間2005年7月6日6時40分,中國自行研製的“長征二號丁” 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火箭飛行12分鐘後,從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的數據表明,衛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這次發射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衛星發射工位進行,是這個發射中心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此次發射是“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 85次飛行,也是自 1996 年10月以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連續43次成功發射。實踐七號衛星設計壽命3年,主要用於空間環境監測以及其他相關的空間科學技術試驗。自1971年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實踐”衛星以來,中國共研製發射了7 種型號的“實踐” 系列衛星。星上探測儀器的技術水平和衛星平台的整體水平不斷提高,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空間技術的創新發展。
在軌測試
載有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製新型成像儀器的實踐七號衛星,於2005年8月23日在京通過在軌測試總結評審。經用戶、衛星總體、國內相關專業單位及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參加的嚴格在軌測試,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採用焦平面器件研製的推掃式相機圖像清晰;這是我國首次自主研製的紅外推掃成像儀器,成功地從數百公里的軌道取得清晰的地物圖像,得到國家主管部門的重視與好評。
總設計師侯建文
實踐七號衛星總設計師侯建文,1960年生,1983年,23歲的侯建文以優異成績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來到上海航天局工作。現任上海航天局第812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2001年侯建文當選第七屆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新世紀首批十大科技精英)。
作用
空間環境監測
我國空間技術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太空飛行器已由實驗型逐步轉變為業務服務型,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對空間技術的依賴程度日益提高,用戶對太空飛行器在軌可靠性及工作壽命的期望值也在提高。然而隨著我國新一代太空飛行器技術的不斷發展,衛星功能日益增強,表面敏感部件和活動部件增多,涉及的空間環境更加嚴酷複雜,空間環境及效應對衛星造成的損害已日漸突出。據美國統計,衛星在軌異常事件70%與空間環境影響有關,其中直接由空間環境誘發的故障占40%左右。因此空間環境及其效應研究已成為影響太空飛行器長壽命、高可靠的重要因素。
我國空間環境監測與試驗技術研究歷經30 多年,按照型號牽引、專業推動的原則,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並完成研究成果向工程套用的轉化。目前,基本具備了滿足我國太空飛行器環境試驗需要的真空熱試驗和動力學試驗設備,包括代表我國在太空飛行器環境試驗技術研究領域最新水平的KM6空間模擬器、400 kN 雙振台、15 m 磁試驗設備、2163 m3 高聲強混響室等,並開展了多方面的試驗研究工作。這些工作對保證我國太空飛行器的成功發射和在軌正常運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在表面帶電,空間磁環境,電子、質子、紫外綜合環境,原子氧環境,電漿,污染檢測及控制,壽命摩擦與微焊接等微弱環境效應及試驗技術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並獲得一定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已套用於型號工程。
我國利用“實踐”系列科學衛星、“神舟”飛船和套用衛星搭載進行空間環境的探測活動,內容包括太陽活動、地球靜止軌道帶電粒子、太陽同步軌道帶電粒子、高層大氣、低地球軌道的表面電位、輻射劑量、單粒子效應等,對空間環境有了初步的了解,一些探測結果對太空飛行器的故障分析等工作起到了較好作用。但是,與國外相比,我國的太空飛行器環境試驗與效應研究工作還有一定差距。1、太空飛行器環境試驗與觀測技術研究主要靠型號牽引的發展模式,專業推動發展重視不夠,缺乏系統全面的規劃。2、空間環境效應在軌飛行實驗監測技術比較落後,特別是用於在軌運行的空間環境及其效應監測的專用衛星研製工作幾乎為空白。3、空間環境試驗新技術、新方法研究不夠,基礎儲備少。主要體現在:(1)對試驗技術、測試分析技術的研究不夠重視;(2)對特殊環境及其效應研究的投入少,研究工作不充分,遲遲不能形成工程化試驗能力;(3)對材料、元器件、部組件試驗重視不夠,試驗技術儲備不足。4、對試驗規範、標準體系建設的研究不夠,數據資源共享程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