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種仁

程種仁(1913-1985)江蘇東台人。抗戰期間歷任東台商抗會副會長、會長,海豐區區長。解放戰爭期間參與工商業後勤工作。建國後曾任東台工商聯主席,縣政協秘書長,因身體原因長期在家病休。1985年1月8日去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程種仁
  • 出生地:江蘇東台
  • 出生日期:1913
  • 逝世日期:1985
程種仁化裝僧侶搞軍需,程種仁抗戰事跡,

程種仁化裝僧侶搞軍需

周丹 周東
抗日戰爭勝利後,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剛剛喘了一口氣,過了不到一年的太平日子,國民黨蔣介石卻發動了內戰。1946年11月,國民黨軍大舉侵犯我蘇北解放區,再次占領東台縣城。原工商聯知名人士程種仁先生也隨著人民政府實行戰略轉移,來到現在的大豐市小海鎮
當時敵人雖然占領了東台城,而廣大農村則在我軍的控制之下。為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搞好敵後貿易,支援解放戰爭,程種仁就在小海組建了一*公營宏昌商店,並任經理。商店成立不久,忽然接到一分區江海貿易總公司的緊急通知,限他在半月內要在小海配合台北縣(今大豐)江海分公司採購大批軍用土布,支援被服廠,為部隊趕製過冬棉衣棉被。程種仁接到這一命令後,店裡同仁都十分焦慮,要在這很短的時間內,動員農家紡紗織布,實在難以完成這個任務。大家正在犯愁的時候,程種仁想到了利用泰山寺當家和尚的這個關係,打入到敵占區採購土布,以解燃眉之急。
國民黨李天霞的部隊占領台城後,四個城門都設了關卡,對進城的人盤查得很緊.要想進城採購那么多的土大布,程種仁自知是一件很冒險的事,弄得不好,就會把性命搭進去.為了完成這一特殊緊急任務,他考慮了一個萬全之策。先從小海動身,不是徑直進城,而是繞了個彎子,途經台城以東城東鄉的北邊,渡過串場河,從廉貽鄉向南直奔西溪泰山寺.因為程種仁在1940年10月東台第一次解放成立商抗會時,與當時泰山寺的住持志堅大師共商過抗日大計,有過一段私交。這天他找到了志堅大師,坦率地說明了來意,請志堅大師幫忙。志堅大師含蓄地說:“會長若不嫌棄老衲,就拜我為師,做幾天‘和尚’,也許能進城辦好這件大事.”當時程種仁毫不遲疑,合十躬身叩道:“大師在上,請受弟子一拜!”兩人會意地笑了一下,程種仁就換了一身和尚袋裝服。當晚還籌劃了如何將收購到的土大布運出城去。
第二天,程種仁化裝成僧侶形象,從海道橋進城,果然比較順利.他這一身打扮,加之頭上還戴了一頂園平頂的和尚帽子,若不仔細查看,哪裡還能認出當年在台城工作過的程種仁的真實面孔。他先後跑了永泰祥、慶升福、吉成等五家布店,以黃金作價,共購得南通產的土大布40捆〈一個土大布1.15尺寬,2.38丈長,30個為一捆)。並與每家店主商定,在兩天內由兩個和尚前來取貨,而後仍從海道口分批出城。在未取貨之前,程種仁就到海道口關卡附近一家麵店,買了一碗素麵和兩隻饅頭,邊吃邊向店小二打聽關卡崗哨一天要換四崗的情況。因此,當小和尚兩人一組進城取貨的時候,,他一一都作了分崗出城的安排。這樣沒有引起敵人的注意。兩個和尚一趟挑8捆土大布,十個和尚就這樣將40捆土布全部安全地運出了城,一直送到廉貽渡口的對岸——丁溪這個地方,與事先早就來接應的梁班長率領的十輛木製獨輪車隊接上的頭。這時,天已大黑,將土布裝上車後,程種仁謝過了和尚,並連夜趕路回到了小海。先後只花了不到五天的時間,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有力的支援了解放戰爭。
東台的抗日戰爭是全國抗日戰爭的有機組成部分。翻開東台的抗戰史冊,我們可以透過這個局部,深刻地感受到人民民眾是如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和日、偽、頑殊死搏殺,並取得最後勝利的。

程種仁抗戰事跡

