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型勞累性心絞痛

簡介,特點,原因,

簡介

穩定型勞累性心絞痛是勞累性心絞痛中的一個類型,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心絞痛。

特點

主要是疼痛。是由體力勞累、情緒激動或其他足以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況所誘發,並且疼痛發作的性質、頻率、部位、程度和持續時間在1-3個月內無改變。疼痛可經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後迅速緩解。
穩定型勞累性心絞痛患者的冠狀動脈均有固定性阻塞病變,至少1支大冠狀動脈的狹窄在50%以上。冠狀動脈造影顯示此類患者血管病變譜廣,多支較單支病變更常見。缺血相關血管的狹窄程度多在70%-95%之間,當狹窄超過90%時,均已形成良好的側支循環。斑塊形態上常為同心性病變或呈邊緣平滑、底部較寬的偏心性病變。不具有顯著的偏心性、血栓和潰瘍病變的特點。斑塊的形態學趨向是穩定的。以往認為其胸痛發作與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有固定的關係,即誘發心絞痛的閾值是相對固定的。然而近年來,特別是動態心電圖的廣泛運用,發現穩定型勞累性心絞痛患者的心絞痛閾值也常在一定範圍內波動,並且冠狀動脈阻塞越重,其心絞痛閾值波動的傾向越大。

原因

(1)冠狀動脈供血減少。1985年Maseri提出心絞痛的閾值波動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冠狀動脈供血減少的因素參與。動態心電圖亦顯示,誘發心肌缺血的閾值上午明顯低於下午,與冠狀動脈生理性收縮規律相吻合,進一步證明心肌供血減少確可導致心絞痛閾值下降:
(2)心肌缺血的疊加和缺血後效應。這一觀點是北京阜外醫院提出的。如臨床上常見到的飽餐後或大便後易誘發心絞痛,與其造成一定程度的心肌缺血有關。動物實驗也證明,心肌暫時性缺血再灌注後發生微血管功能可逆性損傷使微血管的擴張功能受損。因此,心肌缺血發作後的一段時間內(此段時間的長短主要取決於缺血的程度)運動耐量降低,心絞痛閾值下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