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鎮

積金鎮

積金鎮位於四川省中江縣南部,倉山工委的北端、端南是馮店鎮、地處龍泉,山脈斷裂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屬淺丘,境內最高峰--“崇石山”海拔595米,山頂建有一座高九層二十七米的崇石塔,總面積246平方,塔身貼有瓷轉,遠看似一座金字塔,與達成鐵路崇石大橋,靈活大橋和人民渠寶塔支渠靈官渡相映襯。為積金鎮地貌增添了異彩。鎮境東接黃金,南靠馮店鄉,西接玉桂地鄰廣福鄉,共19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49個社,6650戶,21373人。幅員面積28平方公里。距縣城58公里。積金鎮共有耕地17618畝,其中田497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積金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江縣
  • 電話區號:0838
  • 郵政區碼:618108
  • 地理位置:四川省中江縣南部
  • 面積:28平方公里
  • 人口:21373人
  • 著名景點:崇石山
  • 車牌代碼:川F
  • 端南馮店鎮
歷史沿革,簡介,私營企業,教育,交通,鄉鎮發展,農業建設,水稻推廣,

歷史沿革

積金鎮清朝定為“懶板凳”於1951年建鄉,1958年組成積金鄉人民公社,原石橋鄉也併入積金公社,1961年劃出部分歸黃金公社,1996年5月撤鄉建鎮,原黃金鄉併入積金鎮。
中江縣轄鎮。1940年置積金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96年黃金鄉併入建積金鎮。位於縣境東南部,距縣城58公里。面積28平方公里,人口2.2萬。馮(店)廣(福)公路過境。轄文玉、崇石、靈活、甘泉、磐山、石橋、流水、富裕、華泉、先鋒、長豐、宏程、明堰、黃金、天關、三岔、田豐17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磷肥、食品加工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棉花、油菜子,兼養生豬、家禽、蠶。

簡介

積金鎮主要以糧為主: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紅薯,小麥為主。經濟作物以棉花,油菜,花生為主。養殖業以山羊,生豬,小家禽,養蠶為主。鎮建有山羊基地2個,養殖基地2個,水果基地2個。 農業“三大增產工程(即:拋秧,旱育秧,玉米旱地改制)”在積金鎮19個村推廣。勞務輸出5014人。工農總產值6100萬元,糧食總產量達124232噸,油料總產量11114百公斤,棉花總產量達802百公斤。生豬出欄26450頭,山羊存欄1000隻,水果達3930百公斤,中江柚3000餘株,大棚蔬菜100畝,養蠶戶年1張,小家禽年6隻,農民人均純收入在上年基礎上增130元以上,財政收入174。56萬元。

私營企業

鎮有私營企業:機磚廠2個,塑膠廠,預製板廠,印刷廠,酒廠2個,個體私營戶共183戶,為培植積金鎮地方稅源奠定了基礎。

教育

鎮有中學2所,國小21所,現有學生3535人,教職工199人,為積金鎮人才資源創造了條件。鎮建有電視差轉台,總投資25萬元,發展有線電視戶200戶,有攝象機2台。
積金鎮地處馮店--廣福,永興--馮店公路交叉口。已實現村村通公路。
達成鐵路橫穿5個村,19個社全長5.7公里。

交通

積金火車站全線首批開放,為積金鎮第二大集鎮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積金鎮火車站位於石橋村,於2000年4月市級規劃為示範中51村(社會主義新農村)現已立項,規劃總投資1745萬元。現有磚混結構35戶,規劃建房348戶,計畫3--5年完成,建成積金第2大集鎮。

鄉鎮發展

積金地處馮(店)廣(福)、永(興)積(金)公路交叉口,已實現村村通機耕道。達成鐵路貫穿5個村19個社,全長5.7公里。積金火車站在全線首批開放,為積金小集鎮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2007年逐步實現村村通公路工作目標,2007年底完成金水橋水泥路面4.2公里,通過黨委政府的努力,2008年9月已完成靈活村(文磐村、崇石村、靈活村)水泥路4.12公里現已全面竣工。2008年8月前已完成華泉村2.7公里碎石路;石橋村1.5公里水泥路已完成50%;宏程村1.7公里、天關村1公里路基礎路面工程已全面完工。
積金鎮積金鎮
積金光纖電視安裝除13村、14村外,2008年10月底17個村812戶已實現村村通。電話安裝:電信座機1152戶,移動座機800戶,手機6238部,寬頻網際網路100戶。
積金境內崇石山崇石塔是積金鎮之顛,海拔595米,山尖建有一座高九層二十七米的崇石塔,文革期間被毀。1992年以來,馮店三村部分民眾,自發組織捐款物,籌集資金二十多萬,先後修起了246平方房屋,重新建成了崇石塔。先建的崇石塔高九層二十七米,塔身貼瓷磚,遠看似一座金字塔,與達成鐵路崇石大橋、靈官大橋和人民渠寶塔支渠靈官渡槽相映襯,為積金地貌增添了異彩。