1937年7月7日,日寇藉口發動了盧溝橋事變。1938年3月,日寇侵犯東台,先由日機轟炸東台城,新橋口、呂祖宮、林家橋河南等繁華地段多處中彈,炸毀民房160多間,居民死傷20餘人。後由川上聯隊占領安豐、梁垛、三倉。25日,敵人進犯東台城,先用重炮向城內猛轟,而後以“燒殺隊”為前鋒,從三灶一路燒殺進城。
日寇第一次盤踞東台期間,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7月16日,天剛亮,日軍開到三灶,農民王恆橋聽到動靜,連忙起床躲避,剛打開房門,就被日軍一槍打死,王的母親見狀悲憤到極點,衝上去和日軍拚命,又被刺刀捅死,王的女兒才13歲,抱著爸爸和奶奶哭喊不止,竟被日軍用刺刀活活劃開胸膛,挖出心臟。日軍殺了祖孫三代,臨走時還放火燒了王家的房子。
面對來犯的日寇,東台人民期盼政府和軍隊的保護。但當日軍侵犯富安時,國民黨第八十九軍駐富安部隊的軍官正在牌桌上打麻將,聞訊後驚慌失措,不戰而逃。24日,日軍進抵三倉。據日本隨軍記者小俁行男當時報導:“中國兵都逃走了,就這樣一槍沒放、滴血未流地進鎮了。”同日,日軍逼近台城,八十九軍副軍長李守維在縣黨部召開商民大會,拍著胸脯慷慨激昂地說要和東台共存亡。但是開完會,李守維本人當晚就溜走了,台城守軍一個營隨之撤退,國民黨東台縣政府也連夜逃到堤西水鄉。侵略者兵臨城下,偌大的東台城一夜之間變得全無防守。第二天,日寇長驅直入,台城淪陷。與國民黨軍隊的不抵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東台人民對日寇的侵略進行了堅決的抵抗。東台大地處處響起救亡的呼號,人們以各種形式參加抗日活動。台城大街上,“擁護國共合作,誓死抗戰到底!”“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一致抗戰!”“抗日高於一切,一切服從抗日!”的口號響徹雲霄、標語鋪天蓋地。中小學生走上街頭,悲憤地演唱《木蘭從軍》、《松花江上》、《大刀進行曲》等戲劇和歌曲。《東台民報》、《振報》、《新東報》等東台報紙經常以大幅版面刊登抗日新聞,《振報》曾連載《八路軍朱(德)彭(德懷)將軍訪問記》,突出宣傳共產黨在敵後的抗戰業績。東台抗日同盟分會、東台各界民眾抗日後援會、東台慰問前線將士委員會、東台旅外學生救亡宣傳團等民眾性抗日組織相繼建立。東台青年成批外出尋找八路軍新四軍,參軍報國,走上革命道路。全縣工、商、學各界踴躍認購“抗日救國公債”近30萬元法幣,真正做到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為了不讓日寇汽艇東台河巡邏,四灶沿河民眾夜晚在岔河口水下打上成排的木樁,形成暗壩,汽艇一來就被卡住,敵人只得調集人馬來清除障礙。敵人屢拆,民眾屢建,給日軍行動造成很大破壞。1938年4月9日,6名日軍騎著腳踏車由東台城到梁垛鄉下的唐家灶、柳家灶(現唐柳村)一帶胡作非為,欲對一正在地里幹活的姑娘強姦時,被民眾發現,立刻鳴鑼報警,200多農民聞訊手持釘耙、鐵鍬衝出家門,在田野中圍殲日寇,一舉擊斃5人,僅有1人逃脫。
由於人民民眾的抵抗,迫使日軍於1938年7月25日南撤,結束了對東台4個月的蹂躪。
1940年10月6日,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在取得黃橋決戰勝利後,陳毅令所部揮師北上,開闢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第二縱隊王必成部6日出黃橋、戰營溪,7日克姜堰、占海安,8日進入東台縣境,沿途收復富安、安豐、梁垛等集鎮後,進駐東台城,揭開了東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反侵略、求解放的嶄新篇章。
根據地開闢後,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和蘇北區黨委先後派遣一批黨員和幹部來東台工作。他們深入基層,廣泛發動民眾,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和政策,很快得到廣大民眾的信任。10月中旬,中共東台城工作委員會成立;11月,中共東台縣工作委員會誕生;1941年4月,中共東台縣委建立;各區、鄉也逐步建立了區委和黨支部。1940年10月15日,陳毅在台城紅蘭別墅宣布:東台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同時在全縣按照“三三制”原則,推舉愛國民主人士、開明紳士參政議政,團結各階層人士共同抗日。
