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屬

稻屬

稻屬(Oryza L.)是禾本科穀類作物,是中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代表種為(學名:Oryza sativa L.)。一年生草本;葉長,扁平;小穗側向壓扁,有3小花,排成圓錐花序;穎極退化,僅在小穗柄端呈二半月形;不孕花的外稃極小,結實花的外稃硬,5脈,外脈靠近旋卷的邊緣,有時有芒;內稃與外稃相似,但背無中肋;雄蕊6。

稻為東南亞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品系可分為旱稻水稻兩大類,前者多植于山地或旱地,東亞一帶的山地居民常栽植之,其形態和水稻無甚差異,不過在栽植期間無須常浸水中,但仍須有足夠的雨量方能豐收,種子做飯較有香味,且略帶粘質,中國西南各地少數民族多有栽培;後者廣植於水田中,今亞洲各國均有大量栽培,品種甚多,主要分成粳(或作粇)、秈和糯3系,前二者質不粘,後者質粘。

稻除子實供食用外,稈可充燃料、編草鞋、草蓆和作製紙的原料,又可為牛馬的乾料;稃(即穀殼)可充燃料;糠為牲畜上好的飼料。

約24種。分布於兩半球熱帶、亞熱帶、亞洲、非洲、大洋洲及美洲。我國產4種,引種栽培2種。栽培品種變異極為豐富。稻屬中主要有2個栽培種,一個是世界栽培範圍最廣的稻,另一個是主要在非洲栽培的光稃稻。美洲產的闊葉稻也常作為實驗材料引入。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下級分類,主要價值,保護級別,

植物學史

稻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約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國湖南。在1993年,中美聯合考古隊在道縣玉蟾岩發現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12320±1200—14810±230年。水稻在中國廣為栽種後,逐漸向西傳播到印度,中世紀引入歐洲南部。
史記中記載大禹時期曾廣泛種植水稻,夏本紀記載: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濕。命后稷予眾庶難得之食。食少,調有餘相給,以均諸侯。大禹命令伯益給大家分發水稻種子,種在水田裡,還命令后稷(周的先人)給大家分發食物。沒有食物的地方,他就命令有多餘的地方,分給那些少的地方。
水稻的發展,是和南方經濟的發展分不開的。
前面說過,中國古代的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南方比較落後。《禹貢》把南方的土地排在最末等。《漢書·景十三王傳》說:長沙是低濕的窮地方。從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人口統計來看,華北大平原及關中是當時人口最密的地方,江南人口很稀。例如豫州(今河南省的一部分)的面積大約只占全國的2%,而人口倒有755萬多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3%以上,一共設了108個縣;豫章郡(今江西全省)面積比豫州大一倍,但是只有35萬多人,18個縣。這就極其明顯地反映出當時長江以南的經濟情況,遠不及黃河流域。那時各地區人口的多少,是和當地的糧食產量有密切關係的。所以儘管稻是南方的主要作物,但是總產量遠不及北方主要作物穀子的總產量多。
東漢時,南方的人口逐漸增加,東漢末年,由於連年的戰爭,使黃河流域的社會經濟遭受到很大的破壞,中原人民大量逃入長江流域。西晉覆滅後,北方相當長時期內局面混亂,以後又有更多的中原人民向南遷移。這些南來的移民,不但增加了南方的人力,同時帶來了北方各地區較高的生產技術,這對於長江中下游經濟文化的發展是一個很有利的條件。
但是南方的自然環境及其相應的作物栽培方法和北方有許多區別。稻對生長條件和栽培技術的要求較高。首先,水稻需要田面有適量的水,南方雖然雨量比較多,還是需要講求水利,以便灌溉。由於南方多丘陵地,斜坡不能蓄水;又有不少低洼地,容易被水淹沒,這就給南方的土地利用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所以儘管春秋戰國到秦漢的長時期內,黃河流域的經濟文化那樣發達,而南方還是地廣人稀,經濟文化的發展比不上中原地區。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稈直立,叢生;葉鞘無毛;葉舌長膜質或具葉耳;葉片線形扁平,寬大。頂生圓錐花序疏鬆開展,常下垂。小穗含一兩性小花,其下附有2枚退化外稃,兩側甚壓扁;穎退化,僅在小穗柄頂端呈二半月形之痕跡;孕性外秤硬紙質,具小疣點或細毛,有5脈,頂端有長芒或尖頭;內稃與外稃同質,有3脈,側脈接近邊緣而為外稃之2邊脈所緊握;鱗被2;雄蕊6枚;柱頭2,帚刷狀,自小穗兩側伸出。穎果長圓形,平滑,胚小,長為果體的1/4。染色體小型,x=12。

分布範圍

分布於兩半球熱帶、亞熱帶、亞洲、非洲、大洋洲及美洲。

下級分類

約24種。中國產4種,引種栽培2種。栽培品種變異極為豐富。稻屬中主要有2個栽培種,一個是世界栽培範圍最廣的稻,另一個是主要在非洲栽培的光稃稻。美洲產的闊葉稻也常作為實驗材料引入。
中文名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OryzaglaberrimaStend.
Stend.,1854
OryzagranulataNees et Arn. ex Hook. f.

OryzalatifoliaDesv.
Desv.,1813
OryzaofficinalisWall. ex Watt
Wall. ex Watt,1891
OryzarufipogonGriff.
Griff.,1851
OryzasativaL.
L.,1753

主要價值

稻為東南亞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品系可分為旱稻水稻兩大類,前者多植于山地或旱地,東亞一帶的山地居民常栽植之,其形態和水稻無甚差異,不過在栽植期間無須常浸水中,但仍須有足夠的雨量方能豐收,種子做飯較有香味,且略帶粘質,中國西南各地少數民族多有栽培;後者廣植於水田中,今亞洲各國均有大量栽培,品種甚多,主要分成粳(或作)、和糯3系,前二者質不粘,後者質粘。在這些系中又有若干個品系,如早熟、中熟和遲熟等。農藝上栽培品種的名稱雖多,但原種仍為一種植物。有些學者曾將別為2個變種,但採用的不廣。稻除子實供食用外,稈可充燃料、編草鞋、草蓆和作製紙的原料,又可為牛馬的乾料;稃(即穀殼)可充燃料;為牲畜上好的飼料。
稻屬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二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