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食

積食

積食是指中醫的一個病症,主要是指小兒乳食過量,損傷脾胃,使乳食停滯於中焦所形成的胃腸疾患。積食一症多發生於嬰幼兒,主要表現為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酸臭、矢氣臭穢、噯氣酸腐、肚腹脹熱。

食積日久,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積食時最好讓小兒適量做運動,吃一些清淡的食品。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積食
  • 發病部位:胃腸
  • 多發群體:嬰幼兒
  • 傳染性:無傳染性
寶寶積食症狀,治療方法,按捏療法,運動療法,藥物療法,補鋅療法,飲食療法,中醫治療,

寶寶積食症狀

一歲至一歲半的小兒還不具備自我控制的能力,只要見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就會停不住口,尤其是到了逢年過節,面對美味佳肴,讓這些天真活潑的孩子管住自己的小嘴是很難的,此時孩子的小肚子常常吃的鼓了起來。
俗話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意思是說要想小兒不生病,就不要給孩子吃的太飽、穿的太多。仔細琢磨一下這些話滿有道理的,無論是哪一種食物再有營養也不能吃的太多,否則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會造成孩子“積食”,給小兒的身體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
積食的孩子往往會出現食欲不振、厭食、口臭、肚子脹、胃部不適、睡眠不安和手腳心發熱等症狀,甚至引起孩子發燒。
·寶寶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咬牙。所謂食不好,睡不安。
·寶寶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食慾明顯不振。
·寶寶經常不明原因的哭鬧。
·寶寶常說自己說肚子漲,肚子疼。
·可以發現寶寶鼻樑兩側發青。舌苔白且厚。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如果你的寶寶有上述症狀,那就是積食的表現了。積食會引起噁心、嘔吐、食欲不振、厭食、腹脹、腹痛、口臭、手足發燒、皮色發黃、精神萎靡等症狀。

治療方法

方選枳實導滯丸加減,藥用枳實、大黃、黃芩、黃連、茯苓、神曲等。具體用藥必須在當地中醫指導下。

按捏療法

讓患兒面孔朝下平臥。家長以兩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兩側,隨捏隨按,由下而上,再從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揉中脘
胸中與肚臍連線的二分之一處,即是中脘穴位。家長用手掌根旋轉按揉,每日兩次。
摩湧泉
足底心即是湧泉穴。家長以拇指壓按湧泉穴,旋轉按摩30-50下,每日兩次。

運動療法

戶外運動
堅持讓孩子做戶外活動。天氣冷的話,可選擇太陽好,風輕的時候,每天讓孩子出去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
飯後散步
吃完飯後,帶著寶寶溫和地散步半小時到一小時。

藥物療法

小兒化食丸
當寶寶貪食受涼後,引起肚腹脹滿,噁心嘔吐、煩躁口渴、舌苔黃厚、大便乾燥時,可服用小兒化食丸。
包裝:每丸1.5g。
用法:1歲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大於1歲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
小提示:要用開水溶化後服用。
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當寶寶因積食引起咳嗽、喉痰鳴、腹脹如鼓,不思飲食、口中有酸臭氣味時,可服用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小提示:溫開水送服,二歲以上的寶寶可直接飲服。

補鋅療法

補鋅食物:瘦肉、豬肝、魚類、蛋黃等。
功能:補鋅有助腸道吸收,還能促進味蕾發育,改善寶寶厭食偏食積食等。
小提示:補鋅要注重量,切不可過量服用,否則會引起鋅中毒。

飲食療法

糖炒山楂
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對付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
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症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後讓孩子吃一點。
山藥米粥
功能:調補脾胃,滋陰養液。運用於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做法:取乾山藥片100克,大米或小黃米(粟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大米淘洗乾淨,與山藥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

中醫治療

吃肉太多:若食欲不振,呃逆想吐,可用山楂肉90克,炒焦後研成細末,每次15克,用溫開水送服,每日兩次。
吃牛肉引發不適,可用乾稻草一把,煎成濃湯趁熱飲服。
食狗肉、羊肉太多引起不適,可用山楂14顆、杏仁24粒煎成濃湯服用。
吃麵食過多:如果厭食、腹部難受,可用神曲30克、炒蘿蔔籽10克、麥芽10克,水煎服,一天一次,分3次服完。
吃穀類太多:如果食慾減退,可取米飯鍋巴(小米、粳米、糯米均可)適量,燒焦研末,用溫開水送服,每次5克,日服3次。還可用炒麥芽30克水煎服,或用白蘿蔔搗爛取汁服用。
吃元宵太多:可用炒麥芽30克,水煎服。
吃雞蛋太多:可用神曲30克泡水喝,或用醋一湯匙兌米湯喝。
吃生瓜果多:可用丁香1.5克、神曲15克,泡水代茶飲。
吃魚太多:可用紅曲15克,水煎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