當時,新四軍的供給十分困難。冬天將至,部隊棉衣還沒著落,浴血抗戰的將士有時一天只能吃上兩頓稀飯,而新開闢區的財稅制度尚未建立起來,地方財政還是一片空白。1940年10月16日,陳毅電令:“東台縣政府籌款十萬元(法幣),以資軍用。”剛剛建立一天的東台縣抗日民主政府接到電令後,連夜召集台城工商界人士開會,共商如何完成任務。東台工商界人士表現出高度的愛國熱忱,縣商抗會副會長程仲仁和秘書顧樹五帶頭出資,各工商戶紛紛解囊捐贈,短短三天即籌資十萬,縣政府如數解繳新四軍蘇北指揮部。陳毅捨不得輕易動用這筆款項,一個月後又將其全數贈送給遠道而來共同抗日的八路軍第五縱隊。
在中共東台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東台很快形成全民抗日的新局面,根據地面貌日新月異。縣警衛大隊、縣獨立團、縣總隊等抗日武裝先後組建,各區、鄉也相繼建立了游擊隊(連)、區隊、民兵大隊,各界青年踴躍參軍參戰,不斷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平息了境內為害多年的匪患,挫敗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各種破壞活動。工、農、商、青、婦、教等各種抗日協會和兒童團將各界民眾組織起來投身抗日,就連不問世事、出家修行的和尚也成立了自己的組織僧抗會。陳毅、粟裕親自開創的東台統戰工作成功地將上層進步人士團結在黨的旗幟下。明理堂、識字班、讀報組、夜校等各種民眾性文化教育,迅速提高了民眾的政治和文化素質。廢除苛稅、春荒救濟、減租增資運動和大生產運動改善了貧苦百姓的生活。人民民眾從這些行動中認準了共產黨是自己的主心骨,他們踴躍繳納公糧、積極完稅,送子送夫參軍,全力支援抗戰。
1941年至1942年上半年,是東台根據地最困難的階段。
進入1941年,兩股寒流撲向東台。一是國民黨掀起全國反共高潮,1月4日發動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蔣介石隨即宣布撤消新四軍的番號。二是日寇與國民黨相呼應,公然叫囂要“將蘇北抗日根據地扼殺在創建之初”,以“完成皖南事變未竟之功”。日軍策動駐泰州的國民黨軍隊李長江部於2月13日投敵,並開始對蘇北根據地進行大“掃蕩”。剛剛開闢的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面臨著巨大的困難。
中共中央決定在鹽城重建新四軍軍部,陳毅任代軍長,劉少奇任政委。粟裕所部整編為新四軍一師。1941年3月19日,中共中央華中局決定:以長江以北、東台以南、運河以東根據地建立蘇中區。以粟裕為首的蘇中區黨、政、軍領導機構隨後成立,不久遷到三倉地區。
1941年2月18日,日軍為策應李長江投敵,加快了“掃蕩”的步伐,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瘋狂進攻東台、興化等地。新四軍一師主力不與優勢裝備的敵人硬拼,大量殺傷敵人後,跳出敵人的包圍圈,轉移到東部沿海地區。為保存有生力量,東台縣委、縣政府機關撤離東台城。2月21日,東台城第二次被日軍占領。
此後,東台縣境內出現了共產黨、國民黨、日本侵略者及其卵翼下的汪偽三種政權、四方軍隊同時存在的複雜鬥爭局面。其基本態勢為:日偽軍占領了主要的點(集鎮)和線(水陸交通幹線),控制了15個鄉鎮,另有21個鄉鎮為游擊區。漢奸呂景顏任偽東台縣長。日偽的軍事部署為:南浦旅團達馬大隊盤踞東台城,其下轄的岡崎、三岱、香川三個中隊分駐縣內各主要集鎮;偽第二集團軍司令部和偽三十五師分布在主要交通幹線和20餘處敵據點上,如富安、安豐各駐有一個營;在東台周邊各地,還駐有隨時可與東台日偽呼應增援的偽二十二、二十五、二十六、三十四師和偽獨立第一旅等部及其它雜牌軍若干,總兵力達4萬人。日偽軍的主要矛頭始終對著共產黨。
