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業地理

種植業地理

是農業部門地理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農作物的生產條件、特點及其地區分布規律,分析各地區農作物生產的自然生態條件(地貌、氣候、水文、土壤等)、社會技術經濟條件(人口與勞動力、水利設施、交通運輸、市場加工等)。

通過探討適合當地環境的農作制度、作物結構與作物布局、發展潛力和規模,以利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充分利用當地農業資源,達到穩產高產和合理布局的目的。按不同作物分為:糧食地理、棉花地理、油料地理、糖料地理、茶葉地理等部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種植業地理
  • 外文名:無
  • 解釋:農業部門地理的一個重要分支
  • 研究方向:農作物的生產條件、特點律
也可按國家或地區來研究。中國是種植業發展悠久的國家,古代農書(如《呂氏春秋》、《農政全書》)已有豐富記載。
近代中外學者也開展了種植業地理的研究。國外較著名的是克勒格斯(Karl H. W.Klages)的《生態作物地理》,對農作物的生態因子社會環境生理環境作了分析論述。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經濟地理研究室編寫的《中國農業地理總論》和《中國農業生產布局》以及中國農業科學院編寫的《中國種植業區劃》,從巨觀角度較系統地闡述了中國種植業生產的發展與地理分布特點、部門結構、集中產區與生產基地建設、合理布局與發展問題。
《中國棉花地理》、《中國甜菜地理》、《中國熱帶作物地理》等著作,從部門農業地理的角度綜合評價上述部門或作物發展的條件,研究其地域分布特徵及形成變化過程,從自然生態的適合性和經濟合理性對現有布局進行評價,提出發展和調整布局的科學論證與建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