農業建設

積金鎮積極挖掘潛力,充分發揮優勢,拋出招商繡球,吸引業主開發,2008年,積金鎮已有280畝土地實現了農業招商。
積金鎮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是發展綠色農業的理想之地。達成鐵路在積金鎮設站,是積金通向成都市場的又一口岸。2003年,積金鎮大力宣傳本地農業資源和鐵路運輸優勢,並制定了土地流轉政策,使7家業主接招承包了近300畝土地。
隨著各開發業主落戶積金,鎮黨委政府兌現承諾,從信息、技術、資金、物質等方面給予支持,使他們安安心心謀發展。最近,得知業主要建生豬、肉牛、山羊養殖場,鎮政府馬上支持了3萬塊磚,幫助業主很快建立了養殖場。
2008年,這座長期無人問津的果園充滿了生機,舊貌換新顏,為周圍農民增收致富起了很好的帶頭示範作用。

水稻推廣

四川中江縣積金鎮根據當地人多地少和外出務工人員多的具體情況,在總結前兩年小面積商品化育秧經驗的基礎上,廣泛宣傳,認真組織,狠抓示範,加強引導,2008年率先大規模實行商品化育秧。積金鎮共育商品秧苗110畝,拋栽大田5200畝,占水稻面積6200畝的83.8%。
積金鎮商品化育秧由鎮政府、鎮農技服務中心選擇一批技術熟練、責任心強、具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的種植能手進行嚴格的技術培訓和實地操作訓練,使他們熟練掌握旱育拋秧技術,成為商品化育秧業主;商品化育秧業主與農戶簽訂秧苗購銷協定,從種子、育秧到拋栽大田的全過程,由育秧業主按時按質按量全部負責,農戶向業主每畝本田交70-75元費用。
推廣商品化育秧,體現了從政府唱主角向政府作引導、業主唱主角、農民為主體的社會化服務轉變,形成政府、業主和農戶“三贏”的局面。具有三大優勢:
一、適應了當前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的實際,確保了水稻面積的穩定。隨著外出務工人員增多,農村面臨最大的實際就是青壯年大量外出,主要勞動力明顯減少,“386199部隊”成了農村務農的主力軍。而商品化育秧農戶只需與育秧戶簽訂育秧協定,每畝交足育秧費70-75元,育秧戶就會為你按時按質按量把秧苗拋栽到大田。由於減少了育秧、栽秧等環節,只需進行大田管理就可收穫稻穀,大大節約了勞動時間,降低了勞動強度,使部分農民外出務工後長期擱荒的稻田,也有人耕種了。
二、有利於關鍵技術措施的落實。青壯年勞力的大量外出,造成農村中務農人員的整體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明顯偏低,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較弱;加之農戶數量多而農技推廣人員較少,培訓指導不能及時到位,因而在新技術的套用過程中容易出現偏差,造成損失,致使很多先進實用的農業技術難於推廣。而商品化育秧1個村只需要培訓1-2個示範戶,只要他們完全掌握水稻旱育拋秧技術,這項技術的套用範圍就能夠覆蓋整個村。而且農技推廣人員在進行指導時也不必再家家戶戶去跑,只需抓好示範戶的指導,可以明顯提高工作效率。
三、有利於農民觀念的轉變。當前大部分農民的思想觀念,都還停留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階段,一直認為果樹苗、蔬菜苗等可以買賣,但只要說是買秧苗就一定會被認為是“懶人”,買秧苗的人自己也覺得臉上無光。而商品化育秧就是要提倡大家都來買秧苗,使廣大農戶接受這一簡化栽培環節、減輕勞動強度、節約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技術和組織方式,讓農民轉變觀念,在經濟意識、商品意識、市場意識上一個台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