國民黨頑固派東台縣政府,自新四軍進駐東台後,即龜縮在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經濟相對發達的堤西地區。他們與日偽暗中勾結,相互保持默契,積極反共,不斷製造摩擦,蠶食抗日民主根據地。
新四軍一師部隊在蘇中廣大地區,神出鬼沒地開展敵後游擊戰,在東台境內只有少量部隊和領導機關。東台縣委、縣政府撤出台城後,在堤東廣闊農村堅持抗日,控制著38個鄉鎮。
在敵我力量懸殊,日偽軍重兵壓境的險惡形勢下,誕生僅幾個月的中共東台縣委、縣抗日民主政府面臨著嚴峻的考驗。1941年2月23日,興化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朱廉貽在日寇“掃蕩”時率機關人員轉移途中,英勇犧牲在東台境內陳家舍(現廉貽鎮境內)。1942年1月11日,東台縣委書記楊辛在參加小海區(當時隸屬東台縣,現屬大豐市)一個會議時,遭偽軍襲擊被捕(後經全力營救獲釋)。2月21日,富安區委在梁家墩子開會時,偽軍來襲,區游擊連長顏如海犧牲,區委書記楊炯重傷,17人被捕。猖狂一時的日偽軍不斷發起一次又一次的“掃蕩”,每到一地,必劫財物、搶糧食、捉豬羊,有時甚至逢男便殺、遇女即奸、見房就燒,大批共產黨員被捕被殺。
東台的共產黨員沒有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嚇倒,東台人民一心跟黨走的意志沒有動搖。縣委、縣政府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大力組建地方抗日武裝,依託新四軍主力部隊,運用游擊戰術,和日偽軍展開頑強的鬥爭,為保衛根據地而英勇戰鬥。
1941年,東台縣安豐三倉富安、海豐等7個區的游擊連相繼建成,全縣共有地方武裝602人,有槍枝236支,手榴彈148枚。到1942年4月,全縣村村舍舍都建立了抗日自衛隊,不脫產的自衛隊員約34000人。
新四軍一師和東台軍民頑強反擊敵人對根據地的殘酷“掃蕩”和分割包圍。1942年4月,日偽軍以重兵占據一倉,妄圖在東台根據地中心地帶建立據點。粟裕先後命一師五團和八團兩戰一倉,於日偽軍占據21天后收復一倉。1942年5月,日偽軍又在地處蘇中根據地二、四分區交界處的小灶構築據點,6月中旬,粟裕派一師二團經一夜奮戰,拔掉了這個釘子。1942年上半年,東台地方武裝在縣境北部主動出擊,端掉了小海敵據點;強攻裕華,趕走了偽軍谷振芝部;設伏舀子廟,重創偽軍一個營。人民民眾回響黨和政府的號召,踴躍支前、積極參軍、掩護幹部、做送軍鞋、偵探敵情、乃至截殺零星敵人,湧現出大量機智勇敢、堅貞不屈、臨危不懼的感人事跡。從1941年9月至1942年4月的半年間,全縣僅由不脫產民兵活捉的偽軍就有30餘人。
由於新四軍一師師部和蘇中區黨、政、軍領導機關都駐在三倉地區,使三倉成為蘇中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中心區和戰略要點,也成為日偽軍反覆進攻和國民黨頑固派破壞的重點。為了保衛三倉,東台軍民配合新四軍一師主力部隊,於1941年9月鎮壓了由國民黨頑固派操縱的反動會道門組織大刀會暴動,粉碎了上萬會徒對三倉長達4天的圍攻,為了阻止暴徒進鎮,三倉的民眾自發拿出各家各戶的桌椅家具設定路障。1941年10月至12月,我軍民70天內擊退了日偽軍7次大規模進攻,大批抗日將士血灑三倉。7次保衛戰後,三倉鎮基本成了一片焦土,很難找到一間完整的房子。
在軍民的英勇抗擊下,日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妄想一舉消滅新四軍主力、剿滅東台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圖謀徹底破產,東台軍民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度過了最困難的階段,克服被動局面,贏得了1942年下半年一段相對穩定的時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